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畫圖片欣賞

  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年畫的知識吧!

  套色木版年畫簡介

  木版套色年畫分半印半繪和全部套色印刷兩種製作形式。

  從最初的情況看,利用木版印年畫,只是解決一個墨稿的困難,因為在當時拷貝一張稿子是不容易的。有了墨線的黑版,便可用手工著彩。在甘肅發現的遼金時代的《四美圖》等,便是墨線版,估計就有這種可能。在《四美圖》上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即山西臨汾。現在臨汾一代的農民仍然以家庭為單位,世代儲存幾塊年畫的墨線版,農閒時拿出來刷印,全家人蔘加著彩,以此當作副業生產。在雕版印刷初期,還沒有套色技術,往往依靠畫工手繪完成。唐宋時的作品已無法看見,但從7至12世紀流傳的佛教木版手繪作品看,與傳統繪畫差別不大。在構圖上體現了印刷時不汙損畫面而需把線和字充盈整幅畫,這種工藝限制延伸到以後的木版年畫構圖形式中。印與畫合作,揚長避短,它填補了沒有套色印刷的空白。套色印刷出現以後,印與畫也沒有失去合作機會,兩者之間神通產生了不同的面貌,這在天津楊柳青年畫中表現尤為突出。

  半印半繪年畫在各地表現不一。印與畫在楊柳青年畫中達到年畫複製史上的高峰。製作過程既有細活,又有粗活,它遵循印的東西要象畫的一樣,因此,畫工在這裡倍受重視。歷史上曾有請上海名家錢慧安來天津作畫稿的情況,這其中的手繪經驗可想而知。色彩有硬軟對比,種類無與可比。細活的形式更接近於工筆重彩效果,曾受到宮廷的重視和影響。但這種努力的結果卻始終沒有離開刻版工藝限制,以及刀刻對線條的無意修飾。它的粗活承續了手繪複製年畫的形式,具有活潑清新的特點。綿竹年畫中的“填水腳”是半印半繪的典型。這種形式更多地接近手繪複製的寫意形式:畫與印在錯位中達到意合,色筆在運動中達到形全。無錫紙馬則是將線稿印在有顏色的紙上,只對中心人物臉、手、花飾畫彩,五官花飾則又用單獨小版蘸墨捺印出形,採取印→畫→印的方法。在版線造型上,需要考慮畫臉時把頭部形象放大,這又為五官的捺印爭取了空間。


1.中國年畫圖片大全

2.中國傳統年畫欣賞

3.中國傳統年畫圖片大全

4.中國年畫作品欣賞

5.中國年畫高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