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蘭怎麼種

  香雪蘭學名***Fressia hybrida Klatt.***,屬鳶尾科,香雪蘭屬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球莖狹卵形或卵圓形,葉劍形或條形,花莖直立,花直立無梗,淡黃色或黃綠色,有香味,不過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香雪蘭的特徵

  多年生 球根草本花卉。 球莖狹卵形或卵圓形,外包有薄膜質的包被,包被上有網紋及暗紅色的斑點。葉劍形或條形,略彎曲,長15~40釐米,寬0.5~1.4釐米,黃綠色,中脈明顯。

  花莖直立,上部有2~3個彎曲的分枝,下部有數枚葉;花無梗;每朵花基部有2枚膜質苞片,苞片寬卵形或卵圓形,頂端略凹或2尖頭,長0.6~1釐米,寬約8毫米;花直立,淡黃色或黃綠色,有香味,直徑2~3釐米;花被管喇叭形,長約4釐米,直徑約1釐米,基部變細,花被裂片6,2輪排列,外輪花被裂片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8~2釐米,寬約6毫米,內輪較外輪花被裂片略短而狹;雄蕊3,著生於花被管上,長2~2.5釐米;花柱1,柱頭6裂,子房綠色,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

  蒴果近卵圓形,室背開裂。花期4~5月,果期6~9月。

  香雪蘭的種植技術

  土壤

  香雪蘭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或培養土加20%~50%的腐殖土。種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可用溴甲烷50~70g/m處理。施藥後,翻耙平整,隔5~7天即可播種。盆栽培養土可用腐葉土、田園土、細河沙、腐熟有機肥各1份混合配製而成。

  栽植

  種植時間隨作型和鮮花應市要求而異。普通栽植期為9~10月,主要花期在3~4月;促成栽培的在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抑制栽培的在1~3月。一般種植株、行距為8x12釐米,每平方米種植密度為80~110株。種植深度以球根頂部距地表1~2釐米為宜,覆土2~3釐米,或松針、稻草、鋸木屑等,以保持土壤溼潤。

  水肥

  香雪蘭根較細,對土壤要求很高,應選擇富含有機質且疏鬆的土壤種植。由於球根較小,貯藏營養有限,應在2-4片葉時追加磷、鉀液肥。後要拉網或立支架,以防倒伏。現蕾後要適當控水,以使植物生長健壯,種植前要早施有機堆肥或粗顆粒有機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疏鬆度及通氣效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也可適當施一些化學肥料,但量不宜過多,防止引起土壤中鹽類濃度的增加而造成生理障礙。追肥以液肥為主。連作極易發生病害,應儘量避免。

  上盆初期不需要很多水分,盆土應見幹見溼,每週澆一次透水即可。到2月初,現蕾抽莛時,植株生長迅速,消耗水分較多,要使盆內經常保持溼潤。開花一個月後,應逐漸減少供水,可2天澆一次水以防爛球,至2月底葉片枯黃時即可不再澆水。

  溫度

  香雪蘭根系形成和花芽分化都需要較冷涼的環境,根系在15~18℃的條件下生長最好,花芽分化則在12 ~1 5 ℃時最佳,花序的生長以18~20℃最快。故栽種初期保持室溫15~18℃;5~7 片葉期,以12~1 5 ℃進行花原基誘導,保持此溫度4~6周,花序發育就不會逆轉;然後升溫至16~17℃,使花序迅速伸長,進入花期。

  光照

  栽培過程中幼苗期與開花期宜適當遮光。在第一葉生長期,適當遮蔭,可降低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在 花芽分化前給以10小時左右的短日照處理,有利促進花芽分化,增加 花莖長度與花序上的花朵數與側穗數。

  花芽分化完成後適當延長日照,有利促進花序的良好發育與提早開花。香雪蘭雖然喜光,但也要避免強光照射,在光過強、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可用透光率70%的遮陽網遮蔭。

  病蟲防治

  香雪蘭易發生 花葉病、球腐病等。栽種時要對土壤和種球進行徹底消毒,並且每年要徹底更換盆土。同時要注意防治 蚜蟲,在蚜蟲發生初期,可噴灑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或90%敵百蟲液進行防治。

  香雪蘭的價值

  觀賞

  用香雪蘭、紅色 蝴蝶蘭為主題花 ,配以玉蘭、文竹、絲石竹、龍遊柳枝、裝飾居室,素雅端莊。香雪蘭花似百合,葉若蘭蕙,花色素雅,玲瓏清秀,香氣濃郁,開花期長,是人們喜愛的冬季花卉。

  春季室內觀賞花卉,有許多園藝品種。常用盆栽或剪取 花枝插瓶裝點室內,是點綴客廳、書房的理想盆花。

  藥用

  香雪蘭球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功效。用於蛇傷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