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選擇原則

  在瞭解行業選擇的原則及方法前,需要提到影響大學生創業行業選擇的影響因素,談到原則及方法時都會要考慮這些因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一.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選擇的影響因素

  1.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主要是大學生自身的條件,一般包括個人興趣愛好、性格、個人能力、所學專業及風險偏好程度等。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不竭動力的源泉。如果創業者是基於自身的興趣來選擇創業行業的,當然能投入更多的心思。知識和技能水平高,是大學生創業群體最顯著的特徵。但是,很多大學生在早創業時很少考慮自身專業的特點,他們認為在受到資金場地等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很難發揮大學生的知識優勢。對於風險偏好,當然也可以歸為個人興趣。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該行業的發展前景,具體化為盈利率,風險性,創新性,行業進入壁壘,競爭強度,政府對行業的扶持政策等。

  選擇創業行業的時候不能只注重行業的現在的發展情況,而且要根據該行業現在的發展勢頭、政府的相應政策、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該行業自身的特色和經營模式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綜合考慮該行業在未來的世界發展浪潮中所佔據的位臵,換句話說,就是要關注一下行業的發展前景。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對於利潤率要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不要盲目地把利潤率的高低作為衡量行業優劣的標準。

  二、

  如何進行創業的行業選擇?不同的人對此問題的回答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重視行業本身的特點分析,強調所選擇的行業一定要具備發展前景、進出容易、有利可圖等特性。有的人從個人能力方面分析,強調量力而行、施展自己專長等等。本研究認為,兩者都有

  可取之處,但一定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分析。由於這一問題對於創業 者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熟悉原則自主創業,最大的錯誤可能就是選擇了自己不熟悉、不瞭解的行業。如果熟悉這個行業,就可以縮短熟悉行業的時間,創業者也能集中精力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第一,選擇熟知的行業。這幾乎是每個成功創業者所崇奉的信條。就經營一個企業來說,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全面掌握和精通這一行業的基本情況和實務知識。

  第二,選擇與自己專業相近的行業。可以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做到學用結合。

  第三,選擇能發揮自身特長的行業。特長是一個人最熟悉、最擅長的某種技藝,它最容易表現一個人在某種行業的能力和才華。事實證明,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事業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業。

  2.需要原則

  創業是一種社會活動,任何行業也必須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一,挑選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判斷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重要的標準是行業生命週期理論。任何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都有其生命週期,每一個生命週期都包括幼稚、成長、飽和、衰退四個階段。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大多是代表著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興行業,往往是處於幼稚或者成長階段,並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對於敢想、敢幹、敢闖、敢為人先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選擇這樣的行業進行創業更能體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理想。如果選擇那些產品已進入衰退期或“氣數”已盡、無多大發展前途以及社會需求已近巔峰的行業,是沒有多少創業價值的。 第二,選擇國家政策扶植的行業。國家政策支援扶植的行業,必然會有很多優惠政策和條件,環境相對寬鬆,市場進入相對也會容易。目前,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在很多方面都給予了政策

  教育論叢上的支援,有些行業是國家大力鼓勵大學生進入的。從而降低創業風險,使創業容易獲得成功。

  3.適合原則古人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說不論哪一行,都會有出類撥萃的人物。但這並不意味著創業者想幹什麼就一定能幹好什麼。創業者自身的經驗、學識、能力、財力、社會關係等是很有限的,只能適合某幾種行業,而不可能行行都適合。所以在選擇行業時,除了要考慮社會需要和自己熟悉的原則外,還要考慮將要從事的行業是否適合自己幹,即能否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能否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第一,選擇需要人數少的行業。還是從經驗上來說,即便在學校擔任過學生會幹部,這樣的管理經驗當然是進行創業的很好的基礎,但這兩種管理畢竟是有區別的。那麼整個管理過程是否能比較順利有效地進行對於創業的成功與否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初次創業攤子不易鋪得太大,即使是團體創業也不能人手太多,決策意見不夠統一,一旦群體內部人多往往使創業目標不能一致、發生嚴重衝突,將會對創業造成惡劣影響,甚至導致創業失敗。

  第二,選擇投資風險較小的行業。雖然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風險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例的。但對於剛開始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風險大的行業是不明智的做法。這不僅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對於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來說,對於整個企業的把控能力和行業狀況分析能力也是有限的,創業成功率可想而知。所以,選擇投資風險小的行業,通常容易使大學生創業獲得成功、嚐到創業甜頭,從而能夠激勵創業鬥志、提高創業的積極性,促使創業者持續創業。即使創業受阻或遭到失敗,對創業者的損失或打擊較小,還可以東山再起進行二次創業。

  第三,選擇資金週轉較短的行業。大學生創業,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遇到資金瓶頸,一方面是由於本身經濟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公司往往不會青睞於大學生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創業往往缺少的不是知識、技能,更多的是缺乏必要的經費和週轉資金。雖然,國家已經在資金方面出臺了一些有利於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但是,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學生又少有融資渠道,不少創業由於資金週轉時間較長而又得不到及時融資而中途夭折,這樣的事例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第四,選擇利潤較高的行業。大學生選擇利潤較高的行業進行創業,能夠很快獲取高額利潤、收回創業投資成本,有利於創業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相反,創業將會步履艱難、負重前行,在競爭激烈的當今,很難立足紮根、做大做強、立於不敗之地。

  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選擇的基本原則

  如何確定一個行業是否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是否適合自己創業,在堅持以上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大學生還需要進行社會調查和市場分析,並善於聽取行家意見,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做出創業行業的選擇。

  1.開展社會調查

  調查對於社會閱歷不深,對社會了解不多或者瞭解不夠深入蒐集社會信的大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廣泛的社會調查,息,大學生可以瞭解整個社會的需求和人們的需求狀況;可以掌握國家、地方政策、法規對所選擇行業的支援扶植力度;此行業領域的競爭程度和行業進入壁壘,投資此行業的經營管理成本、收益情況和風險度;目前該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的因素等。創業者在進行社會調查時一定要深入細緻,力求調查結果真實可靠。 2.進行行業分析

  在進行了社會調查之後,大學生還需要對準備創業的行業做

  前面已經提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發展一個可行性的行業分析。

  文化的環境和前景,以及這個行業已有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及其實力,這

  些都需要創業者在準備階段進行系統完善的分析。如有的行業現在看很是平常、並不壯大,卻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興旺發達,卻在逐步萎縮下力;相反,有的行業現在雖是如日中天。有的行業雖然表面上看非常緊俏,卻已暗伏危機;而有的行業看來並不引人注目,卻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這就要求每一個創業者既要高瞻遠矚、認真分析、做出判斷。

  3.聽取行家意見

  在廣泛的社會調查和認真的行業分析之外,還需要認真聽取行家或專家的意見。把通過社會調查和行業分析蒐集的材料、資訊、市場行情等進行初步分類整理,把彙總的結果和發現的問題向一些行家或專家請教,然後把各位行家或專家的各種意見收集起來,將其作為參考資料,再反饋給不同的行家或專家,如此反覆,不斷徵詢,直至多數行家或專家意見看法一致,或不再修改自己的意見為止,最終得出一個比較正確的創業行業選擇。對於缺少實際經驗、初次創業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是獲得了行業選擇的依據,減少了行業選擇的風險,並能為今後創業行業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以及預測與評估,為成功創業選準道路。

  4.展開自我評估

  在對社會和市場上可選擇的行業有了基本瞭解和分析之後,大學生還必須對自己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給自己作出準確的定位,做到“知己”,才能確定自己所適合進入的行業。“知己”是選擇創業行業的根本出發點,在選擇創業時人們往往不能準確地審視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盲目進行行業選擇,導致創業失敗。所以在選擇自己適合的創業行業時,需要進行自我評估,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幹過些什麼工作?受過什麼教育?知識、經驗是否豐富、全面?動手能力如何?是否具備選擇行業所應有的專業技能?個性如何?是否喜歡與人合作?社會交往能力如何?喜歡室內工作還是戶外工作?以及對將要從事的行業是否無怨無悔等。在全面的客觀的定位自己之後,才可能作出正確的行業選擇。

  大學生創業之前要先對創業環境進行仔細分析,首先是金融工具、政策方面支援,如所 在城市是否有對大學生創業提供金融支援的會計事務所或者有無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對提高 大學生創業知識的培訓與教育,如果從事製造的還應該留意政府採購專案和科研成果轉移; 然後對目標市場的開放程度和進入難度進行考察, 初步把握市場競爭的情況, 其次還要大概 瞭解當地的基礎設施,如土地、交通、網路、法律服務機構的分佈和使用情況,最後要確保 所創的企業符合當地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