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論文發表期刊
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會計差錯更正方法的協調
在日常會計核算中,由於各種原因會使記賬憑證填製出現差錯,以至 影響 到賬簿記錄甚至會計報表出現差錯。會計人員發現會計差錯時,應當根據差錯的性質,採用恰當的更正 方法 及時予以更正。 目前 會計差錯更正方法的政策依據有三個,第一是《會計基礎 工作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第二是《 企業 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以下簡稱《準則》***,第三是新《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在《規範》、《準則》、《制度》中都有專門的篇幅對會計差錯更正提出要求,說明更正會計差錯的重要性。但是對具 體會計差錯的更正在《規範》中規定的處理方法與《準則》和《制度》的規定卻不一致。如何協調是本文要解決的 問題 。
《規範》第三章第二節第五十一條***五***規定,“已經登記入賬的記賬憑證,在當年內發現填寫錯誤時,可以用紅字填寫一張與原 內容 相同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註明‘登出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字樣,同時再用藍字重新填制一張正確的記賬憑證,註明‘訂正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字樣。如果會計科目沒有錯誤,只是金額錯誤,也可以將正確數字與錯誤數字之間的差額,另編一張調整的記賬憑證,調增金額用藍字,調減金額用紅字。發現以前年度記賬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用藍字填制一張更正的記賬憑證。”同時在本章第三節第六十二條***二***規定“由於記賬憑證錯誤而使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應當按更正的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規範》指出了由於記賬憑證填寫錯誤影響到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時應同時更正記賬憑證和相應的賬簿記錄,並要求對於當年內發現的錯誤與發現以前年度錯誤應採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予以更正。當年內發現的錯誤應採用紅字更正法或補充登記法予以更正,至於發現以前年度錯誤應採用什麼方法予以更正,一張藍字更正憑證能否將各種型別的錯誤予以更正,《規範》未予明確。
2001年新修訂的《準則》與1998年6月制定的《準則》相比較,除適用範圍在原上市公司採用擴大到所有企業採用,增補“企業濫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其變更,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條款***19條***兩點不同外,其他內容完全相同。《制度》第十章第三節會計差錯更正部分的內容與新修訂《準則》的同一部分內容基本相同,只是在《制度》中明確了重大會計差錯的含義及範圍。對於本期發現的會計差錯的處理,《準則》和《制度》都是這樣規定的:***1***本期發現的與本期相關的會計差錯,應調整本期相關專案。***2***本期發現的與前期相關的非重大會計差錯,如影響損益,應直接記入本期淨損益,其他相關專案也應作為本期數一併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本期相關專案。***3***本期發現的與前期相關的重大會計差錯,如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專案的期初數也一併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會計報表相關專案的期初數。在《準則》和《制度》中都只是規定了會計差錯的處理原則,即調整本期相關專案或期初留存收益及會計報表相關專案的期初數,至於如何調整即差錯的更正方法則是在《準則》指南中予以明確的。
比較上述三項規定,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都區別了會計差錯是屬於本年度的差錯還是以前年度的差錯,並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雖然《準則》和《制度》表述的是以前期,而《規範》表述的是以前年度,但從《準則》指南所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出以前期指的是以前年度。《準則》指南中介紹的會計差錯更正方法與《規範》規定的方法相比較卻有以下不同點:第一,對於本年度會計差錯,《準則》指南中未採用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予以更正;第二,對以前年度會計差錯,《規範》中未區別非重大會計差錯與重大會計差錯,也未明確更正方法。還有一點不明確之處在於,《規範》中對於以前年度會計差錯更正方法是否就是《準則》指南中對於本年度會計差錯和以前年度非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方法,即藍字反方向更正法?如果是,那麼《規範》對以前年度會計差錯的更正方法就與《準則》指南對當年度會計差錯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這又成為他們之間的一個不同點。
會計 核算是一項具體、細緻的工作,每一個步驟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雖然藍宇反方向更正法與紅宇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處理的結果一樣,但處理的過程卻不同。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是多年來被廣泛採用的錯賬更正 方法 ,筆者認為,這兩種錯賬更正方法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採用他們更正錯誤時,仍然保留了科目之間清晰的對應關係,可以再現本來的業務 內容 ,並且為廣大會計人員所熟悉和掌握。藍字反方向更正法是對錯誤憑證中的錯誤科目採用相反的方向與正確科目互相對應進行更正,這樣處理的 問題 在於,有些業務會出現不正確的對應關係,如《準則》指南例10業務的處理是“固定資產”科目的借方與“管理費用”科目的貸方相對應,實際上“固定資產”科目與“管理費用”科目之間並不存在對應關係,沒有對應關係的科目是不能編制會計分錄***記賬憑證***的。有些科目雖然存在對應關係,但是利用這種更正方法處理的結果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本期發生的某一項業務,如《準則》指南例5業務借記“低值易耗品”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這種對應關係可能會被認為是本期將固定資產轉為低值易耗品的業務,實際卻是在更正本年度的會計差錯。如果對應關係正確,科目也沒錯,只是金額多記,如提現1000元,誤記為10000元,填制藍字反方向更正憑證只能是借記“銀行存款”9000元,貸記“現金”9000元,這種對應關係是將現金存入銀行的業務,實際業務內容完全被曲解了。還有一些差錯,比如科目沒錯,只是金額少計,或者科目和金額都出現錯誤,就沒法用藍字反方向憑證進行更正。因此,本年度會計差錯採用《規範》規定的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進行更正比《準則》指南介紹的方法可行。
對於以前年度非重大會計差錯,直接調整本期數,對當期淨損益和其他相關專案不會產生重大 影響 ,但由於前述藍字反方向更正法存在的不足,《規範》和《準則》指南規定的更正方法都不宜採用,採用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進行更正是比較好的選擇。
對於以前年度影響損益的重大會計差錯,若按《規範》規定的更正方法,填制一張藍字更正憑證,將無法對受其影響的相關專案進行完整地調整,並且會對本期利潤總額、所得稅及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如針對《準則》指南例12業務***上年度漏記固定資產折舊15萬元*** 分析 如下:上年度漏記折舊本來是影響上年度的利潤總額、所得稅、淨利潤、盈餘公積等專案,涉及到的相關科目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累計折舊”、“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遞延稅款”等,一張更正憑證根本無法完成對這些相關專案所對應科目影響的調整。若只填一張藍字更正憑證,將是補提折舊,即借記“管理費用”15萬元,貸記“累計折舊”15萬元,其結果會使本期利潤總額減少15萬元,所得稅減少4.95萬元,淨利潤減少10.05萬元,這樣反映的結果是不真實的。而且將以前年度差錯視同本期發生的業務進行處理,容易導致操縱利潤的現象發生。如果按《準則》和《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將會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因為《準則》和《制度》要求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餘公積金,法定公益金,任意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並對相關專案一併調整,對本期利潤總額、淨利潤不會產生影響,達到了如實反映本期經營成果的目的。因此,對於以前年度影響損益的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準則》和《制度》的規定比《規範》的規定合理、可行。
對於以前年度不影響損益的重大會計差錯,如果按《規範》規定的更正方法予以更正會影響本期相關專案的發生額,使本期相關專案的發生額虛增或虛減;若按《準則》和《制度》的規定即調整會計報表相關專案的期初數將不會發生此種情況。這樣既更正了以前年度的錯誤,也不會影響有關專案的本期發生額。
篇二
淺議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觀念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發展,總是以思想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為先導的。任何物質生產和生活的內容及其方式的進步,總是伴隨著人的思想和觀念的進步。有資料表明:當前,人類社會正在邁進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是以知識的生產和人的智力的充分發揮為支撐,以資訊化和網路化為基礎,通過持續、全面的創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促進科技、經濟、社會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已經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主流。人類社會的這一重大發展,同樣影響著會計這一古老而重要的職業。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拋棄一些陳腐而不合時宜的觀念,運用全新的思維,創造出一系列知識經濟時代全新的會計觀念。
一、面向未來的時空觀念
傳統會計採用的是一種面向過去的回顧型時空觀。通過對過去業務活動的記錄和總結,對過去的業績和行為結果做出評價,並以此指導現時事務。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人們的時空觀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過去和現在的夢想可能就是未來的現實,而誰能擁有創新的思維,誰就能把握未來。
人們時空觀的變化,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經濟管理活動,在客觀上要求我們權立一種全新的會計時空觀——面向未來的時空觀。首先,樹立未來是可以預測的觀念。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個時間上的連續,未來作為過去和現在在時間序列上的延續,必然與過去和現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現代管理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恰當地預測未來提供了現實基礎。未來是現在創造的,未來的狀況決定於今天的期望與努力。人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決定了未來的形式和狀況。其次,樹立立足現在、創造未來的觀念。現在是時空發展中的一個不斷推移的瞬間,是過去與未來的結點。
會計是一間實效性很強的應用科學,隨著人們時空觀的變化,必須相應地將會計的時空觀由回顧型轉向展望型,通過對現在的認知,為更好地把握未來服務。第一,要徹底拋棄以過去為重心的理論體系和觀念;建立面向未來的會計觀念和理論體系。第二,構建一種緊跟時尚的面向未來的會計組織結構體系及方法體系,便會計系統與周圍環境緊密地融為一體。第三,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人們的時空觀造成極大的影響。它不僅縮短了世界的空間距離,而且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時間的感受。這種感受使得人們再也難以忍受以定期結算為基礎的傳統財務報告所帶來的會計資訊時滯。第四,利用網路世界的時空優勢,構建網路會計體系,實現會計的實時動態處理、線上管理及遠端控制等,使會計實現第二次飛躍***第一飛躍是從傳統的簿記學到現代會計學***。
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時空觀應該是適應現時需要,更好地規劃、預期及把握未來的時空觀。正所謂“一個會計系統應該注意未來,因為未來才是變化的價值的根源”。
二、動態時點規率
1.現代資訊科技對會計的影響
***1***電子商務和網路公司的出現,突破了會計主體的物理實體概念,從而動搖了會計主體的穩定性假設基礎。
***2***由於網路公司只是一個臨時結盟體,在完成其既定目標後就可能立即解散,此企業的平均壽命縮短,傳統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不再適應。
***3***由於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報告採用實時報告系統,不必等到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就可以獲得最新的財務報告。在這種財務報告模式下,不需要對會計期間進行劃分。另外,在網路公司會計中,由於公司存續時間不確定,甚至存續時間很短,在這種情況下仍進行會計期間劃分,是無實際意義的。因此,動搖了會計分期假設。
***4***知識經濟是建立在資訊科技基礎上的服務型經濟,它具有全球化趨勢。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使用,一方面,國際間資本流動加快,使物價頻掂而不規則地變動。另一方面,資源的耗甥,加大了資產價值變動的幅度和力度,衝擊幣值不變假設。
2.村立動態時點觀
知識經濟時代要樹立動態的會計觀,充分認識並接受動態變化中的風險因素,深刻領會風險與機會並存的客觀事實,建立新的風險觀念,從動態角度對會計環境及會計要素專案進行評判,建立與之相應的會計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實施時點為基礎的動態實時會計系統。
***1***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採用實時管理、線上管理和遠端控制,其反映速度快,時效性強。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也應該與此保持一致。我們知道,傳統同的會計分期核算,不論分期分得多細,都不可能完全解決及時性問題。分期核算本身是一種僵硬模式,參與了過多的人為因素,與動太的時點核算的迅速與及時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雖然從理論上講,當期無限擴大時,時期與時點就無限地接近,但是時期與時點仍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動態時點觀念才是與實時處理、線上處理這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相匹配的觀念。頑固地堅持會計分期,必將會成為制約會計變革及會計資訊處理網路化的瓶頸。
***2***建立實時報告系統是對動態時點觀的有力支援。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以定期財務報告為主的形式在網上披露會計資訊,己經難以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對資訊時效性的要求。根據定期報告系統得到的會計資訊:一是可能因時滯而貶值失效;二是缺乏完整性,不利於資訊使用者做正確的決策。因此,建立以時點為基礎的實時報告系統,是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世界的必須選擇;否則,會計職業將炭炭可危。
***3***IT技術的發展,已經為建立動態實時報告系統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援。而傳統會計報告中的資產負債表本身也是採用時點基礎的,只是由於與分期核算下的損益計算相關,才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分期的因素。因此,採用時點觀念的最大矛盾是損益計算,而傳統會計下的損益計算,並不能真正反映損益的實質。人們從對通貨膨脹會計的研究中得到了寶貴的經驗,發現損益的真實意義在於財富的增減,而財富的增減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可以用時點數及動態延續中的前後比較來反映的。所以建立動態實時報告系統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三、積極的風險觀念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高風險的時代,風險伴隨著人類的一切活動,它無處不有,無處不在。面對日益增加的風險,忽視或逃避都不是辦法,我們應該通過積極的風險管理,有效地預測和控制風險。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風險是收益的孿生物,風險與機會總是並存的,逃避風險就是逃避收益。在知識經濟時代,與作為中的風險相比,不作為將是另一種更大的風險。因為不作為將會失去重要的機會和收益,而機會和收益的喪失也是一種風險。人有在承認風險的基礎上錄求對風險的最佳控制,才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會計面對這個多變、易變的環境,想要以不變應萬變是根本不可能的。傳統的會計希望世界是黑白明的,沒有灰色區域,要麼百分之百地承認,要麼百分之百地否認,而不想部分地確認。傳統會計用建立在種種假設而非現實環境中的理論和方法進行資訊處理,提供的只能是嚴重失實的無用的資訊,這種逃避風險的做法,實際上帶來的是更大的風險——會計資訊失真。會計資訊的相關性日趨低下,最終則便會計職能面臨整體消亡的危險。如w·史蒂夫·阿爾伯切特先生所假設的那樣,會計界應該承認這種現實,承認不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資訊是會計的最大風險,承認傳統的會計方法下提供的會計資料有虛計的可能,承認風險與不確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從而建立全新的風險觀念。①承認風險的必然與可能,採用積極的方法去認識、反映和控制風險,使會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風險反映系統,一個預警系統。②承認風險與收益並存,正視風險,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積極地創造收益。③深化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將各種重要的資源以適當的方法記入會計系統,並儘可能地反映會計專案中的內在風險,便會計資訊與使用者的需要密切相關,真正具有決策價值。
四、網路系統觀念
知識經濟是以資訊化和網路化為基礎的,因此知識經濟時代即網路時代。網路不僅僅是資訊交流方式,而且是基本的社會組織形式。因此,網路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存在形式。多樣化的網上活動,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會改變會計的方方面面,比如國際業務的發展,直接將會計核算及監控的視野納入一個更廣闊的範圍,在增加會計業務內容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會計業務的形式,使會計發生質的變化。而以網路系統理論及實多為基礎的會計系統,必須以使用者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及時、靈活的多樣化資訊。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系統設計、會計理論、會計方法體系的構建,都必須以網路系統觀念為基礎,做到會計系統結構網路化、會計理論網路化、會計方法網路化、會計資訊網路化,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會計觀念、理論及方法體系的變革,必須納入整個社會經濟體系變革中去。因為單靠會計界自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這一變革的,必須積極納入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而這本身也就是一種網路化的觀念。
五、迴歸財富重心觀念
會計學的重心是什麼?這是決定會計資訊範圍、結構、層次及特徵,決定會計理論及方法體系構建的關鍵。會計學是一門對財富及其來源、構成及變化進行計量,說明財富變化的趨勢及原因,並對一個組織或個體創造財富的能力進行估價及預期的科學。也就是說會計學的重心實際上是財富,否則,就不會有會計幾千年的延續和發展,會計也就不會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時因為知識、人力資源等各種無形資源的發展而備受困擾。財富是一種具有控制性的力量,它可以表示為一切可以左右社會和他人的力量的資源,如各種有形和無形資產。它的內容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變化,但其作為控制力量的本質卻始終未變。
在傳統會計中用資產概念作為財富的代表,使得財富的會計計量有了可靠的基礎,但卻由於人們習慣於將資產和財產等同,又極大地限制了它所代表的實際範圍,並造成了變化的障礙。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的發展必須強調會計資產向財富迴歸,擴大會計資產的範圍,將一切具有目前價值並可能帶來或控制未來利益的資源儘可能納入會計計量的範疇,實現會計資產與財富概念的一體化,從而使會計資訊其有一般的經濟意義及決策意義,提高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損益的實質是財宮的增減。採用一體化的資產與損益觀念,將損益計量與資產價值的變化有機融為一體,才能更貼近損益的實質,才能更加其實和全面地反映損益。
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有形財富攻無形財富,知識資訊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財富,成為比公司、工廠、機器、土地更為巨大和珍貴的財畝。財富重心說擺證了會計的基礎;財富、資產一體化,說明了會計資產的實質;資產、損益一體化揭示了會計損益的真正意義;財富、資產、損益一體化,則使會計可以在靈活的報告形式中採用時點基礎,使會計從形式到內容發生質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和技術中的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知識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知識的權力正在代替財富的權力,成為主宰世界的力量。
六、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一一綠色會計觀念
知識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經濟要發展;二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科技進步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社會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作為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必須包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才能不落後於時代。
綠色會計***環境會計***正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並建立起來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和傳統會計理論撞擊便形成了綠色會計,綠色會計的目的是要找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佳結合點。它所要做的是把環境看成是有價值並能被計量的經濟資源;同時資產化為環境資產,即這種資產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提高社會效益,維護生態效益。綠色會計觀念要求把眼界由單一的會計主體擴大到會計主體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充分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問題,將整個社會生產、消費和相應的生態迴圈都納入會計的核算之中,以便衡量和揭示會計主體的活動是否給社會、環境帶來經濟影響,而不能僅僅從傳統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出發進行專案決策,即從空間上要把會計主體放到其周圍環境中考慮,使專案能兼顧企業經濟效益和國家的長遠社會效益,從時間上要防止透支未來,濫用自然資源。
七、創新的觀念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於1912年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是指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這種組合包括:①引進新產品;②引人新技術;③開闢新市場;④控制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⑤實現工業的新組織。因而,引入新產品、新工藝是熊彼特創新的主要內容。技術創新在學術界使用多年以後,“創新”一詞具有了特定含義。創新主要是指某些領域、行業的改革或轉變。那麼會計創新就是包含於這一範疇之內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整個時代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它滲透於社會的各行各業和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創新是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因此,會計領域也必須具備創新的觀念。筆者認為會計創新有結構體系創新、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總體具有以下特徵:
1.相容性。資產計價以現值作為基本的計量基礎,卻不要求絕對的計價標準選擇,即不要求在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淨值、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等計價基礎之間作出唯一性選擇,也不絕對地排斥歷史成本計價。
2.發展性。既要有發展的眼光,強調未來,但卻不贊同把全部重點放在未來,充分反映現在,適當地揭示未來,才是較為適當的會計時空觀。
3.一體化。知識經濟條件下,網路經濟的發展,網際空間關係的改變,世界性的網際經濟投資與交流,便利的企業兼併與重組,國家間廣泛的經濟融合與滲透,將世界一體化的趨勢在一個全新的層次上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世界經濟發展的風險也急劇增加。會計作為一個重要的資訊系統和監控系統,肩負著重要的風險揭示責任。因此,會計系統的構建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大系統,從微觀與巨集觀共同的需要出發進行總體設計,實現會計系統的內外一體化、國際一體化。而對於傳統會計中的各個分支,則可在網路化過程中通過會計理論、會計結構和方法的重構融為一體,以資訊整合的形式體現不同的目的要求。
4.網路化。知識經濟時代,網路不僅僅是一種資訊交流方式,而且更是基本的社會組織形式、基本的存在方式,正所謂無“網”而不在。
5.動態化。以動態的形式反映動態的發展變化,才是真正客觀地反映世界變化的事實,真正與網路系統特點相適應,做到動態實時控制與現時的資訊交流。
6.自由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將更多地採用一種自由式結構。它意味著靈活多樣化的需求與處理,與傳統會計相比有著更多的自由氣息。表現在資訊系統的組織構建與資訊處理方面,是與內部經營管理及業務特點更加密切地結合,採用靈活多樣的資訊整合;對外則是性化決策及便利的資訊交流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的人還看
- 會計職稱論文發表期刊
- 地震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識有哪些
- 路由器無線網路模式該怎麼設定
- 與誠信有關的名言
- 中學生快速瘦身方法
- 小戶型玄關櫃裝修設計圖片
- 社群為學生寫的表揚信範文
- 適合西藏旅行聽的歌曲排行榜
- 為什麼後背會長痘痘
- 淺析醫院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融合論文
- 兒童動物彩鉛畫作品
- 五月份助殘日國旗下講話稿
- 簡短英語笑話帶翻譯大全
- 樓房家居設計效果圖片欣賞
- 服裝店鋪設計圖片
- 小戶型客廳帶玄關設計效果圖
- 怎麼樣燉羊排好吃
- 小學生清明節演講稿彙總
- 如何種植有機白蓮藕
- 毫不動搖的意思及造句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