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嚳和帝俊是不是同一個人

  帝嚳和帝俊都是古代神話故事裡的人,不僅是因為讀音相似,還因為帝嚳字俊,因此會有人問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帝嚳和帝俊關係

  帝嚳和帝俊不是同一個人,炎帝叫湯昊,他才是“帝俊”,又被稱為“鵷人”,在《山海經》裡面有相關記載。他生於成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炎帝是伏羲後裔,日姓。帝嚳的後人被分封在天水,和帝俊相同。但是兩人並不是同一人。

  帝嚳和帝俊不是同一人,首先體現在封地上的不同,帝嚳在亳州,帝俊在南陽。再者,帝俊湯昊的湯源自於帝嚳的兒子,一個十四世的子孫湯,也就是商朝的創始者“湯”。“湯”這個姓氏的起源證明他是帝嚳後人契的後代,所以說帝俊是帝嚳的後代,帝俊和帝嚳不是同一個人,只是帝俊繼承了商朝的封地罷了。所以這些都可以看得出,夏商周的創始者都是帝嚳的後代,也就是伏羲後裔。

  湯昊帝俊顯而易見就是伏羲的後裔,因此帝嚳和帝俊不是同一個人。《山海經》裡面說過,堯曾經讓羲仲去伏羲氏留下的封地當諸侯,堯帝是伏羲氏一族。扶桑原本是山東的一個地名,並不是日本的代稱,扶桑和商湯之間的關係十分親近。

  帝嚳和帝俊不是同一個人,帝俊必定是帝嚳的子孫,曾經被分封在山東,他的後代就是扶桑,曾經幫助少昊被處罰,但是帝俊的妻子是傾向堯,所以在堯帝扶桑大戰之後才仍然會得到封賞。

  帝俊和玉皇大帝關係

  帝俊在中國古代一直都被人認為是天帝,而玉皇大帝則是在尋常百姓家傳聞的很多,甚至有人覺得玉皇大帝就是天帝,因為玉皇大帝掌管著三界,其實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帝俊是天帝,便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天”或者是“蒼”,而玉皇大帝則是負責掌管三界事務的神仙,帝俊和玉皇大帝的關係就相當於一個是總裁,一個是行政代理人一般的關係。帝俊是天帝,萬物之源,可以說是萬事萬物的始祖,而玉皇大帝則只是負責管理三界***天地鬼三道***的事宜,顯然是差別很多。

  帝俊死後才有玉皇大帝即位的,帝俊本人便是長生不老的,而玉皇大帝原先只是鴻鈞老祖座下的童子,只是因為天界秩序紊亂,才提拔了張百忍***也有昊天的說法***。帝俊是天帝這是毋庸置疑的,帝俊的權利可以說是極大的,如果沒有後來的巫妖作亂,天地人神的秩序不變的話,那麼便可能不會有玉皇大帝這個人的出現。帝俊和玉皇大帝之間的區別以及不同其實是十分大的,但是在中國民間卻總是容易混淆。

  帝俊是屬於妖族的天帝,擁有著無邊的法力和力量,而玉皇大帝則是在帝俊死後,漸漸崛起的人族中的天帝,因而可見帝俊和玉皇大帝其實是代表著兩種階級的利益,在最本質的階層上面也有鮮明的區別。但是無疑的是,帝俊和玉皇大帝都是屬於傳說中的人物,主要的貢獻和作用都是在與維繫世界的和平和秩序的穩定。

  帝嚳遷都亳州設立二十四節氣

  帝嚳三十歲的時候興起於高辛,成為高辛氏。帝嚳成為部落首領之後,能夠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他體察民意,為老百姓著想,體察疾苦,遷都到亳州,制定二十四節氣,所以有了帝嚳遷都亳州設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帝嚳遷都亳州是因為他體察民情,在農業社會,農耕經濟就是最主要的生產來源,為了能夠擁有沃土,讓百姓免於洪水的災害,他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遷都亳州。亳州有著優越地形,亳州是由平原和丘陵構成,四分山丘,六分平原。一旦山下起了洪水,百姓可以遷移到高山上,讓百姓免受水患。此外,他平復共工氏的餘部,將其從黃河流域趕到了長江流域。在亳州建立都城之後,他擊退了犬戎部落,開始著手內政,讓內部團結。

  帝嚳為了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他設立二十四節氣,注重農業水利發展,懂得天人合一,在帝嚳之前,百姓都是根據太陽的變化來安排自己的農業生產,當時雖然有一年四個季節的概念,但是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農藝畜牧都是一樣的生活勞作規律,百姓沒有休息,沒有科學的時間順序,制約了生活質量。帝嚳看到這件事情之後,開始學習天文地理,探索天象,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按照春夏秋冬劃分二十四時令,從此人們按照二十四節氣規劃自己的農耕畜牧活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讓華夏時期的農耕文明進入一個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