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悲傷愛情詩有哪些

  愛情可所謂美好,當然也有不順利。那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餘》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後的一天,陸游沈園春遊,與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

  傳說,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婉,重遊沈園,並作成《沈園》詩二首。

  【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 陸游與唐婉的愛情 ◆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儘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婉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裡,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悽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陸游在這首詞裡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游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婉不久便鬱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悽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一炷香。

  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兩首,即《沈園》詩二首。

  愛,為什麼會能夠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紅粉成灰”之後的幾十年,還讓詩人用將枯的血淚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的斷腸詩句?我從陸游“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中似乎得到一絲感悟:陸游和唐婉的夫妻情愛,雖說在現實世界中存續的時日無多,卻早已經一點一滴地“轉存”到了各種有情萬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實愛存入了瑞士銀行,可以穩穩地收取利息。一對“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當時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豔,多少情懷;多少的廝抬廝敬,多少的互愛互重。也許,就單是這一對“菊枕”,已經足以讓情愛“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萬”,更不用說恩愛夫妻之間 “有甚於畫眉”的“閨房記樂”了。

  一對“菊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那麼的無足道,而又實在是那麼的奢侈。其“藥療”之功效,猶在其次也,嘆嘆。

  人間的萬事可以消磨殆盡,而情愛的清香卻永遠會歷久彌新。

  願天下有情人都雙雙親手縫製自己的一對“菊枕”,長相依傍,不離不棄,莫失莫忘,珍愛到地老天荒!

  關於悲傷的基本含義

  悲傷是理解世界的門徑,是理解哲學需要的天賦,悲傷是一種另類的才能。悲傷作為一種負性基本情緒,通常指是由分離、喪失和失敗引起的情緒反應,包含沮喪、失望、氣餒、意志消沉、孤獨和孤立等情緒體驗。悲傷程度取決於失去的東西的重要性和價值大小;也依賴於主體的意識傾向和個體特徵。

  悲傷根據其程度不同,可細分為遺憾、失望、難過、悲傷、極度悲痛。悲傷有時伴隨哭泣,從而使緊張釋放,心理壓力緩解。它是一種消極的減力的情緒,也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但是較強的悲傷對人的心理也是十分有害的,持續的悲傷不僅使人感到孤獨、失望、無助 ,甚至會引發臨床抑鬱;悲傷也會損害人的身體,悲傷的持續會削弱個體的身體免疫功能,使人患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心因性疾病,嚴重的悲傷甚至影響生理機能而導致猝死。

  人類的悲傷來源通常來自經歷上的挫折失敗,如:無法抗拒的住所改變,親友死亡,離婚,畢業,或失業。另外,這類生物反應又會因生活經驗與文化特質而異。舉例來說,失去親人往往讓人覺得悲傷,但悲傷的表達方式或是失去哪些人發生,則因當事者年齡,經歷而有所不同。悲傷表現在外即為沮喪心情,落淚與沉默。若悲傷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即為一般來說的憂鬱,甚至臨床病症上的憂鬱症。引起悲傷的因素既然來自環境,心理因素或生理,也因此,在悲傷之餘,能夠讓當事者紓解心情以重新適應新環境或身體變化,這也是悲傷的最大好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