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秋季育兒的知識大全

  秋季,季節變化,天氣多變而趨於轉涼,又是一個考驗父母親的時刻,寶寶的健康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幼兒園秋季育兒的知識一

  秋季寶寶應該吃的健康食物和吃法

  季節變化,天氣多變而趨於轉涼,又是一個考驗父母親的時刻,寶寶的健康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問題。對於寶寶的呵護,家長心有餘,但有時候卻不知如何下手,這次我們從孩子吃東西的方面給家長以建議,希望能夠幫忙。

  根據孩子抵抗力普遍較弱的這個特點,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改善,並通過孩子有可能發生的鼻腔乾燥,喉部發癢,甚至出現咳嗽過敏上火或著涼等症狀,我們總結了一些針對性的食物,來增強孩子抵抗力。

  秋藕

  秋藕相比其他季節的藕更加香甜,加上他本身具有的營養和微量元素,成為了我們不吃可惜的一種食品。而且吃法上可以生熟兩吃,具有不同的功效。增強人體免疫力,尤其適合寶寶,生藕清涼,熟藕性溫,可以適應秋季天氣多變的特點。讓不同的寶寶有了相同的選擇。

  鴨肉

  人都講求貼秋膘,鴨子也不例外,其實動物為了過冬,秋天儲存的能量還更甚。所以這個時候的鴨子相當肥嫩。鴨肉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合體虛的寶寶。可以說鴨子是秋季葷食的最佳選擇

  木耳

  木耳和秋藕一樣,具有兩吃的優勢,不僅如此,木耳還有黑白之分。營養成分略同,但是寶寶對於食物的形式也是非常看重的。木耳所特有植物膠質和脂肪質排毒的效果極佳。且營養全面,是潤肺的佳品,可以用來調理秋季肺燥乾咳。同時他還是是理想的補血佳品。有“素中之葷”的美稱。

  粥

  秋季的到來身體內部的調節作用,會首先適應氣溫的變化,可能寶寶的脾胃功能會有所減弱。而粥這種製作簡單,種類齊全,而又容易消化的食品就備受媽媽寶寶的喜愛。我國很多地方也有吃秋粥的習慣。在許多地方還會舉辦秋粥節。粥同樣也可以分為溫熱和清涼兩種,早晨一碗熱粥可怯秋涼,又能防秋燥。白天一碗涼粥又可清熱,和中健胃,煮粥時,可以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食材加入。變成各具功效的藥粥。

  菜花

  菜花,有些地方也叫花菜。它質地細嫩,易消化吸收,適宜於寶寶消化功能不強食用。它是一種將植物的花,將它作為食品。不但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體質。最重要的是可以分解進入人體內的致癌物和其他有害化合物,以使人體長期處於良性迴圈狀態。

  蘿蔔

  蘿蔔是秋季產品,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其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吃蘿蔔,能祛除盛夏長期以來的虛火,補充元氣。蘿蔔也是生吃熟食效果不同,做熟了能夠養胃驅寒。健脾胃。生吃具有止渴、清內熱作用,對寶寶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和氣溫引起的著涼腹瀉或者感冒都有治療和輔助治療作用。

  以上的六種食物,或多或少的,能夠解決一些常見的因營養導致的抵抗力下降問題。各有針對性,家長們自己辨別選擇。或者混搭,事物的種類也比較多了,可以經常變換花樣。另外秋天寶寶飲食健康還有以下幾點概述:

  1.秋高氣爽,降水少,又會起風,導致的氣候乾燥,人身體的水分也流失的比較快。應該多吃能夠補充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同時還能補充維生素

  2.水果和蔬菜應以時令果蔬為主,西瓜屬於涼性,夏季過了,最好就不要吃了。

  幼兒園秋季育兒的知識二

  秋季寶寶降火降燥要趁早

  給寶寶多些喝水

  媽媽可以規定寶寶一天喝多少水,並定時喂寶寶或提醒寶寶自己喝水。秋季,寶寶一般每天需要5-8杯水。

  讓寶寶多吃水分足的水果梨、蘋果、西瓜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把水果榨成汁給寶寶喝。

  多吃些清淡食物

  鹽分太多容易脫去體內水分,油炸食物熱量太高。平時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新鮮蔬菜。

  飯前先喝碗清湯

  清湯可以稀釋菜的鹽分,保持體內水分。

  滋潤寶寶小嫩脣

  父母準備一支寶寶專用潤脣膏。早中晚飯後,幫寶寶擦乾淨嘴巴,然後塗一次潤脣膏,睡前塗一次。最好在白天給寶寶多塗幾次潤脣膏。如果寶寶脣部非常乾燥,並有脫皮現象,就要做脣部特別護理,例如:用溼毛巾輕擦脣部,然後把水分擦乾,再塗上大量脣膏等。這些護理工作可在在睡覺前進行,只要連續護理一個星期,嘴脣就可恢復潤澤。

  溼潤寶寶小鼻孔

  父母可經常用棉籤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還可經常溼化室內空氣,或者在家裡安裝加溼器。另外,還要保持寶寶睡覺時鼻子通暢,寶寶睡覺時,應把被子蓋在下巴以下部位,讓寶寶多呼吸新鮮空氣

  保護寶寶的口腔

  父母可想法增加寶寶唾液分泌,例如:可給寶寶常含無核話梅、藏青果等,或者讓寶寶喝酸梅汁、檸檬汁等生津解渴的飲料。當然,還不要忘記培養孩子養成飯後勤刷牙習慣,因為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新,防止鹽分吸收口腔內水分。

  呵護寶寶的肌膚

  堅持每天給寶寶洗澡,洗澡時可用寶寶專用的沐浴露。如果寶寶面板乾燥,或有脫皮現象,可同時注入數滴嬰兒潤膚油於浴盆中,洗完後全身擦潤膚露。

  斷定孩子是否上火,或者是否有上火的隱患。可以通過日常的簡單辦法來觀察。例如觀察排尿的顏色,和測試孩子撥出氣息的溫度等等,秋天天干氣燥,身體水分蒸發快,是造成孩子脫水上火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保持水分才是讓寶寶過的“水潤”的祕密絕招。

  幼兒園秋季育兒的知識三

  吃“硬食”可以讓孩子更加益智和健腦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都喜歡上了“可以用抿的”食品,香濃的冰淇淋、***即化的巧克力……等這些食品。但是卻冷落了甘蔗、核桃之類的硬食,醫學專家指出,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會有牙齒排列不齊的危險,連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影響一:小兒便祕影響智力

  日本學者飯野節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中指出,兒童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父母的重視,其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祕不適上,故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呆頭呆腦”。

  影響二:“吃軟怕硬”不健腦

  “吃軟怕硬”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於牙齒,還有大腦。我們所講的對大腦進行刺激,不但是要讓大腦去思考問題,而且包括咀咬食物時對大腦的刺激,兩者對大腦有益。只吃軟,頭腦變得痴呆。咀嚼運動可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明顯增多,促進大腦發育。

  專家支招一:少***白米、面類

  精白米、面類,是生活中常食用的食品,頗受人們的歡迎,然而在製作的過程中,有益的成分已喪失殆盡,剩下的基本上只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只能起到“燃料”的作用。因此,不是益腦食品,而是一種損腦食品。

  專家支招二:多吃天然硬食減少便祕

  治療小兒便祕,改善飲食是個重點。控制食用麥片、蛋糕、餅乾等市售兒童食品;誘導其多喝水;胡蘿蔔青菜、竹筍、薯類、玉米等纖維食物應是其常見的桌上菜。另外,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培養其早睡早。起和晨起排便的好習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便祕會有所改善或痊癒。如便祕特別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瀉劑,但切不可自行多用久用瀉劑,否則,便祕未除,更添新恙。

  專家支招三:從小培養飲食好習慣

  寶寶的飲食好習慣很大程度上是靠父母有意識地養成,從寶寶6個月至1歲為飲食規律性的過度期,就可以開始為培養飲食好習慣做準備了,增加寶寶自己享受進食的興趣。寶寶加快熟練運用進食工具,也是運動協調能力的象徵,對掌握其他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1、生長和訓練咀嚼吞嚥能力等。

  2、讓寶寶自己用手拿著餅乾、饅頭片、瓜果片等吃,有鍛鍊手的靈活度、促進牙齒

  3、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用小碗喝湯。起初父母扶持寶寶完成喝水或喝湯,逐漸過度到完全寶寶獨立喝水或喝湯。

  4、在訓練寶寶獨立用杯子喝水和獨立拿勺子吃飯等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不應怕寶寶喝灑出來,或飯菜塗到臉上、衣服上等,需要儘可能給以孩子鼓勵。

  5、給寶寶專用的吃飯位置和吃飯工具,引導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隨著寶寶輔食量的增加,中餐和晚餐逐漸停止餵奶。不要用奶瓶裝輔食給寶寶吃,不能怕麻煩,用小勺子餵給寶寶吃。

  專家支招四:半歲寶寶也應軟硬兼“食”

  專家提醒,不光是兒童和成年人應多吃硬食,即使是出生幾個月的寶寶也應該軟硬兼“食”。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6個月,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乾等,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迴圈,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