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的藥用價值

  三稜,中藥名,為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的乾燥塊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藥名】三稜

  【別名】萆根***《抱朴子》***,京三稜***《開寶本草》***,紅蒲根***《本草圖經》***,光三稜***《藥材資料彙編》***。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塊莖。

  【性味】辛、苦,平。

  【歸經】歸肝、脾經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主治】用於症瘕痞塊,痛經,瘀血經閉,胸痺心痛,食積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醋制後可加強祛瘀止痛作用。

  【禁忌】孕婦及月經過多禁用;不宜與芒硝、玄明粉同用。

  三稜的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錐形,略扁,長2~6cm,直徑2~4cm。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刀削痕,鬚根痕小點狀,略呈橫向環狀排列。體重,質堅實。氣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飲片性狀

  1、三稜呈類圓形的薄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粗糙,有多數明顯的細筋脈點。氣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2、醋三稜形如三稜片,切面黃色至黃棕色,偶見焦黃斑,微有醋香氣。

  三稜的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通肝經積血,女人月水,產後惡血。

  2、《開寶》:老癖症瘕,積聚結塊,產後惡血血結,通月水,墮胎,止痛利氣。

  3、《本經逢原》:烏芋善毀銅為消堅削積之物,服丹石人宜之。痘瘡幹紫不能起發,同地龍搗爛,入白酒釀絞服即起。又治酒客肺胃溼熱,聲音不清,及腹中熱積蠱毒。《丹方》治痞積,三伏時以火酒浸晒,每日空腹細嚼七枚,痞積漸消,故有黑三稜之名。凡有冷氣人勿食。多食令人患香港腳虛勞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氣兼耗營血,故孕婦血竭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