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吃哪些食物有滋陰潤燥功效
秋季養生重在養肺,故飲食的重點是滋陰潤燥,朋友們,你們知道秋季吃什麼最養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季養生滋陰潤燥的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秋季養生滋陰潤燥的食物
1、蜂蜜
蜂蜜有潤腸、潤肺功效,中藥裡的枇杷膏、藥丸等也幾乎採用蜂蜜製劑。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許多與呼吸道相關的病症會導致腸胃問題,而蜂蜜既可滋潤呼吸道,又能幫助排便,被視為是秋天最佳的養生食材。因蜂蜜過甜,甜可生痰,因此,對於痰多的患者不宜多食,且感冒或熱咳的人也不適宜食用。
2、杏仁
秋天易於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杏仁有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杏仁分甜杏仁與苦杏仁,其中,甜杏仁潤肺效果更勝一籌。
3、紅豆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4、梨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對於肝炎、肝硬化患者來說,作為醫療食品經常食用很有好處。但是,因為梨性寒冷,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5、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面板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6、柿
柿子不僅清甜可口、營養豐富,又具有藥用價值,無論是鮮柿、柿餅、柿霜等都能入藥。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柿子味甘性寒,可以消熱去煩、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治療熱咳。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物質,不建議空腹食用,且不宜過量。
7、南瓜
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並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據《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便祕,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8、銀耳
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
9、豆腐
有清熱潤燥作用。《醫林纂要》雲:“豆腐清熱,止咳,消痰。”凡咳嗽屬於風熱或肺熱者尤宜。豆腐本身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其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求量。
10、胡蘿蔔
胡蘿蔔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蔔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六道秋季養生湯
1.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無花果乾5~7個,南北杏各10克,蜜棗2枚,瘦肉250克
做法:
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具有潤肺清熱的功效,能促進食慾、鎮咳化痰。對慢性咽炎患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2.清補涼湯
材料:玉竹30g、沙蔘30g、蓮子30g、百合30g、豬肉/排骨適量
做法:
原料洗淨,豬肉/排骨切塊,放入煲中加足量水***約3000m l***,燉煮至豬肉/排骨爛熟,調味即可,可喝湯吃肉。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性偏中,一般大眾都適合。如果是氣虛、陽虛體質者,可在原材料中加入黃芪30克左右,養氣補陽。
3.菱角淮山鳳爪煲排骨
材料:菱角30個,鳳爪8只,排骨400克,蓮子15克,淮山15克。
做法:
將排骨及鳳爪洗淨,過沸水,並與淮山和去了外殼的菱角、蓮子一起置砂鍋中,加水2500毫升,先用武火煮20分鐘,再用文火煮40分鐘,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清肺,除煩,益胃。此湯有健脾益氣、清肺熱的作用。
4.花膠瑤柱薑汁燉雞
材料:花膠15克、雞150克、瑤柱3克、薑汁少許。
做法:
花膠用冷水浸過夜。將花膠放進沸水裡約2分鐘,取出過冷水切小塊。與雞肉一起放入燉盅,加入瑤柱、薑汁,隔水燉2小時。
功效:滋陰固腎。此湯鮮美可口,是產後及術後的常用滋補佳品,平素常食有滋陰養顏之功。
5.石斛老鴨盅
材料:石斛10克、老鴨100克、姜5克。
做法:
1、石斛洗淨,用水浸泡20分鐘。
2、鴨洗淨後切小塊,氽燙後用清水衝乾淨,與石斛一起放入燉盅,隔水燉60分鐘,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養陰。此湯清淡可口,補而不燥,具有滋陰清熱,調節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6.天門冬火腿蘿蔔湯
材料:天門冬15克、火腿腸150克、白蘿蔔300克
做法:
取天門冬,用2杯水,以中火煎至1杯量時,用布濾過,留汁備用,火腿切成長條形薄片,蘿蔔切絲,鍋內放雞湯500克,將火腿肉先下鍋煮,煮沸後,即將蘿蔔絲放入,並將煮好的天門冬藥汁加入,蓋鍋煮沸後,加精鹽調味,再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祛痰,消食潤肺止咳。治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
秋季養生十大禁忌
1.無病進補
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慕名進補
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蔘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濫服人蔘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狀。
3.不分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中醫講“虛不受補”,在身體很虛的情況下直接大補特補身體會吃不消,要一步步的慢慢補充。
4.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5.以藥代食
重藥物而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效果佳。
6.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7.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8.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祕。故養生專家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9.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10.貴賤之分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