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該做什麼

  在創業初期很多人會感到迷惘,不知道下以不該怎麼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去哪個城市創業?

  如果在你的家鄉,有靠譜的人脈關係,並和你的創業方向一致,那在家鄉創業是個好選擇。當然,我也看到很多情況是因為有人脈關係,然後根據人脈關係去選擇創業方向的,但我不看好類似的選擇,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創業需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而不僅僅是關係人脈。

  如果你確定好了創業方向,但家鄉的資源有限,也沒有靠譜的人脈關係可以幫到你,在這樣的情況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絕對是大多數創業者的首選,特別是科技、網際網路、傳媒、時尚、文化、教育、商貿、餐飲、進出口、金融服務等行業,一線城市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宣傳優勢、品牌優勢等等都是其它城市短期內所無法取代的。雖然最近有很多傳媒在熱炒關於創業公司逃離北上廣深,迴歸二三線城市的例子,我想說,千萬別聽他們瞎忽悠,難道留在北上廣深的創業者都傻嗎?大家留在一線城市,肯定是優勢大於劣勢,拿成本***或者生活方式***說事的人,多數是沒有實踐經驗的偽創業者。

  拿現在紅紅火火的移動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為例,北上廣深一定是創業的不二之選,當然成都、南京、杭州、蘇州等城市也出現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創業公司和成功企業,但一定要記住,想成功的最佳途徑就要到成功者最集中的地方去混。

  說到這了,也許有很多讀者會不服了,沒關係,你拿自己的精力和金錢去試錯,我一點損失沒有,然而只有聰明人才會把很多人已經驗證過的錯誤教訓牢記於心,避免重犯。

  2010年初我放棄優越的生活回國發展,回憶過去三年所犯過的錯誤,最嚴重的一個就是最初做房產中介專案沒有選擇在北京起步,而是出於成本考慮選擇在山東做起,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在哪個行業創業?

  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迴歸到創業,還是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一定要結合行業發展大趨勢。以下是關於“創業做啥兒”的一些個人觀點,望拋磚引玉。

  千萬別涉足夕陽產業

  在2003到2005年間,我經歷了兩個行業由繁盛走向衰敗甚至消失,一個是膠捲彩擴,一個是音像。我當時在一家富士彩擴連鎖店工作,頂峰時期客流如織,印相片如同印鈔機。然而2005年之後,隨著數碼裝置的普及,沖洗照片已不再是剛需,人們可以通過硬碟長期儲存照片並隨時觀閱,頃刻間整個行業凋零,柯達、富士兩巨頭一個破產一個轉型。

  音像產品買賣租賃是我的第一個創業專案,2005年之前,這是一個好生意。同樣拜網際網路所賜,音樂影視CD/VCD/DVD銷路連年萎縮,無數音像連鎖企業倒閉,線上音樂及視訊成為大趨勢。

  擁抱新行業新趨勢

  有一句話說的好,“只要站在風口浪尖,母豬也能飛上天。”創業者一定要看好趨勢,選準行業。

  網際網路化是當今商業社會一大趨勢,所以圍繞著網際網路的技術、創新、應用、營銷、電子商務等的相關創業是值得關注的,這些領域裡一定有你要找的風口浪尖。

  創業初期建議推薦

  1.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

  企業是由人才、產品、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足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後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為,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2.慎選行業

  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3.要有長期規劃

  企業的發展,”穩槳“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松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的投機做法。

  4.先求生存

  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紮好根基,勿好高騖遠、貪圖業績、罔顧風險,必須重視經營體制,步步為營,再求創造利潤,進而擴大經營。

  5.精兵出擊

  公司初期規模必須精簡、有效率、重實質,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浮華,以免徒增費用。

  6.要有意志力

  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決不終止。

  7.策略聯盟

  創業要講求戰略,小企業更需要與同業聯盟,也就是在自有產品之外,附帶推銷其他相關產品。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相關產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收益。

  8.有前瞻性規劃

  經營理念、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均需詳加規劃,結合智慧與力量,紮好企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