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致富的創業故事

  大家知道嗎?養雞也能夠創業致富,有沒有關於養雞創業致富的故事分享呢?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

  : 回家鄉創業賣土雞月入2萬

  一次偶然機會,他瞄到經營土雞、土雞蛋的商機,便下定決心以此回農村創業。90後的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路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全職經營土雞生意僅4個多月,月營業額近2萬元。來一起看看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90後”小夥子。

  放棄國企工作回家鄉創業

  “我現在剛開始打寧德市場,一個月賣一萬多,這個月估計能突破兩萬。”詹思傳信心滿滿地說。

  詹思傳生於1990年,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嶺後村人,2012年畢業於廈門華天涉外學院物流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土老闆”。

  每天晚上,詹思傳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早起床,根據訂單殺好雞,9時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雞土雞蛋等“土貨”,騎上摩托,他從位於漳灣鎮嶺後村的家中出發,開往寧德市區,約20分鐘後到達。學過物流專業的他,按照提前設計好的路線,一一派送到客戶家中,送完貨剛好繞了一圈。“這樣比較省油。”詹思傳笑著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國有企業職工。“畢業後,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國企幹了8個月。”詹思傳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家位於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的一家國企子公司,詹思傳從事的是LED晶片生產,每個月可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傳並不喜歡。趁工作之餘,詹思傳不少營銷類及創業類的書籍,正是這些書籍,讓一個“創業夢”在他的心中漸漸萌芽。“趁年輕就要拼一把。”2013年春節過後,詹思傳便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德,決定自己創業。

  “好好的工作幹嘛不幹呢?”對大學生兒子辭去穩定國企工作回到寧德,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十分不理解。他勸兒子:“你就安分地找份工作吧。”但一門心思要創業的詹思傳哪裡聽得進去。2013年3月,詹思傳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電信代理店,經營賣手機、繳話費、辦理寬頻等業務。見兒子乾的事情還算靠譜,詹仁山便不再反對。

  發現商機:三成寧德人愛吃“土貨”

  可好景不長,剛開始,手頭的各種人脈資源比較多,詹思傳的手機生意還算不錯。可時間一長,手裡的資源漸漸用完,他又想不出好的推廣辦法,手機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2013年9月,詹思傳被迫關了店門,重新找工作。他很快在一家團購網站謀得一職,只可惜這家網站經營狀況不好,上了一個半月班後,公司倒閉,詹思傳再次沒了工作,甚至連這一個半月的工資都沒拿到。

  不過,詹思傳並沒有一蹶不振。在休息一個多月以後,2014年初的一天,他向父親詹仁山提出要全職賣土雞和土雞蛋的想法。

  詹思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緣於他一個偶然間發現的商機。從國企辭職回到寧德後,應一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名為“閩東寧德同城交易”的QQ群。群友都是寧德本地人,不少人在群裡進行商品交易。一天一位某網路公司老總在群裡問起:“哪裡可以買到正宗土雞?”詹思傳便順口答道:“我家就有正宗的土雞啊。”

  原來,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從事農業養殖多年,還是“科技示範戶”,家裡養了許多頭豬,還養了20多隻土雞。不過,他養的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人。

  詹思傳在QQ群裡與對方詳聊,併成功將一隻土雞賣出去。通過這件事,詹思傳開始留意身邊需要土雞或者土雞蛋的人群,他在QQ群裡作了一次小調查,他發現,在寧德愛吃土雞、土雞蛋的人佔到30%,但其中80%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雞蛋。

  “這是一個商機。”詹思傳動了賣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心思。於是他在自己開的手機店門口貼上宣傳單,當有客戶來店裡充值繳費時,他便順便告訴對方自己也經營土雞及土雞蛋這樣的“土生意”,並因此發展了一部分客戶。不過由於沒有認真宣傳,剛開始他的生意並不好。

  “我想通過網路賣土雞和土雞蛋。”詹思傳向父親詹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詹仁山認為這事不靠譜不同意。手機店關門、團購網工作沒了之後,詹思傳再次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詹思傳的姐姐和姐夫對詹思傳的想法表示支援,他們從事養殖業多年,覺得這條路子行得通。詹思傳趁熱打鐵,在父親面前立下“軍令狀”:“先讓我做三個月,要是賣不動,我就聽你的找個工作去上班。”這樣,詹仁山才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借網路平臺賣土雞創業

  作為一名90後,詹思傳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

  詹思傳透露,他的第一單“土生意”是通過QQ群達成的。此外,他的推廣手段還有論壇發帖、微博營銷以及後來的微信營銷。

  “我是一個微博達人,那段日子刷微博非常頻繁,以至於我的朋友一開啟微博,看到的訊息全是我發的。”詹思傳說,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裡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與其互動,並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後來,詹思傳發現微信比微博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此外微信還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找附近的人’,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這個功能找到的。”詹思傳透露,如今他的微信裡有400多個好友,其中300多名都是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14年1月7日,詹思傳為自己的土雞生意申請了微信公共號。

  2014年1月中旬,詹思傳在微信上收穫第一單生意。“那個客戶說要下農場看,過了一兩天,他和他老婆真的開車下來了。”詹思傳說,“我那時候特別激動地接待了他們。”這次客戶來訪,買走了一隻小母雞和兩斤土雞蛋。回家後,客戶將自己在農場拍攝的圖片傳到自己微信上,並寫上“原生態土雞”的評語。詹思傳興奮地給他點了一個贊,還特別把這個客戶評價截了圖,存在自己手機裡。

  詹思傳的土雞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當我做得還可以時,‘禽流感’來了。”詹思傳說起創業中遭遇的第一次危機。那是2014年1月底,“快過年了,30日那天晚上,一市區的客戶在微信上下了單,要買2只土雞,叫我2月9日送過去。”詹思傳說,當時他還高興地向父親吹噓網路上招來的單子。可沒過幾天,這個客戶就取消了訂單,說因為“禽流感”不買了。

  所幸客戶沒有全部流失。漳灣附近農村的一些客戶,以前跟詹思傳的父母打交道,後來交給了詹思傳負責。這些農村客戶由於沒聽到“禽流感”的傳聞,他們的訂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退單的都是城裡的。”詹思傳說。

  春節後,詹思傳的土雞雖然賣不動,但土雞蛋的銷售不受影響。生意雖然淡了許多,但詹思傳並不著急,而是趁機休息,偶爾看看書、爬爬山,“我知道這段時間終究會過去的。

  他的遠景:把農場連到城市

  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詹思傳的土雞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詹思傳的土雞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0多隻。

  “1月份的時候,平均一天只能賣兩三隻,現在每天至少賣五六隻,最多的一天賣了14只土雞。”詹思傳說,有一次因訂單太多,他的摩托車超載被交警攔住。“經歷這次之後,我再也不敢超載了,而是分時間段送貨。”此外,他表示,隨著今後生意的擴大,他有僱人送貨的打算。

  其父親詹仁山是他的幕後“技術支援”。“他有專業經驗,知道雞食慾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我負責送貨和推廣,白天有空的時候就幫忙喂喂雞。”詹思傳說起了父子倆的默契分工。

  “我這種模式是把農場連到城市,客戶可自行開車下來購買,也可以送貨上門。”說到未來,詹思傳還準備賣一些有機蔬菜,“待農場規模再擴大一些,我打算把農場打造成親子農場,“讓客戶來買自己撿的雞蛋,體驗撿雞蛋的樂趣”,將“土生意”做到極致。

  : 養殖人蔘雞價格1000元只開啟致富路

  一枚雞蛋售價35元,差不多是土雞蛋的40倍;一隻雞售價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場上可以買20到40只土雞——這些事兒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靠譜?

  靠譜!因為長潭河中壩村9組有個“養雞怪人”龔倫朋,他從家傳古醫書中得到啟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創制出“人蔘+大米”的人蔘雞飼養祕方,並經試喂獲得成功。此後,他用獨家研製的雞飼料餵養烏雞,生產“能鵬”人蔘雞和人蔘雞蛋投向市場,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看好。

  在長潭河侗族鄉龔姓是大姓。“我們祖籍在江西,後遷入湖南,因逃水災遷入現居地。”中壩村書記龔光義介紹。當地龔氏是中醫世家,明代有宮廷御醫龔廷賢,清代有地方名醫龔祖輝。龔倫朋開啟保險櫃,向大家展示龔廷賢的著作《壽世保元》等系列古醫書和龔祖輝的照片原件。

  “十幾歲的時候,我得了‘歪嘴風’,也就是現在的面癱。當時到醫院拿了些藥沒治好,父親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調和後塗在臉上,沒過幾天病就好了。”龔倫朋回憶當年的情形。他知道父親講的偏方來自家裡的祖傳醫書,從此就對這些珍寶著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餘年間,龔倫朋一直把家傳醫書帶在身邊。然而,陰陽術數、經絡穴位……這個既非古文專業又非醫學專業畢業的農民,要看懂古醫書談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醫世家。他買來字典,自制新舊詞對照表,別人放工後休息,他一有空就學習,日積月累,記的筆記本有一摞,終於學有所獲。

  龔倫朋從先祖龔廷賢的著述中看到“人蔘雞”,在長輩的片言隻語中得知些許資訊,他決定餵養人蔘雞,走好“研發、投產、銷售”之路。“創新創業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年近50的龔倫朋感慨道。

  由於飼料配方比不當、雞子生長條件不優,餵養技術不到位……兩三年下來,夫妻倆積攢的20餘萬元辛苦錢全交了“學費”。“最難的時候,我家電飯煲壞了都沒錢添置。”妻子李紹瓊回憶。雖然衣食無著,為學餵養技術,龔倫朋到外地辦得好的雞廠去義務勞動,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由於養殖“人蔘雞”成本高,2008年,每隻“人蔘雞”售價達500元、雞蛋達15元每個。當時很多村民說:“500元一隻的雞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買來吃。”由於“人蔘雞”價格昂貴,農村普通百姓消費不起,導致當地顧客很少。幾個月時間轉眼就過去了,賣出去的“人蔘雞”卻屈指可數,這讓陷入銷售困境的龔倫鵬犯難了。

  但是,即使銷售情況不理想,龔倫鵬卻始終堅信“人蔘雞”的市場潛力和食療療效。白天他在網上讀報,加強業務學習,晚上在雞舍一待就是一夜,仔細觀察“人蔘雞”的生長特點。那段時間,妻子李紹瓊以為丈夫“瘋”了,成天和雞住在一起,簡直是不可理喻。為此,夫妻間發生了很多爭執。“如果不是我一直堅信養殖‘人蔘雞’的前途,或許我早就放棄了。但是,我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這麼多年,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都咬牙挺過來了,現在總算是有點盼頭了。”在談到前幾年的經歷時,龔倫鵬還是很感慨。

  3月14日,在廣東工作的好友李俊從東莞來到龔倫鵬家,詳細瞭解“人蔘雞”的銷售情況。當談到“人蔘雞”價格過高、本地銷售量少的情況時,兩人商定由李俊聯絡廣東商家拓寬外圍銷售渠道,龔倫鵬在家發展養殖。李俊回到東莞後,充分發揮自己人脈關係廣的優勢,通過將“人蔘雞”和雞蛋贈送給親戚、朋友、同事試吃的方式,對“人蔘雞”進行廣泛宣傳。隨後,浙江、廣東等地慕名而來的商家越來越多,每隻“人蔘雞”賣到1000至1200元,雞蛋賣到每個30元。本地村民看到“人蔘雞”對外銷售的情況越來越好,也開始嘗試購買。“現在好了,外地的銷售渠道逐漸開啟,我相信本地的銷售情況也會越來越好。我對自己選的產業很有信心。”不管經歷多少困難、遇到多少挫折,談到“人蔘雞”養殖,龔倫鵬總是信心十足。

  難關一道道攻克後,龔倫朋的事業走上正軌。在組建人蔘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2014年3月,宣恩縣能鵬人蔘雞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同時註冊“能鵬”牌29類、31類兩個商標。

  此後,該公司的人蔘雞、人蔘雞蛋作為宣恩縣的特色產品之一,先後參加23屆食博會、第九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連續參加第一、第二屆“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會”,在第二屆硒博會上,人蔘雞蛋獲“中國名優硒產品”稱號。

  經送恩施州產品質量監測監督檢驗所“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能鵬”人蔘雞蛋硒含量為53.6μg/100g,標準要求是≥15g/㎎,高於標準3倍多。“能鵬”人蔘雞和人蔘雞蛋獲質監部門發放的“三顆星”***富有機硒***標誌標識。

  經州質監所檢測,“能鵬”人蔘雞蛋VB1含量1.25㎎/㎏、VB2含量3.84㎎/㎏;16種氨基酸總量186.04g/㎏;棕櫚酸2.386g/100g,測定低限是0.005g/100g;鋅含量3.5㎎/㎏,DHA含量0.08g/100g,等等。通過省獸藥監察所檢測,“能鵬”人蔘雞蛋不含A02、AM02等7種常規抗生素……

  2015年7月5日,宣恩縣倫鵬人蔘雞開發有限公司授權武漢源實原商貿有限公司為華中地區代理銷售商。人蔘雞以其獨特的保健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公司現有三家代理商,分佈在北京、廣州、武漢。

  目前,公司有三家加盟養殖戶,餵養人蔘雞400餘隻,日均產蛋200枚,年產值可達250餘萬元。“下一步,我將擴大生產,同時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人蔘雞飼料專利,開發人蔘雞蛋粉。”談起公司前景,龔倫朋信心十足。

  : 90後大學生回鄉養雞3月賣了50萬

  一對90後大學生情侶,一個放棄保研機會,一個放棄留學法國,回到家鄉四川中江縣富興鎮山間的小農場裡養雞。兩人共投資50多萬元,辦起養雞場。他們去年11月開始售賣產品,3個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

  放棄深造機會 攜手回鄉養雞

  在富興鎮,從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這裡便是兩人開設的養雞場。“這些雞已經被別人買下了。”彭雨指著一群正在來回踱步的雞,大約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雞的眼睛前還戴著一個紅色的擋板。“那是給雞戴的眼鏡,因為它們喜歡打架。”

  與土雞做鄰居的是野雞,見到有人進入它們領地,它們當中的一些撲稜撲稜地飛了起來,如果不是上面蓋了一個天網,肯定全部飛出去了。除此之外,雞場裡面還有貴妃雞等,一共有3000多隻,最多的時候飼養了6000多隻,而飼養這些雞的是一對90後的大學生情侶,一個剛畢業,一個還是在校大學生。“我是西南大學動物科學系的學生,去年畢業。她是四川外語學院南譯學法語的,今年六月畢業。”彭雨說,他們倆都是德陽人,是高中同學,為了愛情就都去了重慶上學。為了畢業在一起,自己放棄了保研,而她也放棄了留學法國的機會。“我們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個人可以去法國留學,其中就有我一個,但是一想到又要分開幾年,雙方都很捨不得,所以商量之後決定回到家鄉養雞,家裡人也很支援,把辛苦攢下給我留學的錢給了我們創業。”戴瀅說,養雞場取名為愛苜生態農場,取自於法語詞Amour,是愛的意思,並且還種了大量苜蓿草,給雞食用。

  克服重重困難 情侶在創業中成長

  據瞭解,彭雨在大學實習期間,就去過農場實習,畢業之後,有農場想聘請他當場長,月薪萬元,並解決住房問題。不過,這個敢想敢闖的男孩決定自己創業。“給別人做不如給自己做,自己創業還比較自由。”

  去年3月,在親人的幫助下,雞場在一片荒草叢中建起來。大家看到,除了他們修建的火磚房子外,周圍還有許多破爛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誰能想到,一個被家人精心呵護的90後獨生子彭雨曾在這麼破爛的泥土房中住過好幾個月。

  彭雨說,養雞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最開始的那半個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為防止雞感冒,必須要把雞趕進去,但是沒多久又要跑出來,於是他不得不守在雞舍旁邊,很多時候是通宵。

  女友戴瀅說,在學校日子很逍遙,躺在床上上上網,和朋友逛逛街買衣服,而在這裡要忍著被蚊蟲叮咬,住著破爛的地方,睡不好覺,還要自己煮飯,成天和這些雞打交道,弄得衣服很髒,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卻讓這兩個90後的獨生子女成長不少。“以前的家務事,她都不會做,現在基本上都會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斷地對女友點贊。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擔當,讓他由小鮮肉變成一名事業心強的男生。

  質疑中迎收穫 通過微信談生意

  “最開始我們在這裡開養雞場的時候,也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說這麼年輕的娃娃,還是大學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農村養雞,養得來不哦?”不過,八個月的努力證明彭雨能行,由他一個人餵養的第一批雞成功出圈。“我和戴瀅的爸爸用火三輪拉了30個野雞到菜市場去賣,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圍觀。”

  30只雞很快賣完,一共賣出了2000多元錢,這讓彭雨嚐到了收獲的味道。後來,除了賣雞之外,他們也賣雞蛋。兩個月前,由於雞的產蛋量升高,一時又找不到銷路,兩人走上街頭開始賣蛋。

  “他用扁擔挑著裝著雞蛋的籮筐,而我抱著野雞,來到文廟廣場。”兩個年輕人的這身打扮和行頭,迅速引起了廣場上人的注意,有人說,一看就不是農村來的,會不會是騙人的哦。儘管有質疑,但是他們的雞蛋很快就賣了200個。

  因為太年輕,很多商家看到他們第一眼,並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願意和他們做生意。“今年我將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雞提供產品。”彭雨說,目前,他們最主要是通過微信與商家聯絡,也把雞蛋放在超市展覽,提高知名度。力爭今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