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企業型別包括什麼

  大學生創業時候,企業的型別應該怎麼選擇?大學生是怎麼做好創業的?小編為你帶來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型別吧,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如何選擇不同型別形式企業

  現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成一種趨勢,那麼就業困難,自然便會有更多的畢業生走向了自主創業道路。通過自己或者與他人合作的方式來自主創業,給自己一個就業的機會同時也給社會創造了就業崗位。但創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是,大學生無論是在資金還是經驗方面都不足的,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充分的掌握相關的創業知識,包括公司制度、企業形式等,這些方面都要考慮到。

  那麼接下來就來談談大學生創業時,如何選擇不同型別形式企業。 當前社會企業形式有很多諸如:有限責任公司、合夥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等等。但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合夥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幾種比較適合初創業的大學生。下面就來對這幾種企業形式進行分析。

  合夥公司。 合夥公司是私人企業直接結合而成的形態。各所有者共同對結合而成的公司財產負責。同時,出資者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人的無限責任是指合夥人的責任範圍不是以其出資額或其在合夥企業財產中的份額為限,而是以其全部的個人財產為限。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屬於自然人企業;合夥企業的設立和內部管理是以合夥協議為基礎的;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合夥人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具有很強的人合性。

  合夥人之間是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關係,因此,合夥企業的風險和責任相對於獨資企業要分散一些。合夥企業的資金來源和企業信用能力有限,不能發行股票和債券,這使得合夥企業的規模不可能太大。合夥人的責任比公司股東的責任大得多,合夥人之間的連帶責任使合夥人需要對其合夥人的經營行為負責,更加重了合夥人的風險。由於合夥企業具有濃重的人合性,任何一個合夥人破產、死亡或退夥都有可能導致合夥企業解散,因而其存續期限不可能很長。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由一名股東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並且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此外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對於一個大學生,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首先就在於它最低的註冊限額為10萬元,並且需要一次性足額繳納。

  如果再加上公司成立時的其他開銷,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筆鉅額支出,根本無法實現,即使實現了,可能接下來的資金週轉等其他問題也會接踵而至,這必然會給公司的接下來發展帶來很大的困難。當然,再則,一人責任公司要求唯一的股東承擔其債務連帶責任的,如果一旦公司還沒有起步就陷入了危機的時候,對於剛剛創業有沒有資金資本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最慘的打擊。所以不建議大學生一開始就通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創業。除非有家庭的經濟支援。

  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全部資產為投資人所有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個人應對獨資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個人獨資企業只能由自然人出資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屬於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人資格。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對於個人獨資企業,法律並無最低註冊資本的要求。

  因此根據以上條件可以知道,在於資金方面個人獨資企業是有利的條件且不需要交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是比較容易起步的,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今後的發展則需要進一步的考慮,因為資金等經驗問題可能造成今後的各種困難的。而個人獨資企業的無限連帶清償責任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有風險的,所以在考慮創立個人獨資企業的時候也應該把無限承擔責任給自己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考慮在內。

  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指由兩個以上、五十個以下的股東共同出資,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的經濟組織。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股東符合法定人數,即2人以上50人以下;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即一般情況為3萬元,除首次出資額外,其餘部分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繳足,有些公司最低限額則需要另外設定;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的章程;有公司的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結構;有公司住所。

  一般有限公司的條件還是比較適合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團隊創業的,首先在於這種公司的註冊最低限額在剛剛畢業大學生創業團體的經濟範圍之內,而且大學生創業一般以團體創業能夠集思廣益對於以後公司的經營也是比較有利的。同時,對於一起註冊公司的股東是以其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的,所以可能對於一些小份額的股東就對於公司的經營沒有那麼積極,相反的對於具有較大份額的股東則對於公司的經營有著比較大的積極性,所以可能造成不同的人對於公司的貢獻產生和積極度產生分歧,不太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大學生團體一般出資可能因為剛剛起步比較均勻還是比較適合的,能夠調動起大家的創業積極性。因此,這種企業形式還是挺適合大學生初創業的。

  通常情況下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成立條件、稅負負擔和麵臨風險是不同的。儘管大學生創業往往是邀幾位好友參與,甚至是個人獨挑大樑,但由於大學生沒有任何的經營經驗,且在創業初期所能吸引的資本有限,對一個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合夥制可能是較適合的組織形式。合夥人在處理內部事務時,不論是決策、溝通,皆較公司制度來的簡單、迅速,因此,合理選擇企業組織形式,減少創業的稅收成本是很必要的。

  當大學生創業時,如果想小本經營,不想擔太大風險的,適合個人獨資或者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如果規模龐大,管理水平要求高,經營風險大,適合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形式。如果資金規模不是很大,還是先成立合夥企業比較合算,等經營到一定規模,市場擴大以後再轉為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壯大後再擇機發展成股份公司。但大學生剛開始創業還會先從合夥企業做起較好。

  當今富豪5大創業型別

  一、逼上梁山型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後期,長達10年的時間內完成創業的中國富豪大多屬於逼上梁山型。在20世紀90年代一直到今天,此種類型曾有出現。其典型代表是連續數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曉華,以及創辦廣東七喜電腦有限公司的易賢忠。李曉華的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販賣所謂“美國冷飲”掘得,當時投入資金是3500元,收穫則達10萬元人民幣。後李又在秦皇島放錄影,獲利百萬。李真正暴發是後來東渡日本,成為章光101毛髮再生精在日本的總代理。李以擁有中國內地第一輛法拉利跑車聞名,時間為1993年。

  在創業前則屬廣州一家國有製藥集團屬下企業廠長,因女兒患腦疾,為籌集醫藥費被迫下海。易的第一桶金是為停業裝修的廣州南方大廈製作500只節能電子鎮流器,資本金為從廣東中山小攬鎮一個小老闆處賒銷的價值5000元的電子原材料。易以自己50平方米住房做工廠,獲得千元,後易據此成立白雲節能電子電器廠,3個月獲利14萬元,易將之視為自己真正的第一桶金。易在籌得為女兒治病的錢後,又繼續回原廠上班,後因工廠衰敗,才不得已第二次下海,創立廣東七喜電腦有限公司,目前個人資產過億。

  二、爭氣型或受刺激型

  其典型代表是重慶小天鵝集團董事長廖長光。

  廖家境普通,曾下鄉做過8年知青,回城後在重慶城建局當電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出名美麗,當時在一家鞋廠當設計師,並擅長服裝設計。何氏七姊妹,6個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因此備受眾人擠兌,境況難堪。廖受此刺激,發誓創業,以出人頭地。

  廖辭職下海後,以出賣住房所得3000元為本金,租得16平方米小店面一間,開始經營火鍋,初時生意頗為不順,不賺反虧。廖在妻子理解與幫助下,堅持不懈,專力創新,數月後開發出迥異於傳統重慶麻辣味火鍋的荔枝味火鍋,開始扭虧為盈。繼而又開發出後來風。

  靡大江南北的重慶鴛鴦火鍋,事業開始獨上層樓,由小店到大店到企業集團。廖於1982年發憤下海,第一桶金便價值百萬,目前個人資產1億元。

  三、順理成章型

  其典型代表為魯冠球、沈愛琴、李桂蓮等,因所屬企業均由原鄉鎮企業或集體企業轉制而來,歷史悠久,發展順遂,符合政策,順理成章。一般來說,在創業者個人的第一桶金問題上,此類企業大多概念模糊。

  四、順時勢、傾家博弈型

  代表是有“中國雞王”之稱的大連韓偉企業集團創始人韓偉。

  1956年,韓偉出生於大連三澗堡鎮東泥河村一戶農民家庭。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招為三澗鎮畜牧助理員。1984年韓辭職下海,創業本金為從親友處借得的3000元,養蛋雞50只,同年底,韓從銀行貸得15萬元,開始興辦養雞場,一舉成為大連最大的飼養專業戶,同時亦成為大連負債最多的個體戶。

  韓之所以能在無抵押的情況下從銀行貸出如許一筆鉅款,原因在於當時大連市正在大搞“菜籃子工程”,韓的雞場擴建計劃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援下,韓很快又貸款集資208萬元,建起一座佔地44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飼養8萬隻雞的現代化養雞常韓白手起家,其雞場第一年產值便達210萬元,這也是韓掘得的第一桶金。

  五、熱血型或衝動型

  張思民、吳志劍均屬於此類。張思民尤為典型。此類創業者大多以失敗告終,偶有所成者,也大多歷經坎坷,並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屢經反覆。

  吳志劍的第一桶金,是承包原深圳物資公司華東商場在半月內獲利的17萬元。吳的創業資本乃寫作所得2000元稿費。

  1999年3月,吳志劍因所屬政華企業集團欠債2億元,被深圳市政府在新聞媒體通令不得進行高消費,不得坐高階車住別墅。

  張思民的海王集團在1992至1997年之間,也曾遭遇極大風險,企業險些翻船。後通過上市,其因盲目投資而險些斷裂的資金鍊得以續接,才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