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形成的假說

  對於40億年前月球的形成,人們提出了多種假說。那麼有哪些呢?小編在此整理了月亮形成的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一種假說是分裂說。即有人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個整體,那時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由於地球自轉非常快,因此月球通過離心力從地殼中分裂出來了。但這要求地球的初始旋轉速度太快以至難以令人置信。另一種假說是俘獲說,即有人認為月球是地球通過地心引力俘獲的現成天體.但這要求一個實際上不可行的擴充套件的地球大氣層來散發穿過大氣層的月球的能量。還有一種假說是同源說.即有人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最原始的吸積盤裡形成的.但這無法解釋月球中金屬鐵的剝奪。而且這些假說還不能解釋地一月系統所要求的高標準角動量。

  還有一種假說是碰撞說。即有人認為地-月系統是一次大碰撞的結果: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剛剛形成的原始地球。爆炸的物質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然後積聚形成月球。然而。隕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這些太陽系內的天體具有與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鎢同位素組成。而地球和月球具有幾乎相同的同位素組成。發表在2012年的對Apollo月球樣本所作的鈦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組成。這與月球形成的碰撞說相矛盾。另外,若真的發生了這樣的碰撞。則碰撞過程中所釋放的巨大能量以及隨後在地球軌道中發生的物質重聚將融化整個地球外殼,形成岩漿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上也有它自己的岩漿海洋.估計海洋深度從500km到整個月球半徑之長而事實並非如此。可見碰撞說也不成立。

  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獲的一個現成天體。也不是地球與別的天體碰撞的產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產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夠的轉速來把與地球緊密相連的月球部分隨意丟擲去。因此。月球應該是在特殊力的綜合作用下從地球分離出來。進入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形成環地衛星。

  月亮上的火山分佈

  月球的表面卻被巨大的玄武熔岩***火山熔岩***層所覆蓋。早期的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表面的陰暗區是廣闊的海洋,因此,他們稱之為“mare”,這一詞在拉丁語中的意思就是“大海”,當然這是錯誤的,這些陰暗區其實是由玄武熔岩構成的平原地帶。除了玄武熔岩構造,月球的陰暗區,還存在其他火山特徵。最突出的,例如蜿蜒的月面溝紋、黑色的沉積物、火山園頂和火山錐。不過,這些特徵都不顯著,只是月球表面火山痕跡的一小部分。

  與地球火山相比,月球火山可謂老態龍鍾。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齡在30-40億年之間;典型的陰暗區平原,年齡為35億年;最年輕的月球火山也有1億年的歷史。而在地質年代中,地球火山屬於青年時期,一般年齡皆小於10萬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層只有3.9億年的歷史,年齡最大的海底玄武岩僅有200萬歲。年輕的地球火山仍然十分活躍,而月球卻沒有任何新近的火山和地質活動跡象,因此,天文學家稱月球是“熄滅了”的星球。

  地球火山多呈鏈狀分佈。例如安底斯山脈,火山鏈勾勒出一個岩石圈板塊的邊緣。夏威夷島上的山脈鏈,則顯示板塊活動的熱區。月球上沒有板塊構造的跡象。典型的月球火山多出現在巨大古老的衝擊坑底部。因此,大部分月球陰暗區都呈圓形外觀。衝擊盆地的邊緣往往環繞著山脈,包圍著陰暗區。

  月球陰暗區主要出現在月球較遠的一側。幾乎覆蓋了這一側的1/3面積。而在較遠一側,陰暗區的面積僅佔2%。然而,較遠一側的地勢相對更高,地殼也較厚。由此可見,控制月球火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地表高度和地殼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