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到連雲港自駕遊攻略

  連雲港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南,為雲臺山脈的一部分。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作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故名花果山。山中林木茂盛,青竹滴翠,雲海起伏,古有"東海第一勝境"之譽。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商丘到連雲港自駕遊路線推薦

  商丘到連雲港自駕里程約 367.1公里,花費時間約3小時53分鐘。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

  2.沿府前路行駛250米,左轉進入神火大道

  3.沿神火大道行駛620米,直行

  4.繼續沿神火大道行駛200米,在第2個出口朝香君路/北海路方向,左前方轉彎

  5.繼續沿神火大道行駛1.7公里,左轉進入北海路

  6.沿北海路行駛700米,朝閼伯路/G105方向,右轉進入歸德南路

  7.沿歸德南路行駛3.8公里,朝亳州/G105方向,直行進入京珠線

  8.沿京珠線行駛2.3公里,朝連雲港/鄭州/G30方向,左轉

  9.行駛250米,朝連雲港方向,稍向右轉

  10.沿匝道行駛890米,直行進入連霍高速

  11.沿連霍高速行駛132.8公里,直行進入京臺高速

  12.沿京臺高速行駛6.2公里,直行進入連霍高速

  13.沿連霍高速行駛205.9公里,在寧海立交橋朝連雲港市區/臨沂/G25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寧海樞紐

  14.沿寧海樞紐行駛500米,在寧海立交橋右前方轉彎進入連霍高速

  15.沿連霍高速行駛130米,過寧海立交橋約360米後直行進入長深高速

  16.沿長深高速行駛7.2公里,從花果山大道/花果山/蒼梧路出口離開稍向右轉進入蒼梧立交

  17.沿蒼梧立交行駛440米,直行匝道

  18.行駛320米,朝蒼梧路方向,右轉進入花果山大道輔路

  19.沿花果山大道輔路行駛40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花果山大道

  20.沿花果山大道行駛440米,直行進入朝陽東路

  21.沿朝陽東路行駛990米,右轉

  22.行駛270米,左轉

  23.行駛230米,到達終點

  商丘到連雲港自駕遊景點推薦

  九龍橋

  九龍橋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於群山環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條大澗在這裡匯合,然後奔流向山下的大海。過去香客從南天門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氣繼續向上攀登。這一降一升雖增加了登山的艱險,但卻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龍橋建於明代,為體量較大的磚構拱橋,它不僅方便了過往行人,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藝術精品。橋旁的大銀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遺物。它用濃密的綠蔭籠罩著九龍橋,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松濤盈耳,鳥語花香,把遊人的疲勞消除得一乾二淨。

  橋南有九龍將軍廟,也就是這座橋的橋神廟;北面高處是茶庵,過去專供遊客休息品茶,現闢為吳承恩紀念館。

  三元宮

  三元信仰源遠流長,早在1600年多年前東晉時代,幹寶的《搜神記》上便載有東海人陳光蕊,生了三個兒子,得道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記敘。明代蘇北魯南三元信仰非常興旺,萬曆十五年***1587年***淮安人謝淳破家擴建三元宮,奠定了三元宮建築群的基礎。《西遊記》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堅定信仰者,書中說唐僧是東海陳光蕊的兒子,這廟裡的三元也就是唐僧的骨肉兄弟了。近年三元宮易名海寧禪寺,改塑釋迦牟尼佛,三元聖像已移至東配殿。

  大雄寶殿面前有兩棵千年銀杏,顯示著三元宮古老的歷史。抗日戰爭時三元宮遭受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這兩棵樹雖然枝幹斷裂遍體枯焦,但在勝利的春風吹拂下,又綻發新芽,結出了累累果實。三元宮近年經過多次修葺,已逐漸恢復原貌,只在東南部位的下方,保留下一塊當年的殘垣斷壁,作為歷史的見證。

  水簾洞

  水簾洞是中外遊客最為嚮往的地方。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在《西遊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當代詩人陳運和也慕名到此寫有關《西遊記》的詩。全國各地的水簾洞很多,但都是《西遊記》流行以後起的名字,只有這裡的水簾洞是在《西遊記》風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裡,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遊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時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遊記》還不曾出書。

  玉女峰

  玉女峰海拔625米,為江蘇第一高峰。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遊的高潮,有緣的人在這裡可看到雲臺山兩個最為精彩的景緻。一個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個是看雲臺鋪海,白雲翻滾好像海水揚波,露出來的峰頂就像大海里的蓬萊仙島,群山俯伏,阡陌縱橫,此情此景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興建於宋代天聖元年***1023年***。塔高40餘米,九級八面,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自古就是雲臺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

  它的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壯麗,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襯,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