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介紹及茶道的流程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茶,茶具是喝茶必備的工具,茶具有許多的種類,茶道也有很多流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具的介紹

  1、土陶茶具

  陶土茶具多是指我國宜興製作的紫砂茶具。用紫砂茶具泡茶,即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這種茶具為我國茶具愛家廣為收藏的物品,其價值因時間人物而定;

  陶土茶具多是指我國宜興製作的紫砂茶具

  2、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於陶器之後,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三個類別。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產地甚多,現以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最為著名,是當今最為普及的茶具之一。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是我國最早與金屬茶具並存的一類,自漢代起到當今社會,一直沒有中斷過。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脫胎茶具、江西波陽、宜春等地的脫胎漆器茶具,這些茶具已成為收藏界們爭相追捧的物件。現在以福州漆器茶具最高品質。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於陶器之後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狀各異,品茶飲酒兼用而受人青睞。如果用玻璃茶具沖泡,如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就能充分發揮玻璃器皿透明優越性,觀之令人賞心悅目。玻璃茶具始於我國唐朝時期,那時稱作琉璃茶具,這種茶具曾一度取代了金屬和玉器茶具,擁有極高的收藏值價。玻璃茶具是我國及世界應用範圍最廣,品種最多,使用方式最全的茶具。

  5、金屬茶具

  我國金屬茶具應該是伴隨我國茶葉的發現同時產生的產物,以青銅、銅、鐵為主,在我國南北兩地中,大量古代遺蹟中都挖出了很多價值連城的金屬茶具。而當代茶具中,也有不少的金屬茶具依然被大眾所接受,從收藏的角度上講,金屬茶具的收藏值遠遠高於其它茶具,屬不可再生資源類產品。

  6、竹木茶具

  我國竹木茶的起源至今不明確,一說為我國最早茶具之一,一說為唐宋時期的少數民族發明。但不論怎樣,竹木茶具是任何時期都不可缺少一種茶具。在日本,竹木茶具是最為珍貴的茶具,它比任何茶具都要高出三到四倍的價值。

  這裡指的是古物收藏價,而我國茶具收藏界還沒有重視起來,在很多民間,上百年的竹木茶具已經難見蹤影了。

  其實,茶具的鑑賞和收藏不可能有專門的定義,由於茶具實為私藏物,那麼,個人的鑑賞標準就是最正確的標準。筆者列出茶具鑑賞這一標題並不是真要講出鑑賞的學問,而是告訴大家鑑賞的範圍和合理的託詞。不給大家一個具體的標準,實為標準中的最有力標準了。

  茶道的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