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期貨價格走勢

  目前玉米期貨是國內現貨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品種。而近期中國的玉米期貨價格走勢如何呢?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分析

  1、2004年以來,每年進口玉米配額的發放量基本穩定在720萬噸,配額的60%分配給國有企業。但是國內飼料生產企業有上萬家,99%為民營企業,其玉米消費量佔總消費量的絕大部分,但是這些配額申請不易,私企很難拿到國外便宜的玉米,且申請的數量僅能滿足企業的生產,無法流入到市場中,。2016年的進口政策已經出臺,2016年玉米進口配額為720萬噸,配額數量佔我國玉米消費量不足5%,國外的低價玉米很難衝擊到國內玉米市場。我們認為,考慮到近年來國家收儲大量玉米,2016年放開玉米配額政策亦不可能,因此未來玉米價格波動主要看國內供需情況及政策情況。

  2、國內雖實行進口配額限制,減少了國外低價玉米對國內市場的衝擊,但從玉米平衡表中可以明顯看到,國內玉米多年來一直供過於求,且在2015年之前,玉米價格節節攀升。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玉米是政策性很強的品種,中國政府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連續八年收儲,收儲的價格和數量,對於玉米市場價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歷史資料上看,政策面對玉米價格的影響遠大於其自身供需的影響。

  3、受臨儲政策支撐,國內玉米種植的相對收益較為可觀,種植面積增長迅速。2000-2015年,國內玉米產量由1.06億噸增長至2.25億噸,播種面積由3.46億畝增長至5.72億畝。其中在2012年,玉米產量首次超過水稻,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2014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

  2009-2016年國內玉米價格走勢圖

  中國玉米價格走勢展望

  1、政策糧投放疊加新季玉米上市,後期供應趨向寬鬆格局不改

  週二超期玉米拍賣繼續向市場投放190萬噸,週四、週五分貸分還投放量在600萬噸,每週臨儲玉米穩定供應市場,而目前東北輪換糧出庫也是經久不衰,政策糧仍是籠罩在玉米市場上面的一座大山。另外,近兩日,兩湖地區天氣明顯轉晴,新玉米將集中上市,在此基礎上,8月中下旬,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的早春玉米陸續收割上市,後期供應趨向寬鬆。

  2、玉米終端需求量依舊疲軟

  深加工方面:隨著企業開機率下滑,澱粉生產端能力下降,再加上階段性澱粉需求有所恢復,導致近期澱粉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但是,對澱粉業提振力度有限,目前大部分企業加工仍處於虧損狀態,且澱粉企業工機率持續下跌,據我網統計,2016年第33周,對東北、山東、河北等地區的38家澱粉企業進行抽樣調查,企業行業開機率為56.27%,較上週進一步下滑1.73個百分點。

  3、本週新玉米補貼政策出臺,對市場心態形成利空

  8月9日中央財政第一批2016年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分配結果公佈,為支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報經國務院批准,中央財政撥付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3003860萬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662515萬元、遼寧省457788萬元、吉林省726306萬元、黑龍江省1157251萬元。據市場測算,補貼約為300元/噸,補貼額度越高,新季玉米農戶讓利空間越大,對玉米市場心態形成利空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