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一下我們應該怎樣飼養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蝸牛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蝸牛的養殖技術

  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

  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爬動時頭伸出,體長一釐米左右,受驚時則頭身一起縮排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爬過後會留下一條長長的銀痕。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在乾旱地方只有雨後才出現,晴天幾乎見不到。

  大陸上生活的螺類,約22,000種。大多都屬於腹足綱。肺螺亞綱***Pulmonata***,少數屬於前鰓亞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如古巴***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冬天蟄伏***。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Achatina***體型最大,多超過25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參閱腹足類***gastropod***條。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顆牙齒左右。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

  蝸牛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溼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晒。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幹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溼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蝸牛幾乎分佈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釐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釐米。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現在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溼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一次可產100個卵。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主要以蝸牛為食。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3年,最長可達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20多種氨基酸的高檔營養滋補品。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佈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佈,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蝸牛作為人類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動物性蛋白飼料,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作物的細芽和嫩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變害為利,把蝸牛進行人工飼養,讓蝸牛為人類提供營養價值很高的蝸牛肉。

  蝸牛的養殖技術

  發展歷史

  蝸牛在我國用以食用和藥用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爾雅》“釋魚篇”中詳細地記載了蝸牛。公元前6世紀,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就記錄了蝸牛治病的例項。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較詳細地記述了蝸牛的形態及藥用價值。20世紀以來,不少科學家對蝸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貢獻,尤其對蝸牛的養殖與應用均作過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直到80年代前,我國大陸蝸牛的產量及出口的數量還很小,出口量不及臺灣省的1/10。但自從80年代末期,當人們對蝸牛進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驗後,發現其體內含有20種氨基酸,30多種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真正瞭解了蝸牛對人類的價值與作用後,蝸牛的養殖業就蓬勃發展起來,並逐漸成為我國城鄉日益興旺的一項家庭副業。

  蝸牛目前,河北、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湖北、海南、江蘇、河南、山東、湖南、四川、遼寧、內蒙古、甘肅等20多個省市均出現了人工飼養蝸牛熱潮,並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我國的蝸牛養殖正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在白玉蝸牛還沒有誕生之前,許多國家都以飼養褐雲瑪瑙蝸牛為主,因為它繁殖快、抗病能力強、易飼養,而且營養成分又最豐富。自從白玉蝸牛被選育出來後,由於它不僅具有褐雲瑪瑙蝸牛的一切優點,而且色澤鮮美如玉,因此,許多國家都予以進口。於是,白玉蝸牛便風靡於全世界。

  中國白玉蝸牛的發展,加速了白玉蝸牛的養殖與開發。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於眾多的專家與學者的共同努力,不僅摸清了白玉蝸牛生活習性與繁殖規律,而且全面化驗了白玉蝸牛的營養成分,並根據它的營養價值開發了一系列的蝸牛產品並出口到東南亞及歐美各國。因此,蝸牛的養殖與開發利用,既可說是傳統的古老專案,也可以說是新型的高科技專案。

  國外對蝸牛的研究比我國晚一些,大約在18世紀至19世紀歐美一些國家的學者才開始研究,但是發展和利用卻領先於我國。近幾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國的資源,加速發展蝸牛養殖業、加工業,並使之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專案。

  蝸牛的營養成份非常豐富,蝸牛肉中的蛋白質、香豆精、生物鹼、有機酸等元素都比甲魚、豬肉和一切蛋類食品中的含量還要高,尤其是蛋白質含量居世界動物之首。它的絕大部分生化指標都大大高於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保健食品的螺旋藻。蝸牛身上的高蛋白、高鈣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對人類健康很有好處,其體內有20多種氨基酸和30多種酶素,都是人最為需要而從其它食物中又難以攝取的。從蝸牛蛋白腺中提取出的凝集素對血液研究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每一克凝集素在國際市場的價格遠遠超過黃金的價格,所以蝸牛素有“軟黃金”之稱。

  此外,從蝸牛中提取的蝸牛酶還是醫學界、生物界、紡織業、化妝品業及釀酵業等許多行業的重要工藝原料。因此,養殖蝸牛的商業價值是十分可觀的。

  蝸牛是一種陸生軟體動物,常見的品種有同型巴蝸牛、非洲大蝸牛和所蝸牛,以及中華白玉蝸牛、野生瑪瑙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蓋罩大蝸牛、蘋果蝸牛等。其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相似。蝸牛並非全是有害生物。

  細心觀察

  蝸牛與鼻涕蟲一樣,腹面有長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縮而前進,前進時分泌粘液,幹後閃閃發亮。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觀察實驗,測定蝸牛爬行速度:把一隻蝸牛放在乾燥地面,它每分鐘移動9-13釐米;爬到遮陰地面時速度減慢,每分鐘移動6-8釐米;再爬到有薄水層的地面時速度加快,每分鐘滑行25-30釐米。西方有些國家每年都舉行蝸牛賽跑。1985年西班牙舉行蝸牛賽跑,有8個國家6只蝸牛選手參加,在競賽角逐中,西班

  牙一隻參賽蝸牛獲得冠軍,它在5分鐘內跑完了124釐米。

  蝸牛的技術要點

  1、溫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溫必須採取地龍火道,且常年備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條件暖氣最好,不要採取火爐加溫。

  2、溼度。飼養土的土表溼度要保持到25%~35%,空氣相對溼度85%~90%,能溼不幹,控溼、保溼採取塑料布蓋頂。

  3、防止幹風、冷氣直接吹進,進口應採取雙門、掛布、擋風板。

  4、堅決控制有異味的氣體進入飼養場地。

  5、飼養土必須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過農藥、化學物質的汙染砂土。

  6、養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7、不工作時不要強光照射,陰暗最好,夜間採用15W紅色燈泡照明,這樣能刺激產卵。

  8、卵的孵化。蝸牛的養殖成敗,關鍵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溼度在90%~95%,土表溼度在25%~30%,改進採卵孵化方法,採用種蝸牛60天輪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蝸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出殼率達95%以上。

  9、幼蝸牛的飼養關係到迅速發展蝸牛數量與產量的成敗關鍵,要特別注意溫度與溼度的控制。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30%~35%為宜,空氣相對溼度在80%~90%為宜,多食鮮嫩多汁的飼料,輔以鈣質食物。

  10、1~3月齡蝸牛飼養池內加溼,堅決不能用水潑,採用噴霧器噴,最好用溫水。

  11、發現病、死蝸牛及時清除。

  12、勤清糞便,最好採取蚯蚓與蝸牛混養,一舉兩得。

  13、防止天敵侵害、滅鼠、滅蟻,定時用1/1000的敵百蟲溶液噴灑,能有效地殺滅蝸牛的最大天敵--蟎,定期用過氧乙酸稀釋液,對蝸牛的養殖場所進行消毒,殺滅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飼料配方:米糠50%,貝殼40%,酵母粉8%,其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