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有紅血絲是怎麼回事

  紅血絲,人們常稱高原臉或紅臉蛋,有的僅僅是兩側顴部發紅,邊界呈圓形,一般呈絲線狀排列。這種面板薄而敏感,過冷、過熱、情緒激動時臉色更紅。嚴重者還會形成沉積性色斑,難以治癒。不僅影響外表的美麗,還會給心理造成陰影,給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紅血絲是敏感性、激素依賴性皮炎者常見的問題,其護理十分麻煩,嚴重的只能通過鐳射手術解決。

  懂得原理有助於日常採取正常的方法護理,防止紅血絲出現、加重.

  一、紅血絲產生的原因

  大家知道,我們的面板上層為表皮,主要發揮保護作用***屏障***,下層為真皮,提供營養功能和進行相關生理活動。在真皮內,分佈著大量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用於運輸養分、帶走廢物。小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最細的血管僅能允許一個紅細胞通過***如下圖***,可謂薄如蟬翼。

  許多生理的、病理的因素都會導致毛孔血管和小血管擴張。女性表皮本身就更薄,因此血管一擴張、管壁變更薄、血流量加大,於是肉眼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紅色,這就是紅血絲產生的基礎原因。

  紅血絲主要表現為面板毛細血管擴張,由面板免疫低下導致。

  a、當角質受損,毛細血管失去了角質層的天然保護後,由於長期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就會導致血管擴張、淤堵、受損,從而形成紅血絲;

  b、面部先天性毛細血管位置比較淺,面板薄而敏感,過冷、過熱、情緒激動時臉色更紅,從而形成紅血絲現象。

  c、短暫的毛細血管擴張也會引起的面部潮紅,有些天然的植物如蘆丁等具有顯著的血管修復功效,可以提高血管的收縮與舒張能力,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因而可以改善紅血絲。

  二、導致後天紅血絲的一些外部因素:

  a、長期使用藥物,A酸、果酸、換膚導致面板受損、變薄、脆弱而造成。

  b、外力、不當擠壓所引起。很多人鼻翼、鼻溝的地方都有微絲血管變形的現象,這都是不當擠壓粉刺及青春痘的結果。

  c、蟎蟲之類的寄生蟲由毛囊進入真皮下,一段時間後也會對面板造成嚴重損傷而引起之區域性“紅臉”。

  d、區域因素:如高原氣候刺激,且海拔高,面板缺氧,導致紅細胞數量的增多,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破裂。毛細血管因缺氧而迴圈不暢,血管壞死。居住高寒地區或受過凍傷,致使血液迴圈受阻,血管壁淤滯使面部呈現一條條紅血絲;寒冷刺激,空氣乾燥,風沙氣候,陽光曝晒,使毛細血管耐受性超過了正常範圍,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破裂。

  e、美容護理因素:如護膚品中酸的成份的破壞和激素依賴毛細血管擴張破裂,以及換膚造成面板免疫力脆弱,使用一些含重金屬的化妝品等毒素殘留表皮,引起敏感反應,破壞角質層,引發紅血絲;經常上美容院做吸面護理也會導致血管擴張破裂,做過角質層打磨、光子嫩膚等導致角質層受到損害引起紅血絲。

  經過美容換膚,因為換膚品主要含“苯甲酸”,用“苯甲酸”反覆刺激薄嫩、細膩的顏面部位,使沒有受到保護的真皮層暴露於外部,接受強烈紫外線的照射所致;面板長期營養,過敏脫水。

  f、職業因素:如廚師、電焊工等火焰燻烤。

  g、紫外線輻射:強烈的紫外線輻射破壞角質層,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效能差,引起紅血絲;這種情況往往不是單獨導致紅血絲的原因,常常扮演輔助角色。

  所以面部紅血絲的護理不應該僅僅是祛紅,還應該注意防晒、保溼、隔離、抗敏等方面。

  h、藥物因素:區域性長期使用皮質類激素藥物,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導致面板變薄、萎縮等;造成毛細血管擴張,導致面板變薄、萎縮等;這些藥物的名稱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叫“××鬆、××鬆龍、××奈德”等,注意是藥品名而不是商品名,說明書上都有。當然,先治病後美容,健康的身體遠比外表的美麗重要。

  i、敏感面板一般角質層薄,它們對外界的陽光、藥物、化妝品、氣溫***冷熱***等都比較敏感,導致未稍血管時緊時鬆,出現反覆淤血狀態,導致血管迂迴擴張,形成紅血絲。此類情況下,面板敏感多有較長的歷史,應在祛紅的基礎上輔以抗敏感治療,使用抗敏感產品。

  為什麼錯誤護膚會導致紅血絲呢?

  表皮層中發揮保護作用的,主要是角質層。角質層太薄,失去足夠的保護力,真皮中血管就易受上述各種刺激而擴張***紅血絲***,如果很不幸你缺乏VC、膠原蛋白,血管彈性不足,或者刺激過於厲害,血管就可能破裂,紅血胞洩出,圖為紅血胞正從毛孔血管中漏出,死亡,其內的血鐵紅素變成血鐵黃素,成為炎症後色素沉著的一部分。

  三、紅血絲患者應注意的問題:

  1、嚴格防晒——必須是硬防晒為主,萬不得已才能使用防晒霜2、避免前文列舉的各種損傷、刺激因素;

  3、絕對禁止去角質,要使用溫和的護膚品;

  4、避免去美容院做密集護理;

  5、補充膠原蛋白、維生素C、維生素E、B,其它抗氧化劑;

  6、避免吃辛辣食物,尤其是辣椒。飲用綠茶等可以幫助抗炎的食物;

  7、禁止使用彩妝、卸妝產品;

  8、冬天或者在乾燥環境中,要注意改善環境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