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成長勵志小故事及感悟

  幾篇耐人尋味的銷售長故事,相信你看完會從中感悟不同的銷售道理。小編為大家力薦了銷售成長勵志的哲理小故事以及感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人人都知道開計程車可以賺錢,但如果只是買了一部車子,卻不使用,那麼你永遠也賺不到錢。直銷事業也是一樣,想得到收穫,就須努力地耕種,不斷地約人。即使聽再多的演講,學了再多的技巧,都不如實際的行動——約人,但是切記,約人的時候絕不能以主觀的想法判斷這個人會不會簽約。

  有個年輕人,他是業餘的釣手,很喜歡垂釣。冬天閒來無事,帶著釣具到海邊,那時天氣非常地寒冷,刺骨的寒風令人渾身不舒服,但是年輕人告訴自己,一定要釣到魚才回來,所以就耐心地等待魚兒上鉤。

  經過一段時間,魚終於上鉤了,但是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將魚拉上岸,拉了半天,魚還是在水裡掙扎,在一旁的老翁看到了,就好心地幫助他。魚拉上來之後,發現身有三尺長,是條大魚,年輕人非常快樂地謝謝老翁的協助,然後把魚丟入海里。老翁看見了,心裡覺得納悶,但也不好過問。

  經過了十分鐘,年輕人又釣到魚了,但是因為經驗不足,魚還是拉不上來,老翁因此再度幫助,這次釣到的魚也有二尺長,年輕人依然很快樂地謝謝老翁,同樣地,他又將魚丟入海里。老翁感到非常生氣,但是魚不是自己釣的,也無話可說。

  隔了一段時間,年輕人的釣竿又有動靜了,運氣真好,魚兒又上鉤子,但是這次老翁不再幫忙了,因為拉上來之後,年輕人還是會將魚放掉,簡直白費力氣。年輕人於是憑著一股蠻力將魚拉上岸,是一條一尺長的魚,這時年輕人滿意地將魚放進帶在身邊的水桶中,收拾釣竿準備回家去。

  老翁覺得非常奇怪,於是開口問年輕人:“我釣魚釣了半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釣了大魚不要,反而要小魚的人,請問是什麼原因呢”年輕人回答說:“老先生你有所不知,三尺長的魚我很喜歡,兩尺長的也很好,但是老天爺不給我,因為我家的碟子只能裝下一尺長的魚。”

  銷售長故事的感悟

  我們可以得知,如果我們只選擇自己認為可以從事直銷的人加以推薦而放棄其他的人,結果是成功的機會也自然變小,損失的也將是自己,約人的重點就是任何人都不要放棄,絕不要主觀地設定一些限制。

  直銷商都具備發展自己事業的理想與抱負,如果設限自己升級的目標,將永遠停留眼前,因為人的潛力可以發揮無限,問題只在於用心程度。

  篇2

  因為報名參加一位外教主講的企業管理培訓,所以這週末不能像往常那樣睡懶覺。我早早起床,趕車去聽課。可是緊趕慢趕,還是遲到了10分鐘。我知道外國人時間觀念很強,所以心裡很過意不去,悄悄進去在最後面找個位子坐下了。

  講師是位從新加坡去美國的華人,姓張,在美國、香港的國際著名大企業做過高層領導,講一口發音有些生硬的國語。他課講得非常好,既有理論深度又很生動形象。

  下課了,張先生走下講臺,來到我身邊,微笑著問我:“聽得懂嗎前邊的課我先講了企業戰略管理的三大部分,然後再結合案例展開講。你沒聽到的可以現在問。”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以為他不會注意到我來晚了:“對不起,路上塞車,晚了一會兒。”

  “啊,沒關係,沒關係,你不用向我道歉。我的時間被你購買了,由你支配,你完全是時間擁有者,我要儘可能地為你們服務。”張先生習慣地打著手勢說。

  我看著他,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您在我們中國當老師,我敢說您會是最受歡迎的。”

  “是嗎我在新加坡長大,在美國讀大學。我們自己選專業、選課、選講師,選課前可以試聽所要選的講師的課,選定後付足一學期的學費、教材費。我們什麼時候去聽課,什麼時候走,或者根本不去,老師一律不管,他只管講好課。哪怕只有一個人來,他也必須認真地講,因為他已經被購買了,他要全力講好、服務好。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被購買。我到過你們的一些大學,我很奇怪你們每次上課都點名簽到,有些學生不來上課讓別的同學代他簽到。我不能理解,大學不是義務教育,你們是付費來學習的,老師講課已經被你們購買了,你們來晚了或者不來,受損失的是你們自己,就像到商店付錢買東西卻沒有把東西拿回家一樣,難道還要向商店和銷售者道歉”

  我看著他臉上的疑慮,剎那間明白了:我們的一生不過是一個不斷購買和不斷銷售的過程。我們購買和銷售的物品看起來很多,但是一切物品歸根結底都可以核算為“佔有時光”,我們購買別人的時光,銷售自己的時光。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我們擁有的一生的時光。生命就是一個漸漸消失的量化指標,每一次報曉的雄雞長鳴,我們的財富就減少了一點。

  銷售長故事的感悟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就是在一個標準的時光銷售過程中,贏得或創造了多少價值,這個量變的曲線,清清楚楚描繪出生命的價值,是存在的證明。

  篇3

  在你們眼裡,只有想買鞋子的人才是你們的顧客;在我眼裡,任何人都是我的顧客,包括那個一心向我推銷帽子的人!

  上世紀20年代,隨著體育運動的興起,在一個名叫赫佐格奧拉赫的德國小鎮上,先後出現了三家運動鞋作坊。其中有個老闆才20歲出頭,他起初是跟著父親在街頭擺攤的修鞋匠,後來因為在體育行業看到了商機,才大膽投資辦起了這家制鞋作坊。

  有一次,小夥子和另外兩家作坊的老闆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紐倫堡推銷鞋子。車到半路,上來一個拎著一大包帽子的推銷員,那是一個無時無刻不想著業務的推銷員,一上車就從包裡取出幾頂帽子滔滔不絕地向他們介紹了起來。

  小夥子和那兩個老闆也是去推銷產品的,對那人的帽子當然沒有什麼興趣。他的兩個夥伴紛紛把頭側向了另一邊,可小夥子卻不一樣,他饒有興趣地聽著。後來,那個推銷員問他:“買一頂帽子吧!等我下車之後你就要錯過這個好機會了!”

  “你的話很有道理,但你的形象使我的購買慾打了不少折扣!”小夥子認真地說。

  “我的形象?你是說我的穿著不得體?”帽子推銷員納悶地問。

  “不,你雖然戴著非常不錯的帽子,穿著非常不錯的服裝,但你的鞋子上沾滿了灰塵甚至是汙泥,而這足以間接地影響到你的產品形象!”小夥子說。

  那個推銷員聽後連忙拍了拍自己鞋子上的髒泥,但很顯然,鞋子上的汙泥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拍掉,他尷尬地說:“做推銷員東奔西跑的,這是不可避免的!”

  “對!可是你如果穿著一雙隨時都能擦乾淨的運動鞋,這些就完全可以避免了!”小夥子邊說邊伸出腳,然後往自己的鞋子上灑了一些灰塵,接著用溼布一擦就乾淨了。

  帽子推銷員眼睛一亮,覺得穿運動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走路比穿靴子輕鬆,最主要的是它能像皮鞋一樣一擦就乾淨,可以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這樣也就不會再因為形象問題而使別人的購買慾降低!

  帽子推銷員忍不住問小夥子鞋子是從哪兒買的,他激動地表示下車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買一雙這種鞋子。這時,小夥子把身邊的大鞋包開啟來說:“你現在就可以從這裡買一雙!”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那個向小夥子不斷推銷帽子的人,最終從小夥子的手中買走了一雙鞋子,而與小夥子一起的那兩位老闆,卻始終側著頭,無所事事地把眼睛看向車窗外面。

  幾年以後,小夥子的作坊發展成了一家大型的製鞋公司,而另兩個作坊老闆還舉步維艱地在原地踏步,最後甚至停業進了小夥子的公司打工。他們曾經問那小夥子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小夥子說了這樣一句話:“在你們眼裡,只有想買鞋子的人才是你們的顧客;在我眼裡,任何人都是我的顧客,包括那個一心向我推銷帽子的人!”

  這個小夥子的公司,就是後來揚名世界的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而他本人,就是阿迪達斯的創辦人阿道夫·達斯勒。

  銷售長故事的感悟

  任何人都是我們的顧客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