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的原因是什麼

  小兒癲癇是由於語言中樞功能發生障礙引起的。小兒癲癇的臨床表現大多是語言上的一些障礙,對於小兒癲癇的治療現在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只能通過加強鍛鍊來改善。由於小兒癲癇比較難治療,因此要積極做好預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兒癲癇的原因

  1、產傷:是嬰幼兒症狀性癲癇的常見原因,造成產傷的原因有產鉗助產、胎頭吸引器吸引、頭盆不稱、胎位異常、胎兒過大、產程過長、初產婦年齡過大、產道緊張等。

  2、先天性因素:腦畸形、腦積水、染色體異常等先天疾病,以及胎兒出生以前在母體內受到的損害,它可造成大腦發育異常,生後出現癲癇發作,如孕婦腹部受傷、子宮出血、紫外線照射、服用對胎兒有害藥物、各種微生物尤其是風疹、麻疹病毒及弓形體感染等。

  3、腦的疾病:腦發育不全、腦發育遲緩、腦萎縮,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病人愈後部分人可有癲癇後遺證;腦血吸蟲、腦囊蟲病可引起癲癇。

  4、羊水吸入胎兒窒息、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臍帶脫垂、剖腹產等,日後發病率明顯增加。

  5、中毒:鉛、煤氣、農藥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肝性腦病、急進性腎炎、尿毒症等均可引起癲癇發作。

  6、營養代謝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維生素B6缺乏、甲亢等均可引起癲癇發作。

  7、外傷和免疫力低下:外傷和有些嬰幼兒經常感冒發燒 ,有時也可引起癲癇。

  8、遺傳因素:癲癇病人的子女有5%發生癲癇。

  小兒癲癇的症狀

  小兒癲癇發作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都具有突發突止和週期性發作的特點。

  小兒常見的有大發作、失神小發作及小兒良性癲癇。大發作時患兒突然神志喪失,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四肢強直,雙手握拳,然後轉入陣發性抽搐,口吐白沫,發作一般持續1-5分鐘。失神小發作的小兒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活動中斷,兩眼凝視或上翻,但不跌倒,不抽搐,歷時1-10秒鐘,發作後意識很快恢復。

  小兒良性癲癇發作時多為一側面、脣、舌的抽動,可伴有該部的感覺異常,不能說話,流涎,一般神志清楚,夜間發作多,預後比較好。

  小兒癲癇的診斷標準

  引發癲癇的病因有很多,還有很多併發性疾病,這些在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都不能忽略,只有診斷確定癲癇的病因,才能從根本上去治療,方能達到最好的療效。癲癇的診斷檢查方法有:

  1、病史資料

  完整而詳細的發作史,對區分是否為癲癇發作、癲癇發作的型別、癲癇及癲癇綜合徵的診斷,都有很大幫助。由於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發作時間短暫,患者就醫時,絕大多數處於發作間期,醫生親眼目睹癲癇患者發作的概率很小,因此須要詳細詢問,患者本人、其家屬或同事等目擊者,儘可能獲取詳細而完整的發作史。

  2、體格檢查

  包括一般內科系統檢查、人和神經系統檢查體。重點應放在神經系統方面,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智慧,注意患者的言語是否正常,在檢查眼部時應注意檢查眼底,體格檢查,對癲癇的病因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3、輔助檢查

  腦電圖是癲癇診斷方法中最常用、最方便、最有參考價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為癲癇患者發作,一般都是事後就醫,所以很少有醫生看到,癲癇患者發作的表現,而家屬、本人也無法正確的,描述出症狀表現,動態腦電圖等不斷出現,對癲癇的診斷更具有準確性。

  4、症狀檢查

  暈厥,抽搐,兩眼翻白,牙齒緊咬,應該怕光怕水,精力緊張,痙攣,錯覺等都是癲癇的體現,癲癇發作還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生,無清晰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瘤子、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導致者為繼發性癲癇。

  小兒癲癇的治療

  癲癇的治療原則是以早為宜,小量開始、規律服藥、療程要長。藥物種類或劑量的增減均應循序漸進,否則,可能引起藥物過量或癲癇發作。通常抗癲癇藥需用至未次發作後2-4年,其中包括1-2年的逐漸減量過程。

  小兒的組織器官柔嫩,功能不完善,對抗癲癇藥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等都不同於成年人,用藥過程要根據這些特點來斟酌分析靈活應用,強調個體化,控制副作用,採用綜合療法,標本兼治。

  1、根據癲癇發作型別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藥物。

  2、藥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3、給藥次數應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

  4、一般不隨意更換或間斷,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3年後,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藥。

  5、應定期藥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