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整理

  勤奮和智慧是學習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知識的雙胞胎,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中華文明探源

  1、距今一萬年前,黃河、長江流域一些地區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出現了早期農業。北方和南方分別形成了粟作農業區和稻作農業區。還出現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殼黑陶杯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良渚遺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頭塑。

  3、炎帝發明耒耜,叫人農耕,嚐遍百草,發明醫藥,號稱神農氏,還發明陶器,開闢集市。黃帝建造宮殿,發明車船,製作衣裳,教人打井,號稱軒轅氏。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抽絲技術。

  4、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炎帝、黃帝部落聯合起來,打敗了東方強大的蚩尤部落,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主題。炎帝、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5、堯—舜—禹:禪讓制。禹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的大體結束,中華文明正式開始。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1、公元紀年、世紀、年代、時代、王朝紀年是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彙。

  2、計算時間和時間長度的方法:

  公元年換算世紀的方法:

  年號換算公元的方法:    公元前X年-年號 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 X年+年號 Y年-1=公元N年

  計算時間的長度:      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 X年-公元 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計算方法: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3、文獻資料是人們瞭解歷史的重要資料,包括史書、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4、文物***實物資料的一種***幫助我們瞭解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幫助我們破譯古老的文字,再現歷史。

  凡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紀念價值的文化遺蹟、遺物均屬文物。

  大槐樹、端午節、牛郎織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資料的一種表現形式——傳說;口述歷史是口述資料的另一種形式,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傳說是對歷史文獻資料的一種補充,幫助人們更全面地瞭解歷史。

  5、原始檔案、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蹟和其他事物是第一手資料。後人寫的歷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資料。

  ***二***

  我國南北差異

  區 域

  內 容 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嶺—淮河以北*** 南方***秦嶺—淮河以南***

  生活習慣

  差異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風、散熱、防雨

  飲食習慣 喜吃麵食 喜吃米飯

  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 公路、鐵路和水運

  氣候差異 氣溫差異 氣溫帶 溫帶氣候,比較乾燥 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比較溼潤

  1月均溫 低於00 c***<00c*** 高於00 c***>00c***

  冬季氣溫特點 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

  夏季氣溫特點 南北溫差不大,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差異 年降水量 少於800毫米***<800mm*** 多於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佈規律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農業生產

  差異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膠、油棕

  耕地型別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內河航運的差異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於航運 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於航運

  地形 北方地區多平原 南方地區多丘陵

  主要能源資源的差異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水資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水資源豐富

  ***三***

  我國東西部差異

  東 部 西 部

  自然條件 地 形 東部地區平原廣闊 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氣 候 較為溼潤 氣候乾旱

  資源環境 水資源豐富,但礦產和能源短缺,且工業汙染嚴重 有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但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

  社會經濟條件 發展歷史 有較深厚的文化、經濟、政治基礎 燦爛的歷史文化

  人 口 東部人口多,且分佈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數量較少,且分佈比較稀少

  民 族 主要是漢族 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瀋陽 重慶、西安、成都、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農 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發展農業 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

  工 業 工業發展條件優越,比較發達 比較緩慢、不發達,但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

  交通通訊 交通通訊發達、方便 交通通訊設施落後

  教 育 發達 教育水平、思想觀念較滯後

  人才資金技術 較為豐富 短缺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較快、較為發達 經濟發展緩慢,與東部相比發展不平衡

  經濟發展的優勢 自然條件優越有利於發展農業。交通通訊教育發達,城市眾多,人才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廣袤的土地、壯美的山川、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歷史文化

  經濟發展的劣勢 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嚴重的工業汙染困擾著東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氣候乾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交通等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差距較大

  南北方交流與互補 南水北調工程 東西部交流與互補 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