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到成功的事例

  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表現方式,是一種對結果的評價,可以從中得到經驗。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1984年,21歲的大三學生喬丹來到了他嚮往已久的芝加哥公牛隊,開始了他在nba的生活。老闆倫斯道夫給喬丹開出的年薪是80萬美元,在nba裡,這是板凳球員的價格。

  大男孩兒喬丹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每天拼命地練球,有一次竟然累得暈倒在了球場上,然而,僅僅一年工夫,喬丹就苦盡甘來,脫穎而出了。在20世紀90年代初,喬丹在公牛隊的年薪 已經達到3300萬美元,這差不多是其他隊員薪水的總和。這時名動天下的耐克公司還找上門來,請求喬丹賞他們個面子,為耐克產品做形象代言,報酬嘛不多,只有區區的9000萬美元!當然, 如果喬丹不願意,價錢好商量。

  耐克開了個好頭,於是有眾多的廠家找上門來,往喬丹的口袋裡猛塞鈔票,一時間喬丹錢多為患。

  在這種情形下,有人不高興了,他們找到了公牛隊的老闆倫斯道夫,向他大放厥詞:一年3300萬美元,喬丹太貴了!

  倫斯道夫的回答令來訪者大吃一驚:喬丹不僅不貴,而且是最便宜的球員!你看,因為有了喬丹,公牛隊已經三次奪得nba的總冠軍,也正因此,我們在各方面的收入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15 億美元,而我們付給喬丹的卻只有區區的3300萬美元!這絕對是nba歷史上最划算的生意,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公牛隊擁有喬丹!

  那誰是最貴的球員呢?

  倫斯道夫也順便給出了答案:那些比賽時坐在板凳上等待替補機會的球員,他們每次上場幾分鐘或是幾十秒,有些人整個賽季都沒能為球隊拿到一分,但是我們每年還要拿出幾十萬美元 來養活他們,這些人才是最貴的球員!

  篇2

  “牛仔大王”李維斯的西部發跡史中曾有這樣一段傳奇:當年他像許多年青人一樣,帶著夢想前往西部追趕淘金熱潮。

  一日,突然間他發現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前往西去的路。苦等數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但都無法過河。於是陸續有人向上遊、下游繞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靜下來的李維斯想起了曾有人傳授給他的一個“思考致勝”的法寶,是一段話:“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個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於是他來到大河邊,“非常興奮”地不斷重複著對自己說:“太棒了,大河居然擋住我的去路,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果然,他真的有了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擺渡。沒有人吝嗇一點小錢坐他的渡船過河,迅速地,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道而獲得。

  一段時間後,擺渡生意開始清淡。他決定放棄,並繼續前往西部淘金。來到西部,四處是人,他找到一塊合適的空地方,買了工具便開始淘起金來。沒過多久,有幾個惡漢圍住他,叫他滾開,別侵犯他們的地盤。他剛論理幾句,那夥人便失去耐心,一頓拳打腳踢。無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好不容易找到另一處合適地方,沒多久,同樣的悲劇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轟了出來。在他剛到西部那段時間,多次被欺侮。終於,最後一次被人打完之後,看著那些人揚長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致勝法寶”: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他真切地、興奮地反覆對自己說著,終於,他又想出了另一個絕妙的主意--賣水。

  西部黃金不缺,但似乎自己無力與人爭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沒什麼人能想到它。不久他賣水的生意便紅紅火火。慢慢地,也有人蔘與了他的新行業,再後來,同行的人已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在他旁邊賣水的一個壯漢對他發出通牒:“小個子,以後你別來賣水了,從明天早上開始,這兒賣水的地盤歸我了。”他以為那人是在開玩笑,第二天依然來了,沒想到那傢伙立即走上來,不由分說,便對他一頓暴打,最後還將他的水車也一起拆爛。李維斯不得不再次無奈地接受現實。然而當這傢伙揚長而去時,他卻立即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再次強行讓自己興奮起來,不斷對自己說著: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他開始調整自己注意的焦點。他發現來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極易磨破,同時又發現西部到處都有廢棄的帳蓬,於是他又有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廢棄的帳蓬收集起來,洗洗乾淨,就這樣,他縫成了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牛仔大王”.

  篇3

  中文說“彈”鋼琴,西方人說“play”玩鋼琴。不但如此,西方所有樂器都是用來“玩”的,我們所有的樂器卻都是用來“演練的”。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面對同樣必經的失敗過程,play把“失敗”當成過程裡面正常的一部分元素,並且善用“失敗”這個元素帶來的力量與樂趣。而“演練者”卻極力逃避、避免失敗。過程固然一樣,但將來的人生,對於“音樂”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因此,找到一個態度,甚至是一種“玩”的想法,學會和生命中必然的“失敗”相處其實是很重要的。

  我年輕剛進醫院實習的時候自信滿滿,但因為經驗不足,常挨資深醫師的罵,那時候我感到既苦惱又挫折。後來有一天,我和一個高我一屆很優秀的學長聊天。我問他:

  “你當實習醫師的時候捱罵嗎?”

  “當然。”他說。

  我嚇了一跳。原來連像他那麼優秀的醫師都會捱罵。於是我又問:“你有沒有算過,你一年的實習醫師當下來,捱罵了多少次?”

  他想了一下說:“少說七八十次吧。”

  和他一席話之後,我的心情好多了。我想,如果連他都要捱罵七八十次,那麼,以我的資質,當完一年的實習醫師,如果捱罵的次數能少於一百次,應該也算是個成就了吧。於是我給自己訂下了一個目標—————“一百次捱罵”。我做了一個表格,上面有一百格,每捱罵一次,我就在一格記錄下捱罵的時間與事由。

  開始這樣的“新玩法”之後,心情變得不太一樣了。捱罵當然還是捱罵,但是每次捱罵時,不管多難堪,心情上多了一種好像是“遊戲裡得分”的感覺,那感覺很複雜,有點像是“又更靠近結業儀式了”的那種小小的成就感,也有一點“啊,又被罵了,一定要想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絕對不能超出一百次啊。”那種按“replay”時小小的不甘心。

  很神奇地,直到我實習醫師結束時,我並沒有把那張表格填滿。說得更精確一點,我只捱罵了三十七次,竟然就畢業了。我注意到,隨著時間過往,我捱罵的次數愈來愈少了。不但如此,我還在許多實習的科目拿到了從未有過的好成績。那張一直沒填滿的表格我儲存了一陣子。我心想,既然空格用不完,就留下來當成我人生捱罵的配額吧。過了好久,也一直沒有用完。

  捱了罵還像我這麼開心的人大概很少了。很多人可以為了小小的口角和別人大打出手,甚至鬧出人命,我卻想:一張小小a4紙一百格都填不滿,我的人生何其幸運啊。

 

的人還:

1.失敗與成功的事例

2.從6篇

3.先失敗後成功的例子

4.失敗後成功的事例

5.從失敗到成功的名人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