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小編精心收集了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供大家欣賞學習!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展示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1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2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3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4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5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春節歷史發展

  古代史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多種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虞舜時期,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中國曆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近代史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佈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1月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曆正月初一。中國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不被中國人接受,後以失敗告終。

  1928年5月7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呈國民政府,要求“實行廢除舊曆,普用國曆”。

  1930年,政府重申:“移置廢歷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種禮儀點綴娛樂等於國曆新年:***一***凡各地人民應將廢歷新年放假日數及廢歷新年前後所沿用之各種禮儀娛樂點綴,如賀年、團拜、祀祖、春宴、觀燈、扎彩、貼春聯等一律移置國曆新年前後舉行;***二***由黨政機關積極施行,並先期佈告人民一體遵照辦理,廢歷新年不許放假,亦不得假藉其他名義放假。”

  1934年,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陰曆,要求“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

  2015年6月23日,美國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宣佈,紐約市公立學校將從2016年開始春節放假一天。

  
"小學三年級春節手抄報圖片"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