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火安全常識

  天有不測風雲,人才旦夕禍福。一旦火災降臨,在濃煙毒氣和烈焰包圍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裡逃生倖免於難。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校園為什麼易發生火災

  高校歷來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防火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的防火重點單位,不論是哪一型別、性質的高校,都存在較大的火災危險性。

  高校除學生、教職員工外,還有大量的人員進入校園內從業、經商,因而形成了高校人員群體的層次差異。有的人員防火意識、防火能力較強,有的則較低,不注重校園的防火工作,加之人多工作面廣,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很難深入開展,違規違章行為時有發生,給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據統計,高校的火災中80%以上源於人為因素,而學生宿舍、工棚、各類暫住人員租住地等生活場所更是火災的多發區,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成為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之一。什麼是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舉例說明,如有人想看一看油箱裡是否有油,即劃火柴照明,結果引燃油箱中的汽油從而發生火災。根源在於此人習慣性想到火柴可以照明,而恰恰忽視了明火可導致易燃物著火。還有一名焊工焊接金屬空桶,卻發生了著火爆炸事故,原因在於他忽視了這隻空桶曾經盛裝過易燃易爆物品,正是桶內的殘留物品引起了火災。其它像躺在床上抽菸、亂扔菸頭、在火源附近堆放可燃物品、不分場所燃放煙花爆竹、穿化纖衣物進入防靜電場所等等,多帶有習慣性,且較為普遍。這種習慣性行為看似小事,卻往往是釀成重大火災事故的根源。

  有的學校歷史較長,現存較多磚木結構的老建築,很有校園文化和民族文化色彩,有的可稱為古蹟或是重點文物保護物件,但這些建築一般存有較大的火災隱患。風乾的木結構極易被電氣火源、生活火源點燃,且不易撲救。另外,老建築也易遭雷電等自然界外力侵害。

  總之,高校實驗室及實驗多,各類易燃易爆物品多,用火用電多,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老化的破舊建築物多,在建的建築工程多,人員密度高、集中而又相對分散,且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時有發生,消防安全教育宣傳不夠深入和普及,安全管理時有疏漏,…… 等等這些均是火災的成因。

  高校火災的特點

  1、具有火災事故突發、起火原因複雜的特點。

  學校的內部單位點多面廣,裝置、物資儲存較為分散,生產、生活火源多,用電量大,可燃物特別是易燃物種類繁多,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不一 …… 造成起火,有人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作用,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火災。從時間上看,火災大都發生在節假日、工餘時間和晚間;從發生的部位上看,多發生在實驗室、倉庫、圖書館、學生宿舍及其他人員往來頻繁的公共場所等存在隱患的部位及生產、後勤部門及其出租場所,這些部位一旦發生火災,往往具有突發性。

  2、高層建築增多,給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高校因受擴招、大辦各類成人高等教育等教育產業化的驅動,及高校之間教學、科研的競爭,各個學校的建設規模都在不同程度上迅速擴大,校園的發展較快,校內高層建築增多,形成了火災難防、難救、人員難於疏散的新特點,有的高層建築還存在消防裝置落後、消防投資不足等弊端,這些都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3、火災容易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高校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裝置多,動植物標本、中外文圖書資料多,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慘重。精密、貴重的儀器裝置,往往是國家籌集資金購置的,發生火災損失後,很難立即補充,既有較大的有形資產損失,直接影響教學、科研與實驗的正常進行,更有無形資產損失。珍貴的標本、圖書資料是一個學校深厚文化積澱的重要標誌,須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和儲存,因火災造成損失,則不可復得。因而,這類火災損失極為慘重,影響極大。

  4、人員集中,疏散困難,火災往往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影響極大。

  高校人口密度大,集中居住的宿舍公寓多,宿舍公寓內違章生活用電、用火較多,吸菸現象普遍,因用電、用火不慎而發生火災後,火勢得不到控制能很快蔓延,火燒連營,在人員密度大、影響順利疏散逃生的情況下,難免會造成人身傷亡。高校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是各類資訊的集散地,一旦發生火災,會迅速傳遍社會,特別是出現人身傷亡,會造成極為嚴重的社會影響。

  

  1、身處火場,要保持冷靜,儘量迅速觀察、判明火勢情況,明確自己所處環境的危險程度,迅速查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煙火封堵,針對火情,做出正確判斷,選擇最佳的逃生路線和方法。

  2、如逃生必經路線充滿煙霧,要用溼毛巾或衣物捂住臉部,防止或減少吸入有毒煙氣,並低姿勢或葡匐前進。

  3、選擇逃生路線,應根據火勢情況,優先選用最簡便、最安全的通道。如樓層起火時,先選用安全疏散樓梯、室外疏散樓梯、普通樓梯等,如果這些通道已被煙火切斷,再考慮利用樓頂視窗、陽臺和落水管、避雷線等脫險。

  4、有時,樓梯雖然已著火,但火勢不大,這時可用溼棉被、毯子等披裹在身上,從火中衝過去,雖然人可能受點輕傷,但可避免生命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要早下決心,不要猶豫不決,否則,火越燒越大,就會失去逃生的機會。

  5、如果樓梯燒斷,可以通過房屋上的視窗、陽臺、落水管或利用竹竿等逃生;一旦各種通道都被切斷,火勢較大,一時又無人救援,可以關閉通往著火區的門窗,退到未著火的房間,用溼棉被、毛毯、衣物等將門窗縫隙封堵,防止煙霧竄入。有條件時,要不斷向門窗上潑水降溫,延緩火勢蔓延,等待救援。如果煙霧太濃,可用溼毛巾等捂住口鼻,並儘量避免大聲呼叫,防止煙氣中毒;火場上人聲嘈雜,能見度差,叫喊時樓下人不一定聽到,可以用打手電筒、丟擲小東西等方法發出求救訊號。

  6、如果正常通道均被煙火切斷,其他方法都無效,火勢又逼近,也不要倉促跳樓,有可能的話,先在室內牢固的物體上拴上繩子,如無繩子也可用撕開的被單連線起來,然後,順著繩子或布條往下滑,下到安全樓層或地面上。但必須保證安全係數和繩子或布條有足夠的長度。

  7、如果時間來不及,需要跳樓時,可先往地上拋一些棉被、床墊等柔軟物品,以增加緩衝,且應注意不要站在窗臺上往下跳,可用手扒住窗臺或陽臺,身體下垂,自然落下,這樣,既可保證雙腳先著地,又能縮短高度。

  8、對被火包圍的小孩、老人、病人要及時搶救,可用被子、毛毯等包紮好,再用繩子、布條等吊下去,爭取儘快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