如何說話有魅力

  說話是一門藝術,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魅力給人們美好的回憶或啟迪,而不是留下心靈的傷痕,才是語言表達的真正目的,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資料,供你參考。

  說話有魅力的方法:十個小方法

  一、說話過程中要保持兩個基本原則

  1、觀點對錯已不斷

  我們在說話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己在心裡判斷對方的觀點,其實每個人的觀點,只是對事物的不同的看法,很難做出誰對誰錯的判斷,之所以要判斷,是因為在我們自己的頭腦中,有一套自己的處理事情、甄別是非的價值觀或方法論,它不能代表別人,更不能代表真理。如果邊聽邊判斷,就會對說話者在心裡定格,也就難免會在談話中帶有情緒、言詞上的不良表現。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北京,只有細心的傾聽完其表述,才會知道事情與觀點的原委,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也許對方能給你帶來一套全新的觀念或創意。

  抱著將要發現新大陸的心態去傾聽,他她會興致勃勃。

  2、充分的尊重

  孔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就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人對事物的觀點方法也是不同的,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與人交流,這是產生尊重的基礎。

  尊重能保持你在交流中的良好姿態;

  尊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誠可敬;

  尊重能讓人向你展示到心靈最深層。

  讓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

  二、儘量不使用否定性的詞語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在交流中不使用否定性的詞語,會比使用否定性的詞語效果更好。因為使用否定詞語會讓人產生一種命令或批評的感覺,雖然明確地說明了你的觀點,但更不易於接受。

  如:“我不同意你今天去北京”這句話,我們換一種說法;“我希望你重新考慮一下你去今天北京的想法”。

  交流中,很多的問題都是可以使用肯定的詞語來表達的。

  三、換一個角度表達更易接受

  漢語是世界最複雜的語言之一,這種複雜性,也說明了它的豐富多彩,同樣的一種觀點就會有多種表達的方法。

  如,我們要說的意思是一個女士很胖。

  一種說的方式:“你真的很胖,需要減肥”; 

  另一種說的方式:“你從前您一定是個很苗條的人”。

  表達的方式還會有很多種,如果你是那位女士,會喜歡哪種說法,當然是第二種。所以,我們在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妨深思三秒鐘,也許會生成更精彩、讓人喜歡的語言。

  四、運用好你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包括身體各個部分為表達自己觀點而配合的各種動作。文字、語調、肢體動作構成了人交流的一個表達系統,只有各個部分完美的配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交流時文字、語調、肢體動作等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文字佔7%,語調佔38%,肢體動作語言佔55%。

  如,我們僅看文字“這是一百萬元”,你可能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如果加上語調和表情就會很易理解其要表達的意思。

  如:我們在說“這是一百萬元”時,加上吃驚的表情和語調,就會讓人產生,來的很突然的感覺;如果加上很憤怒的表情和語調,就會產生惹了大禍的感覺,還會有很多的意思可以表達了。

  五、寄予希望比命令更有效

  命令式的語言能給人以歧視、不尊重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削弱人的積極性,有時還會讓人反感,產生這樣的感覺,自然會對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你必須在五天內完成這項工作。”變成這樣的說法:“依你的能力,相信你會在五天內出色的實現我們的目標。”

  這種表達交流方式,在工作中的效果是最顯著的,要養成這樣佈置任務或工作的習慣,不但不降低你的權威,反而會更大提升你的魅力。

  六、一語概全最傷人

  說話就事論事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時候人們說話時,就會把意思擴大化、深層化。

  如,孩子在倒水時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家長有時就會說:“你天生就是一個敗家子。”想一想,就打碎一個杯子,就把人定性為敗家子,這與有什麼區別。

  換一種說法:“沒關係,以後注意,你能自己倒水,說明你在成長,我們很高興。”

  切記,從觀念上不要給任何人下結論;從語言上不要給任何人下定論。事情是變化的,人也是在變化,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每件事都有積極的因素,就事論事,決不概全。

  七、情緒不穩少說話

  人在情緒不穩或激動、憤怒時,智力是相當低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高度的情緒不穩定時,智力只有6歲。在情緒不穩定時,常常表達的不是自己的本意,道理理不清,話也講不明,更不能做決策,不要相信“急中生智”的謊言。生活、工作中,一句反目成仇,甚至鬧出命案的例子舉不勝舉。

  八、幽默的話語分時說

  有人很幽默,給人添加了不少交流的歡樂,但幽默要分時分地使用,切不可不分時間、地點隨意幽上一默。

  唐王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卻因大臣的一個幽默錯殺了一員大將。有一次,李世民接到密報,說邊疆守將王和可能要謀反,逐約幾名朝廷重臣商議,這時大臣李展內急,因事情緊急,李世民與幾個重臣就先開始商議對策,正在大家拿不定主意時,李展如廁回來了,他回來看大家都很嚴肅,就想幽默一下活躍一下氣氛,說到:“惡疾之存,傷身誤國,斬之最佳!”他本意是說自己拉稀,又傷自體還誤國事,沒有了才最好呢。可李世民沒有那麼想,他以為李展是讓他殺了王和,就說到:“依卿之意吧”,李展還說:“皇上聖明”。事後查明,王和根本沒有反心。

  九、愛是一股無窮的力量

  說話時以愛為根基,從關愛的角度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會讓人產生力量。我們常常會鬧出這樣的笑話,孩子犯了錯誤碼,家長一怒之下,把孩子暴打一頓,還會美其名曰:“我不是為你好嗎!”,你能肯定你的孩子會把你的行為理解成為他好嗎?

  部屬有了問題,領導會猛批一頓,並會最後補上一句:“這是為了讓你記住,也是為你好!”你的員工怎麼理解,誰都說不準。

  十、能讓出成績也是一種藝術

  誰也不會喜歡一個搶功的人,人們往往更希望得到鼓勵,讓出成績也是鼓勵,這主要是指智慧上的成績。

  如,我們在探討某某難題的解決方案時,有時是在自己的提示下,別人想到了辦法,這時就需要說:“你這個方法很有創意,可以一試。”而不是說:“我想法啟發了你”。

  說話能讓人喜歡,不只是一個表達技巧的問題,還而要我們養成學習、觀察的好習慣,不斷的約束與修煉自己,要常反思,悟出來的才真正成為自己的。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培養好自己的語言魅力吧!

  說話有魅力的方法:說話的魅力在真誠

  這天,筆者走進一家電器商店,一臺音色清純透亮,低音渾厚震撼力強的音響引注意.一位男售貨員熱情地迎上來,滿臉職業微笑,主動介紹這種新產品.他的介紹很在行,很流暢,從效能優勢到結構特點,從價格比,到售後服務,一一道來,邊進行演示.起初我被他那熱情而熟練的介紹所感動,對產品產生幾分好感.本想問點什麼,可是他連珠炮似地講著,我總也插不上嘴,他不管你懂還是不懂,也不管你反應如何,喋喋不休地講下去,似乎你不掏出錢包他就決不罷休.於是,心裡有幾分不悅了,特別是當他褒揚自己的品牌而貶低其他品牌時,我不免對他的動機產生了疑問:如此誇誇其談後,產品效能是否果真高超?頓時,這種疑慮把先前產生的好感一掃而光.只是出於禮貌不好意思走開,幸好這時又來了一位顧客,我乘機“逃”出了商店.不消說,那位售貨員為他白費了口舌而有幾分失望和怨憤.

  筆者不能不說這是一位訓練有素且內行的推銷員,但卻又是一個不懂得說話奧妙的推銷員.為什麼他那滔滔不絕的介紹反而撲滅了顧客的購買慾望呢?這是值得深思的.

  大量事實證明,說話的魅力並不在於你說得多麼流暢,滔滔不絕,而在於是否善於表達真誠!最能推銷產品的人並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於表達真誠的人.當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際之間的信賴關係,對方也就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喜歡你的產品了.

  不僅推銷員講話如此,就是日常說話也是同樣道理.背得很熟,講得最順暢的演講也不公平理好的演講.滔滔不色,一瀉千里的演講雖然流暢優美,但是如果少誠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很美麗但不鮮活動人,缺少魅力.因此,演講者首先應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誠注入演講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只有當聽者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才會開啟心門,接收你講的內容,彼此之間才能實現溝通和共鳴.

  某學院有這樣一個例項:有位教員寫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書,出版社讓他推銷一千冊.對他來說,這遠比講課要難得多.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在學員隊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老師的在這裡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內容決不是東拼西湊抄下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只是硬著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決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他的這次演講立即產生了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

  這位教員不是專職推銷員,但是他卻獲得了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就在於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贏得了聽眾的信賴.這再一次說明,在講話中學會表達真誠要比單純追求流暢和精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