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黑魚的小攻略簡單教學

  黑魚,也叫黑魚棒子,屬食肉類魚,是養魚業的一大害魚。這種魚繁殖生長快,性凶猛,只要釣法正確,極易釣取。釣黑魚季節在7-10月間,早晚皆可,黃昏為最佳時辰,但要求無風、無雨。久旱或烈日當空的中午亦宜垂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釣黑魚的小攻略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釣黑魚的小攻略

  一、釣具

  7-10米硬竿,竹製,粗細勻稱的單竿最好。次者做成三節。但後者便於攜帶。釣線2.5-3.5米,1.5-2.5mm的尼龍線,豬血浸透,晒乾搓柔。大號黑魚鉤。柄長帶環,鉤尖有點外翻為佳。細綿線一團。竹製大魚簍一隻。配腰帶。釣餌簍一隻。綁腿一副。草帽、水壺乾糧必備。常用4.5米手竿一副釣蛙用

  二、釣餌

  一切準備好以後就可以下鉤了。要作到“彈無虛發”,除了要了解魚情外,還要正確拴餌。釣餌田雞最好,青蛙次之。大小以鉤相配為宜。必須注意的是小青蛙是拴在鉤上面不是鉤在鉤上的。因為青蛙被鉤受傷會很快死掉,而拴在鉤上不會受傷,在水面上可以活一天。拴小青蛙的方法是用一般做衣服的線合成雙股,拴在小青蛙的腰上,不要太鬆,也不要太緊。拴好後掛在鉤上。為了防止小青蛙跑掉,線頭留長點,綁在鉤柄的子線上。

  三、釣法

  釣黑魚要求絕對保持安靜,切不可在河邊走動。為了解近岸草中有無黑魚,可先在水邊走一趟。如果有魚,水草中的明水處會有動靜。再反拴好的青蛙拋入草眼中。如果蛙沒到位,可高速也可拽回重拋。但重拋的次數不能太多,以免傷了小青蛙和破壞了水面環境。黑魚活動有一定的區域性,有小黑魚時更是如此。當黑魚在某個草眼沉下去後,過一會兒還會在這個草眼浮上來看護小魚。此時青蛙如在草眼中,黑魚必凶猛地衝上去咬住青蛙。黑魚吞鉤後,掉頭便走,尾部常在水面上擊出聲響和浪花。當漁線被拽直時,馬上起鉤必定有魚。這時魚鉤不是在魚嘴裡,而是在魚胃裡,只管放心提魚就是了。

  野釣的十個要素

  1、要看天氣選擇釣魚的去向,因為魚對氣象的變化十分敏感,如果天氣變化太劇烈就會導致魚幾天或更長時間不覓食,這樣不至於讓釣魚空手而歸,就要觀察天氣的變化,決定是否應該出行垂釣。

  2、要選擇適合的水域進行垂釣,即使同一條河道、溝渠、和湖泊,魚的分佈密度差異也會很大,要選擇有魚星泛出的地段經行垂釣,還要注意水段是否被汙染,由於前野外藥魚的電魚人的非常之多,要特別注意選擇的地段是否還有魚。

  3、要注意選擇好的釣位,釣位應三思而行不要匆忙下鉤,好的釣位會奠定釣魚者的優勢,要注意的是特別陡的斜坡、高壓線下或樹木雜草繁多之處再好的位置也別佔,否則會得不償失。

  4、要注意使用對路的釣餌,季節不同、水域不同、魚類不同,都要用不同的釣餌,所以要多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釣餌以備不時之需。

  5、注意線組的調和,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對於不同的情況,選漂、調漂是關鍵的一步。

  6、注意準確的提竿時機和不同的浮漂語言,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空竿率,所以提竿應早應遲準確應對。

  7、掌握正確的投竿和提竿技術,投竿不偏離窩點,提竿用力不能過猛以免拉豁魚嘴減少跑魚次數,尤其是釣到大魚的時候一定要沉著穩定處理不要慌亂。

  8、要保持良好的體力很良好的心態,出發時檢查必備裝置,回家時注意帶走應應該帶走的東西,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適應不同環境,和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

  9、要善於總結經驗,釣魚要想成為一個高手很不容易,所以要處處留心,讓自己的理論在實踐中加以驗證,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10、釣魚有一個特殊的因素“運氣”。要相信運氣,但是不能依賴運氣,自己的努力還是最重要的。

  誘魚的技巧

  一、動態誘魚。很多魚都愛吃“活食”,把餌操作成不停地動著的狀態,藉以誘魚。投餌時,把釣餌投到竿加線的最遠點,釣餌入水後便像小蟲一樣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從入水點到到垂釣點。等到餌坨開裂,散開、霧化,引魚吃餌。

  二、以釣餌為誘餌。如果水中的魚很稠密,而且食慾非常旺盛,垂釣時就不必打大窩,僅以釣餌代誘餌就行了。“釣餌代誘餌”的方法是:每次投釣餌都準確地落在入水點和釣點上,過一兩分鐘便提竿起鉤,有意識地把釣餌抖落在釣點上,讓其霧化作為誘餌。這樣投餌次數越多、釣點積餌越來越多,窩子越來越大。其難點有二:1.餌料摻水量要適度,若太溼,投餌時餌坨容易在半路脫落;若太乾,入水後不易霧化、浪費時間。2.投餌落水點一定要準確,每次必須投落在同一個點上,最忌東幾坨西幾坨。

  三、重餌打窩。一般釣魚比賽禁止重餌打窩,更不允許把餌捏成大坨用手投入水中,因為這樣會影響他人。但實際上,在上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打重餌大窩在比賽中是經常出現的。因為餌坨較大、較鬆、易散,投餌時可以不必從“最遠的入水點入水。可以輕輕地從釣點的垂直點入水。落水底後,便立即抖散使其霧化,每次垂釣開始前,可以投上成窩,垂釣途中,可視魚情隨時“補窩”。

  四、逗誘。當窩裡的魚已經很多,然而魚的注意力卻集中在誘餌上,熱衷於誘餌而釣餌受到冷落時,便可用“逗誘法”對付。釣餌落入水底後過幾秒鐘,將竿提起,後拉十幾釐米,使浮漂上升一二目,然後放下還原。再過幾秒鐘,又將竿提起,過一會再放下,反覆進行多次,使釣餌像小蟲在水底跳動。魚必然容易發現,一旦發現,以為是活食,便會猛追搶吞。

  五、跟蹤打窩。我們釣魚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水底打好窩後等了很久都無魚問津,天氣的變化、水溫的變化、溶氧的變化等等自然因素經常影響著魚情的變化。有經驗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銳地判斷出魚的去向,比較準確地知道魚遷移的層次或處所。於是便迅速使出“追蹤打窩”的技巧。例如,如果發現了魚在水的中層,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釣鉤往上提,並在中層抖幾團誘餌,把魚聚集於窩中,然後在中層釣之。在中層或上層打窩的餌料,應選擇比重較輕的粉料。這樣的餌料在水的中、上層停留的時間要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