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冬季垂釣的技巧有什麼

  冬季垂釣雖不如夏季,但因地制宜,也會有釣獲。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冬季水溫偏高,適合垂釣。不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還可以享受釣魚時的樂趣。這其中有什麼技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南方冬季垂釣的技巧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南方冬季垂釣的技巧

  選好釣位可以出奇制勝,冬季出釣,釣位選擇要向陽避風,還要根據水溫、水域的深淺廣佈窩點。贛江流域的冬季,早晚氣溫低,宜釣深水低窪處。每逢北方冷空氣南下時,淺水域多會結一層薄冰,而向陽、背風的深水面,很少結冰,依舊水波盪漾,清晨還會看到冉冉升起的水蒸氣。這說明深潭水溫暖和,天然餌料也多,是魚類聚集、棲息、覓食的窩點。近年,贛江流域的一些大型湖泊、水庫大多有網箱及圍網養魚,而網箱周邊多是魚類的索餌食堂,如能在網箱或圍網邊垂釣,效果頗佳。在中午前後,陽光充足的日子,氣溫升高,宜釣在向陽、背風,離陸岸近的淺水域、灘頭。針對魚類的趨暖性,打下誘餌、做窩,當魚類向水溫高的水域遊弋時,有利聚魚和垂釣。那些與溝、塘等相通的常年及季節性的流水口,水流會將各種食物帶進水域,魚類有在活水中游弋習性,釣獲的機率也較高。

  冬季天氣不穩定,時有寒流來襲。要根據天氣和溫度的變化選擇出釣時機。每年的“立冬”至“冬至”,在寒潮來臨前夕,南方氣候多為晴暖或多雲天氣,掌握氣溫變化的特點慎重選擇出釣時間。魚類的生活習性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一日三遷,影響到其洄游活動範圍。在南方,當氣溫低時,魚類藏於深水中,當太陽升起,熱輻射水面,淺水域升溫快,鯉、鯽等迥游魚類多遊向氣溫高的水域晒背、嬉戲,此時多在上午九時以後,下午十五時以前,為初冬垂釣的最佳最時段。

  冬季因氣溫低,水草不生,魚兒的嗅覺也不如夏季敏銳,所以用什麼樣的餌料很重要。誘餌最好用熱性的粉末狀的濃香甜味重餌打窩,出釣前將麥麩、玉米粉、芝麻、黃豆粉等用文火炒熟,不待冷卻,即加入部分白酒悶上一晚。白酒具有濃郁的香,帶甜味,屬熱性。帶入釣點後,如有條件再拌入豆渣等,每次投窩餌團用量宜250克以上,濃郁、香甜的重餌是冬季誘魚、聚魚的祕密武器。要根據水情和魚性,靈活使用。

  寒冬水庫釣鯉魚的妙招

  首先,要注意天氣和時間的選擇。寒冬裡,最恰當的垂釣天氣自然是眼光明媚的晴天。此外,在時間的選擇上,一般在抵達釣區後最好是早晨六點半左右,此時天色尚早,利於選擇釣位和布窩。

  其次,釣位的選擇很有講究。隆冬時節選擇釣位最好是常來的深水位區域。熟悉的水庫自是很好解決,但是對於不熟悉的水域,最好是在選擇釣位之前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分析。不要選擇通車的路邊、農家常洗涮或者撐船的地方等,這些都會打擾魚兒。當選擇好環境釣位後,此時應不急於布窩開釣,先抽開一支6.3米釣竿,線上組鉛皮座上多裹一層鉛皮,上好浮標反覆拋竿,多試試釣點前後左右兩米的水下地形,前後左右水深相差不大,水底較平坦,此處就是拋餌布窩佳地。

  再次,水庫釣鯉是身份講究窩料的。冬季所用窩餌最好帶點酒香味,冬季的魚活動量和進食慾望都不高,帶有酒香的窩餌可以刺激魚兒的神經,可誘來大水域不成群的鯉魚。配製窩料時,將1000克大玉米渣蒸熟後,加入500克麩皮,250克甜酒釀醪糟,揉合均勻,提前一天用塑料袋密封好。有些地區如沒有甜酒釀,可用丁香、山奈、桂皮泡製的藥酒,一次加純淨水瓶蓋1-2蓋,這樣的窩料比較接近自然,魚兒當然喜歡。這樣的窩料集魚快、留魚久,更能造成鯉魚以來不想走的現象。將窩餌包成拳頭大小,拋擲釣點5-7團成梅花狀即可。

  最後,關於釣具的選擇也要特別注意。在釣具的選擇上,首選6.3-7.2米的優質手竿,兩把即可。線組的搭配上,使用1.2號的優質主線,0.6-0.8號的子線。釣鉤可選用伊勢尼4號或伊豆5號,釣鉤不易過大。子線的長度選擇在15-20釐米為好,冬季魚吃口輕,子線過長訊號不明顯。

  專釣鯉魚的技巧

  1.尋找鯉魚的蹤跡:釣友們都知道鯉魚很狡猾,尤其是野鯉就更狡猾了。它膽小、機敏、警惕性高,行動與吃食都非常謹慎,不輕易咬鉤。釣鯉魚,首先要找到鯉魚的蹤跡。鯉魚愛拱泥尋食,從而產生大小均勻而密集的氣泡,一連有數十個同時上冒,並經常移動,此起彼伏,球形並常伴有汙水上升,找到了鯉魚星星,就找到了鯉魚所在之處了。

  2.掌握覓食規律:鯉魚屬群遊覓食魚類。鯉魚覓食與其他魚類不同,它很少在一個地方長時間逗留,而是一邊覓食一邊前進,有時又轉回來再吃,如此不斷地迴圈往復,待吃飽之後,便游到附近的深水區或其他適合的水域停留、棲息,而不會長久停留在食物區。

  3.釣鯉須守根據鯉魚的覓食習性,垂釣應採用"守株待兔"釣法底釣。在選好釣位之後,要堅持固守,耐心靜候,過一段時間後可提竿換新餌。尤其是在窩子周圍出現魚星時,不能像釣鯽魚那樣經常提竿引逗,否則膽小、機敏、狡猾的鯉魚會被嚇跑的。實踐證明換餌太勤,誤提次數多,必然干擾鯉魚吞食,喪失上鉤時機。

  4.提竿直穩:鯉魚的吃鉤與其他魚不同,吃餌並不魯莽,總是小心翼翼地把釣餌合到口中,試一試,嘗一嘗,然後又吐掉,再含起來嚐嚐,又放下,有時可重複多次,不貿然吞人口中,因此吞食慢而輕,攝食後即遊走。浮漂反應是大幅度下沉黑漂或橫向斜向移動,漂尾由高漸低,慢慢沉入水中,及時提竿,定會中魚。鯉魚上鉤後掙扎力大,逃竄迅猛,耐疲勞能力強。

  5.魚上鉤後的處理:首先將手竿上舉,並迅速將魚領離釣點以免驚走窩裡的魚群,提出水面不讓魚在水中掙扎逃竄,若魚較大,則通魚時要使線的移動速度略快於魚的遊動速度,使魚跟著線走,變被動跟魚走為主動領魚遊,控制魚的遊向,待魚邀疲後用抄網將其抄上岸來。若遇到大鯉魚"打樁子",握竿需相持一段時間,然後抖動竿子,使魚刺痛上游,通魚時手竿呈弓形,儘量高舉使魚頭朝上,這樣魚只能往上躥,待魚遛疲,肚皮朝天,預先將抄網埋伏水下,將抄網對準魚頭向魚身方向抄起上岸。

  6.要及時應變:鯉魚易受外界的干擾,而游到安靜的水域"靜地"躲藏起來。"靜地"大多為平時不愛存魚的僻靜之處,如岸邊的邊角地帶、長灘的灘頭地帶、較大水域的中央地帶,等等。若遇到人多垂釣時,應及時分析判斷情況,不失時機地轉移到平靜的或離岸較遠的水域垂釣,定能獲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