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山水畫作品

  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是在遊歷山川的過程中,用主觀情感對山川景物進行概括、整合,使得作品更具意味,下面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喜歡請收藏。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山水畫特點的文章吧!

  龔賢山水畫裡樹的表現特點

  清代金陵八家之首的龔賢,一生磨礪著自己的人品和意志,在無形中影響了他引人入勝的藝術風格,他在平凡中造境,在遵循自然後創新,腳踏實地的行走在孤獨的藝術道路上。 龔賢師法古人,以沈周和吳鎮的筆法筆法為骨,以米氏用墨法為肉,本源以董源為根。追求宋元嚴謹和繁複的繪畫風格,師承董其昌,而後又自己的風貌。本人就他詳細精闢的課徒畫稿中,分析樹法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性以及包含的情感,通過龔賢的性格和他顛沛流離的一生,還有師承上的繼承與發揚來發現他繪畫的樹法中不僅僅有技法,而且還有他無法忘情的尊師重道,正直耿介的性格特徵,還有他寄託著對家鄉的懷念,每一棵樹木,每一寸土地,都包含了他堅勵的性格。縱觀從山水畫產生的晉到清代,多少人師造化,師自然,然而多少人能明白懂得,真正自然客觀中永恆的真理。

  龔賢以一樹一石去分析,認真嚴謹的解析造型,提示出畫法程式中容易出現的錯誤以及初學者應當注意的細節,是我們學習山水畫有利的課程。 這篇文章以龔賢繪畫中樹法分析入手,對學習山水畫是有幫助的,通過晉到清畫家畫樹的特點,到龔賢畫樹的特點,卓一分析,通過以形寫實,到以形寫神,來證明畫樹是需要情感包含在內的,這樣一樹一石,到整個大山就有了情感,那茂密蒼翠的樹林似乎更加的陰涼,房屋錯落在樹叢後面似乎更加深遠,樹邊的小溪彷彿也在潺潺的流淌,這種幽靜的山林情趣,不正是多少山水畫家追求的神仙佳境嗎! 龔賢用他的探索和選擇提出“畫樹要有感情”,在他一生含蓄的繪畫中始終表現著富有詩意的情感,他沉穩的性格也融入了他的筆聲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