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黃櫨常見病蟲害

  在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嚴重威脅到黃櫨的生長,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防治方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防治黃櫨病蟲害的方法。

  黃櫨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

  白粉病

  1、症狀

  初期葉片出現針頭狀白色粉點,逐漸擴大成汙白色圓形斑,病斑周圍呈放射狀,至後期病斑連成片,嚴重時整葉佈滿厚厚一層白粉,全樹大多數葉片為白粉覆蓋。秋末正常葉片變為紅色時,被白粉覆蓋的病葉仍為暗綠色或黃色,並在白粉層上出現黑色小粒點。受白粉病危害的葉片組織褪綠,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使病葉提早脫落,不僅影響樹勢,還嚴重地影響觀賞。病榮還侵染嫩梢。8月底9月初,在葉片的白粉中出現小顆粒狀物。初為黃色,顏色逐漸加深,最後變為黑褐色,為病菌的繁殖體,內含供傳播和浸染的大量孢子。

  2、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秋季徹底清除落葉,剪除有病枯枝,就地銷燬或運離病區,地面噴撒硫磺粉,以消滅越冬病原。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以增加抗病力;清除近地面和根際周圍的分櫱小枝,能減輕或延緩病害發生。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次20%粉鏽寧800~1000倍液,有效期可達2個月;或噴灑70%甲基託布津1000~1500倍液數次。4月中旬在地面上撒硫磺粉***15-22.5千克/公頃***,黃櫨發芽前在樹冠上噴灑3波美度石硫合劑。

  黃櫨枯萎病

  1、症狀:

  黃櫨枯萎病是香山紅葉的重要病害,輕者嚴重影響紅葉景觀,重者很快死亡。感病葉部表現為2種萎蔫型別:

  ***1***黃色萎蔫型:感病葉片自葉緣起葉肉變黃,逐漸向內發展至大部或全葉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部分或大部分葉片脫落。

  ***2***綠色萎蔫型:發病初期,感病葉表現失水狀萎蔫,自葉緣向裡逐漸幹並捲曲,但不失綠,不落葉,2周後變焦枯,葉柄皮下可見黃褐色病線。根、枝橫切面上邊材部分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的褐色條紋。剝皮後可見褐色病線,重病枝條皮下水漬狀。花序萎蔫、幹縮,花梗皮下可見褐色病線。種皮變黑。 發生不易防止病原菌是植物土傳病菌,通過健康植物的根與先前受侵染的殘體的接觸傳播,在土壤中的病體上存活至少2年。病原菌可直接從苗木根部侵入,也可通過傷口侵入。病害發展速度及嚴重程度,與黃櫨主要根系分佈層中的病原菌數量呈正相關。種植在含水量低的土壤中的樹木以及邊材含水量低的樹木,萎蔫程度和邊材變色的量都有所增加。過量的氮會加重病害,而增施鉀肥可緩解病情。

  2、防治方法:

  ***1***挖除重病株並燒燬,以減少侵染源。

  ***2***栽植抗病品種。

  ***3***用土壤熏蒸劑處理土壤後再栽植黃櫨。

  黃櫨常見蟲害的防治方法

  蚜蟲

  危害葉片、嫩莖、花蕾和頂芽,造成葉片皺縮,捲曲,蟲癭以致脫落,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可在早春刮除老樹皮及剪除受害枝條,消滅越冬蟲卵;蚜蟲大量發生時,可噴40%氧化樂果、5~8月每15天噴一次樂果、50%馬拉硫磷乳劑或40%乙醯甲氨磷1000~1500倍液,也可噴魚藤精1000~2000倍液。

  綴葉叢螟

  綴葉叢螟屬於食葉性害蟲危害危害黃櫨的主要蟲害之一。

  1、症狀:

  葉片被取食形成缺刻、焦黃,嚴重時葉片幾乎光禿,樹冠上僅剩絲網、葉表皮和碎片。不但使苗木種植成活率下降,影響黃櫨正常生長,更會使秋季的紅葉觀賞效果明顯降低。

  2、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於綴葉叢螟幼蟲危害時期***7-8月***加強蟲害巡查預報,利用幼蟲喜聚集在黃櫨樹冠下外圍向陽處枝條和葉片上結網取食的特點,及時剪除綴巢,消除蟲源。同樣也可利用綴葉叢螟老熟幼蟲下樹作繭越冬的特點,挖蟲繭減少越冬幼蟲。

  ***2***物理防治

  利用綴葉叢螟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盛期即6月底至7月初於林間設定黑光燈誘殺成蟲。

  ***3***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綴葉叢螟的天敵,蛹期可利用真菌寄生,卵期天敵有螳螂類、瓢蟲類、螞蟻類。幼蟲寄生性天敵有繭蜂類、姬蜂類等多種,捕食性天敵有山雀、麻雀、灰喜鵲、畫眉、黃鸝、白頭翁等多種益鳥。施用生物製劑白僵菌防治不同蟲齡幼蟲。

  ***4***化學防治

  利用綴葉叢螟幼蟲危害期主要特點檢查樹冠上部和外圍的蟲巢和葉片上出現的被啃食成灰白色半透明的網狀斑同,於此時期***7月中下旬***進行藥劑防治效果最佳。可用3%高滲苯氧威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聚酯水乳劑1000倍液或20%除蟲脲水劑800倍液,或25%滅幼脲乳油8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較好,且均無藥害發生。也可利用老熟幼蟲下樹越冬的習性,於9月初在黃櫨樹幹上設定藥環帶,阻隔其下樹越冬,從而降低翌年的蟲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