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演講稿
關注新聞了解時政,讓自己對社會多一點點了解。接下來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由我為大家作一次時政演講。在演講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我今天的演講主題就是“歐洲寒流”事件。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保加利亞境內河水水位暴漲,沖垮大壩,目前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保加利亞內政部表示,一個村莊已經被2.5米高的冰水淹沒,4名老人因此死亡。
英國的希思羅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樞紐,5日,其發言人表示,取消了其一天30%的航班約650個,估計約1.8萬名乘客受影響。
歐洲大陸官方資料顯示,至少有297人死亡。目前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歷史新低。瑞士夜間溫度已降至零下35度,捷克部分地區溫度則降至零下39.4度。
匈牙利中央銀行的辦法是——“燒錢”!為了給窮人供暖,他們焚燒由舊鈔票做成的“錢磚”,足足燒了2000億福林約合57億元人民幣。
受歐洲寒流影響,今年日本部分地區遭強降雪,氣溫降至零下20度,造成50多人死亡。2015年1月18日,美國西北部各州迎來最為惡劣的暴風雪。1月31日,韓國迎來降雪天氣。
為什麼今年這麼冷呢?原來,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阻礙了暖空氣西進,導致歐洲地區溫度驟降。而過去數日,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來自地中海的暖溼氣流在東南歐上空交匯,給該地區帶來大量降雪。嚴寒與全球變暖,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全球變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總體呈上升趨勢。現在的天氣要不就很熱,要不就很冷,溫差大起大落,春天和秋天越來越短,這都是“全球變暖”惹的禍!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我很同情死去的人們,也希望歐洲寒流早點離開人類,讓亞歐地區迎來春天。大自然對人類是多麼無情啊!人類毫無辦法,只能屈服。當然,人類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自作自受。地球一旦毀滅,人們也沒有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人們釋放二氧化碳,就是為了賺一點小錢,而破壞了大自然,忽略了大自然的重要性。大地不屬於人類,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在這樣下去,地球上的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我們要維護生態平衡,不能亂砍濫伐,亂殺亂獵。要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考慮,節約資源,控制有害氣體、汙水的排放,比如說:水迴圈使用,多種樹木,垃圾分類等等。我們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要做長遠打算。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不讓地球繼續哭泣!
謝謝大家!
篇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經濟正一天又一天的發展,這不僅僅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成果,更是我們人民對國家經濟向好的信心,世界在變,中國在變,中國人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7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4.6%,其中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較上次提高了0.5個百分點,達到了10.5%。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速平均保持在了8%,“保八!保八!”這似乎成了今年中國經濟行業喊得最亮的口號。在今年我們看到在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以及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引領下,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達到11.9%,這一數字是全球第一呀!前幾天,一項資料顯示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以強勁的勢頭髮展,在未來的世界中國必將成為一個閃亮的主角!
但是我們在為高速發展經濟而欣慰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在許多方面任然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一項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居國民收入僅為三千多美元,僅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這個差距是中國發展的一大缺陷;有一份外國的調查顯示,中國的一位勞動者勞動8年+10個月的收入才等於英國勞動者勞動八個月的收入還等於美國勞動者勞動一年的收入。不僅是收入上的,還有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社會福利等等許多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距。我們在高興的同時還應從實際出發,把握時機,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從分發揮投資、消費、出口這三架馬車的作用,不斷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總之我們應該樹立一個居安思危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積極應對國際挑戰,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促進國民經濟蓬勃發展。
篇三
不知是醉酒駕車撞死人的事件真的越來越多,還是“後胡斌飆車案”語境下媒體對此類案件報道增多,讓人產生這類事故越來越多的感覺。新近,杭州又發生了一起酒後駕車撞死人的悲劇。8月4日晚,魏某酒後駕駛保時捷越野車,撞死橫穿馬路的女子馬芳芳。
跟同城的胡斌案一樣,駕車者身份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媒體報道強調,今年29歲的魏某是杭州某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車主系其父,也是該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長——新聞這樣交代並沒有問題,但我不喜歡某些媒體刻意在大標題中強調“杭州保時捷撞死人案司機父親為董事長”。像在胡斌案中刻意強調胡斌的富二代身份一樣,這是在迎合社會的某種情緒,渲染社會的斷裂,並營造一種對抗的氛圍,把一場酒後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描述成一場貧富對抗、強弱對立、社會斷裂的標誌事件。
這樣的渲染是很可怕的。在胡斌案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回想一下當初某些媒體的標題:富二代闊少飆車撞死大學生 ——這多麼讓人血脈賁張,多麼讓人憤怒,多麼強烈地刺激著公眾本就脆弱而敏感的貧富神經,在斑馬線上營造了一種多麼可怕的貧富對抗、強弱對立場景。可實際上,傷亡者譚卓早已畢業工作多年,而胡斌才是杭州某大學的在讀大學生。如果根據實際身份把這樣的描述轉換為“在讀大學生開車撞死公司白領”,輿論肯定又是另外一種反應和情緒,可見這種身份標籤的悖謬。
顯然,一些媒體之所以那樣描述,是迎合輿論中部分人對貧富差距的受害想象,在利用這種情緒進行炒作。“杭州保時捷撞死人案司機父親為董事長”也是如此,看似在陳述一個事實,實際是在刻意強化那種“富二代沒幾個好東西”、“富人為富不仁欺壓良民”的輿論偏見,傳播“醉酒駕車者都是富人”、“強者肆無忌憚欺凌弱者”的仇恨印象。
醉酒駕車的多是富家子弟,這其實是媒體對身份的選擇性強調營造出的一種幻覺。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高達10萬左右,其中相當部分是“酒精”所致。中國每年由於酒後駕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多達數萬起,數以萬計的家庭因為交通事故而支離破碎。另有資料統計,從1994年到XX年,全國因酒後駕車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以 7.3%的速度增長——不知有些媒體有沒有深思過,每年數萬起的酒後駕車案中有多少富人作的孽,多少是富二代飆車引致,多少是寶馬闖的禍?
不說遠的,就說近來各地發生的幾起酒後或醉酒駕車撞死人的事故吧。成都那起醉酒駕車釀成4死1重傷的驚天血案,司機孫偉銘只是成都某技術公司一名普通員工,開的也不是名車。廣州中山一路“5·15”造成3人死亡的特大車禍,醉酒駕車的司機樑某是一個普通人。嘉興中院近來審理了一起案件,從安徽老家到嘉興打工的高某,酒後駕車撞死了自己的妻子……在這樣的案件中,媒體從來不會強調肇事者的身份,因為那樣的身份沒有“新聞性”。而一旦是個富人或富二代,身份就會在新聞標題中被強化,於是留下“富人名車草菅人命”的印象。毋庸諱言,公眾情感因為這樣對貧富身份的刻意渲染而進一步被撕裂,正像在胡斌案中所顯現的那樣:既干擾了司法獨立,又撕裂了社會情感。
很明顯,醉酒駕車並不是哪個階層的原罪,不是專屬哪個群體的罪惡標籤,而是一種普遍性、平均分佈的罪惡,人人都可能醉酒,人人都可能開車,人人醉酒開車都會危及交通安全。醉酒駕車只是一種醉酒者對法律的侵犯,對公共安全的危害,是醉酒駕車者與社會的矛盾,而不是富人與窮人的矛盾。公眾的敵人是肆意踐踏法律的醉酒駕車者,而不是富人,只不過有時碰巧是一個富二代而已。
確實,改革轉型期的中國,貧富差距拉大是一個現實,貧富對立導致的許多問題也客觀存在。但負責任的媒體應報道真相,以客觀的輿論監督消弭這種斷裂,理性地引導公眾情緒,而不是利用這種情緒進行炒作,惟恐對富人的仇視情緒還不夠,為這種情緒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評論者更要有一顆仁心,更要把尊重規則置於首位,獨立、客觀、理性地進行判斷,而不是被怒氣衝衝、情緒化的輿論所引導,迎合那種非理性的情緒。貧富差距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去解決,而不是人為地渲染。
最後回到保時捷撞死人事件上來,需要輿論聚焦的是如何以嚴刑峻法遏制頻發的酒後駕車,嚴懲那些踐踏規則者,而不是在撞人者身份上炒作和起鬨。這是公眾與醉駕者的對立,而不是窮人與富人的對立。渲染那種與事件無關的情緒,只會轉移對真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