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溼疹的治療偏方

  溼疹病因複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那麼你們知道小兒溼疹的原因有哪些嗎?想知道的朋友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小兒溼疹的原因

  小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患有哮喘、溼疹、鼻炎等過敏性疾病,孩子患有溼疹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在患有溼疹的兒童中,約有30—50%的同時患有哮喘。嬰兒期溼疹俗稱奶癬,通常在出生後2個月到半年時發病,2—4歲也是溼疹開始發作的高峰期。嬰兒期的溼疹常發在面頰,兒童期則在手腕、手腳關節屈曲的部位。

  患了小兒溼疹的孩子面板會出現乾燥、發癢、紅腫等情況。許多患兒會由於面板奇癢而不停用手去抓,這會使面板受到細菌或病毒染而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小兒溼疹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其確切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異常都有關。飲食是引起小兒溼疹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一旦孩子出現溼疹,家長要“排查”孩子的食物中是否存在過敏原。常見的引起小兒溼疹的食物有蝦、蟹、海魚、蛋黃、牛奶等。此外,儘量採用母乳餵養,新增輔食時,應由少到多一種一種地加,使孩子慢慢適應,這也便於家長觀察是何種食物引起過敏。由於肥胖的小兒患溼疹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家長還要避免孩子過胖。

  對於奇癢難忍的患兒,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的藥物,切勿盲目使用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會被面板吸收,引起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區域性面板色素沉著。

  治慢性溼疹的偏方

  1.雄黃、大楓子各20克,苦蔘、地膚子、蛇床子、白蘚皮各50克,金錢草30克,將上藥水煎濃縮去渣1500毫升,再加入雄黃粉混合,取汁,浸泡患處,1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鐘,一般用2~3天可愈。

  2.苦蔘、芒硝、枯礬各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濃縮去渣150毫升。加入30克爐甘石粉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2次。

  3.鉛粉20克,枯礬、松香各10克,冰片5克,五倍子10克,共研細末,好醋調糊狀,用棉籤擦之,1日3次。

  慢性溼疹其他治療偏方

  1、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烏賊:把烏賊骨研成細粉,散敷溼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慢性溼疹有滲出者的治療。

  3、紫草油:紫草,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用於慢性溼疹的治療。

  4、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可以治療慢性溼疹。

  5、文蛤散:文蛤,川椒,輕粉。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可以治療慢性溼疹。

  6、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具有疏風祛溼、清熱解毒的作用,有效治療慢性溼疹。

  7、白菜胡蘿蔔水:將白菜、胡蘿蔔洗淨切碎後,然後將鍋中加水煮開,放入切碎的菜,大約5分鐘後加入蜂蜜,即可關火食用。有效治療慢性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