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勵志故事

  只要我們有時間閒餘,其實都可以找一些經典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棵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哲理啟示】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現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於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麼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後,你一反省,發現現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了。

  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裡的自斷經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走向成長之路。

  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文化,那麼,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煤炭與鑽石

  桌上擺著一塊光彩奪目的鑽石,牆角的火爐邊並放有一些煤炭。

  煤炭們哀聲嘆氣:“唉!為什麼我們天生身體黑?天生沒價值?天生這副德性?唉!”鑽石聽了很不忍,便開口安慰道:“同胞們,別難過了嘛!”

  煤炭們一聽,七嘴八舌回答“同胞?不會吧!我們是同胞?我們可不像你天生好命,材質非凡呢!別挖苦我們了!我們怎麼可能是同胞?”

  鑽石回答:“真的,我沒騙你們,我們可是遠房親戚呢!咱們的成分都是‘碳’,難道不是同胞嗎?”

  煤炭們嘆惜道:“天啊!老天真是不公平!為什麼我們的命運差那麼多?”

  鑽石慢慢地說:“這是因為――我在地底時隨到了很大的壓力,再者,我沒有像各位那麼早出土,我選擇在地下多待了好幾千年,所以我們後來的樣子會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同樣都是碳構成的差異卻如此之大的原因了!”

  【人生哲理啟示】

  1、人要受到住壓力,否則不易成功。

  2、人要懂得“該出頭時再出頭”,不要浮躁、冒失地強出頭,太急於表現,太急於出“土”,慣於太早秀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見、表現,將來您的價值不過是塊煤炭;在土裡多待一會兒,學習穩重一點,內斂一點,謹慎一點,該出頭時再出頭,該發言時再發言,該表現時再表現,則將來您 有可能就是塊“鑽石”。人生的價值會是“煤炭”亦或是“鑽石”?在於你如何面對壓力,以及能否不毛躁、不冒進。

  :如何消除慾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索提那克法師來到寺院做新住持。

  初來乍到,他繞著寺院四周巡視,發現寺院周圍的山坡上到處長著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態生長,樹形恣肆而張揚,看上去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索提那克法師找來一把園林剪,不時去修剪一棵灌木。

  半年過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個規整的半球形狀。僧侶們不知住持意欲何為,詢問索提那克,法師卻笑而不答。

  這天,寺院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此人衣衫光鮮,氣宇不凡。法師接待了他,寒暄,讓座,奉茶。對方說自己路過此地,汽車拋錨了,司機現在修車,他進寺院來逛逛。

  法師陪來客四處轉悠。行走間,客人向法師請教了一個問題:“人怎樣才能清除自己的慾望?”

  索提那克法師微微一笑,折身進內室拿來那把剪子,對客人說:“施主,請隨我來!”

  他把來客帶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滿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師修剪成型的那棵。

  法師把剪子交給客人,說道:“您只要能經常這樣修剪一棵樹,您的慾望就會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過剪子,走向一叢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來。

  一壺茶的工夫過去了,法師問客人感覺如何。

  客人笑笑:“感覺身體倒是舒展輕鬆了許多,可是日常堵塞心頭的那些慾望好像並沒有放下。”

  法師頷首說道:“剛開始是這樣的。經常來這裡修剪就好了。”

  於是來客走的時候,跟法師約定他十天後再來。

  法師不知道,來客是曼谷最享有盛名的娛樂大亨,近來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意上的難題。

  十天後,大亨來了;十六天後,大亨又來了……

  三個月過去了,大亨已經將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隻初具雛形的飛鳥。

  法師問他,現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慾望了。

  大亨面帶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鈍了,雖然每次修剪的時候,能夠氣定神閒,心無掛礙。可是,從您這裡離開,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後,我的所有慾望依然像往常那樣冒出來。”

  法師笑而不言。

  當大亨修剪的飛鳥完全成型之後,法師又向他問了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依舊和之前一樣。

  這次,法師對大亨說:“施主,你知道為什麼當初我建議你來修剪樹木嗎?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發現,原來剪去的部分,又會重新長出來。這就像我們的慾望,你別指望完全消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更加美觀。放任慾望,它就會像這滿坡瘋長的灌木,醜惡不堪。但是,經常修剪,就能成為一道悅目的風景。對於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助人,它就不應該被看做是心靈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