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懂得把握時機的故事
成功的祕訣,在於隨時隨地把握時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居里夫人說: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臺北民族晚報》上,有一次記述林語堂博士當年的一段故事說: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請美國名作家賽珍珠女士,林語堂先生也在被請之列,於是他就請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賽珍珠之旁。席間,賽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國作家,就說:"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國出版界印行?本人願為介紹。"座上人當時都以為這是一種普通敷衍說詞而已,未予注意;獨林博士當場一口答應,歸而以兩日之力,蒐集其發表於中國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冊,而送之賽珍珠,請為斧正。賽因此對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後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據說,當日座上客中尚有吳經熊、溫源寧、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詣言,均不下於林博士,故在事後,如他們亦若林氏之認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諸賽氏,則今日成功者未必為林氏也。
由這段故事看來,一個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要靠努力,但善於創造時機,及時把握時機,不因循、不觀望、不退縮、不猶豫,想到就做,有嘗試的勇氣,有實踐的決心,多少因素加起來才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所以,儘管說,有人的成功在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但認真想來,這偶然機會的能被發現,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卻又決不是偶然的。機會是在紛紜世事之中的許多複雜因子,在執行之間偶然湊成的一個有利於你的空隙。這個空隙稍縱即逝,所以,要把握時機確實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裡等待或因循拖延。
西諺說:機會不會再度來叩你的門。這並非說它架子大,而是它也被操縱推擠在萬事萬物之間,身不由己。
因循等待是人們失敗的最大原因,所以說: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所謂創造時機,不過是在萬千因子執行之間,努力加上自己的這萬千分之一的力量,希圖把機會的執行造成有利於自己的一剎那而已。林語堂博士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2:
北歐最大的航空公司斯堪的那維亞航空公司曾是虧本企業,詹·卡爾森擔任該公司總裁後,僅用一年時間使該公司由虧損3000萬美元轉變為盈利100萬美元。卡爾森將自己的功績歸功於發現了成功的關鍵環節。
卡爾森這樣詢問乘客:“在乘坐斯堪的那維亞航空公司的飛機旅行後,您有何感想和結論?”結果他發現一個怪現象:假如乘客看到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沒有刷乾淨,就立即認為這家公司很可能忽略了飛機發動機的檢修,這樣乘客有可能決定不再乘坐這家公司的飛機。
開始,卡爾森和員工們無法理解顧客的這張邏輯。他想,“一個清洗碟子的員工根本不負責發動機的檢修,二者有什麼內在關聯呢?”後來,卡爾森悟到,這是乘客對航空公司的第一印象所產生的潛在推動力,正是這一個特別現象產生連鎖反應,影響著客戶的決定。
卡爾森的發現也給了美國聯邦快遞很多啟示。創建於1971年的美國聯邦快遞起初並不是最好的快遞公司,聯邦快遞常常感到生存的危機。危機促使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市場調查和研究,他們發誓要找到左右成功的祕訣。
調查顯示,客戶在遞送物品時對快遞公司提供的服務有很多期望和要求。比如希望快遞單填寫更簡便,快遞人員取貨更及時;貨品計價更準確;包裝更牢固……聯邦公司驚奇地發現,其中有一個“關鍵環節”居然是其他“關鍵環節”的六倍。那就是——客戶希望準時送達!
於是聯邦公司據此重新設計了公司的運送程式、員工的培訓、倉儲、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選擇、路線、步驟等,以便將重點放在準時送達這個“關鍵環節”上。
該公司曾有名員工為了準時送達客戶端貨品,居然臨時租用了一架小型飛機。結果這名越權的員工不但沒遭到解僱,反而受到公司的嘉獎。聯邦管理者認為,這名員工在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完美地實現了客戶關注的“關鍵環節”。
後來,聯邦快遞牢牢把準這一左右成功的“關鍵環節”,很快享譽全球,獲得了全球“快腿勤務員”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