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自駕遊攻略

  依山傍海的桃園,既有如世外桃源般秀麗的山水風光使人眷戀,還因蔣氏父子留下的鮮明烙印而令人思索萬千。我們一起回味桃園的歷史吧。

  概述

  桃園即桃園縣,位於臺灣島的西北部,過去因縣內遍植桃花,繽紛馥郁,而有桃仔園或桃澗之稱,清光緒年間正式以桃園為名,1941年建制為桃園縣。桃園,在很久以前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開滿桃花的地方,現在漫山遍野的桃花已經不在,但是,這片美麗的土地,依舊是臺灣的一片世外桃源。而這片桃園之地,在與蔣介石有了某種聯絡之後,更多了一種別樣的東西在裡面。

  桃園縣,很多人在臺灣旅遊的時候會把它忽略掉,可是,這種默默無聞的氣質,倒更像傳說中不為人知的桃花源,它的美麗,或許正是因為這久遠的沉澱而愈久彌香。北橫公路風景線是桃園最精采的旅遊路線,串連起慈湖、角板山風景區、東眼山森林遊樂區、小烏來風景區以及巴陵一帶的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嘎拉賀溫泉等,一路直行,盡情享受兩側好風光。桃園大溪是另一個到桃園必去的地方,這裡安放著蔣介石父子的陵寢。佔地二十多公頃的兩蔣陵寢實分兩處,都是傳統四合院建築,周邊依山傍水。在假日和重要節日還可以看到臺灣“三軍儀隊”於兩蔣陵寢的接班操演。此外,觀音風景區、石門水庫也是遊覽的不錯去處。

  桃園除了美景,還有美食,豆乾是眾所周知的大溪特產,黑豆乾尤具代表;地瓜餅為大溪的另一項土產;傳承四代的百年油飯、人情味十足的里長嬤碗粿、野味大全的腹中補食班,喚起童年美味的正豐米麩、賴媽媽豆花等,都是令人難忘的好滋味。桃園正是這樣一個不露聲色,卻韻味十足的地方。

  歷史

  桃園過去因縣內遍植桃花,繽紛馥郁,而有桃仔園或桃澗之稱,清光緒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園為名,1941年建制為桃園縣。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原新竹縣合新竹市分為桃園、新竹、苗栗三縣。桃園縣管轄桃園、中壢、大溪3區,計13鄉鎮,334081人,面積1267.2340平方千米。縣政府設於桃園。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改制直轄市,所有原處桃園縣的市名皆改為區,包括桃園區、中壢區、八德區、蘆竹區、龜山區、楊梅區、大園區、大溪區、龍潭區、平鎮區、新屋區,皆各有當地特色。

  文化

  桃園縣早期文化活動,為擁有2700多年曆史的“大園尖山遺址”,文化型別屬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晚期。主要是平埔族之凱達格蘭族及道卡斯族的居住地,主要有南崁、霄裡、龜侖、與坑仔等四部落居住於現今之桃園縣範圍,這四部落常稱為南崁四社。除了平埔族之外,泰雅族亦居於當時的桃園縣區域。

  現金桃園擁有兩蔣文化,是將是父子陵寢所在地。而且眷村也在桃園,眷村是1949年從大陸移居到臺灣的那輩人生活集聚的地方,因此,大陸和臺灣各種文化相交於此。不僅這樣,桃園還是臺灣客家第一大縣,廣義的客家人口數統計超過百萬人,客家文化在這兒根深蒂固。

  桃園特色: 桃園區有249座土地公廟及28座配祀土地公的廟宇,平均每平方公里大約有7座,密度之高為全臺之冠。另所轄目前共擁有82座公園,為最優質的居住環境。

  環境

  桃園縣大部分是連綿不斷的丘陵臺地,地形呈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臨山面海,自石門水庫起經大溪鎮東北出縣境之大漢溪,將本縣劃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東南部分為標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階地及山嶽,地勢向東南漸次升高,山勢峻峭,河谷窄狹。西北部地勢則較為平緩,臺地、階地甚為發達,河流短而呈放射狀入海。

  桃園縣氣候受到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影響最大。東北季風始於十月下旬,至翌年三月,風力強,氣溫低。西南季風始於五月至九月,風力較弱,天氣較晴朗,但午後多雷陣雨,尤其七月至九月常有颱風。降水量以夏季較多,冬季較少,但降雨日數反以冬季為多。全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3度,沒有酷暑,也無寒冬,因此景色宜人,適合旅遊業的發展。

  民族

  復興區為桃園市唯一的山地原住民區,其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近年來臺灣的東南亞移民漸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勞工等,又被稱為新住民;桃園市外籍配偶人數為全國第四高,在火車站附近,也開始有許多越南菜以及東南亞特色餐館的發展。

  旅遊季節

  桃園縣年均溫約21℃,氣溫適宜。冬季雖受東北風影響較強,但氣溫不低於10℃;夏季降水較多,四季皆適宜旅遊。

  最佳出遊時間

  桃園終年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春季向日葵盛開,百花齊放,氣溫最為舒適,適合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