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與共工的神話故事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神, 顓頊是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也是“五帝”之一。那麼關於顓頊與共工有什麼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顓頊與共工之戰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故事。4500年前,在炎黃部落聯盟內部,由顓頊和共工爭奪最高領導權的戰爭。在戰爭中,共工用水攻之計,造成洪水氾濫,因此而失道寡助,反而是顓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戰後,顓頊成為了炎黃部落聯盟的最高領袖,歷史上的五帝之一,恆山主神北嶽大帝。
涿鹿之戰以後,華夏、東夷兩大集團加速了融合,在一些地區,分屬兩大部族集團的先民居地犬牙交錯,文化互相影響。公元前4000多年時,分別代表華夏、東夷兩集團的“仰韶人”、“大汶口人”體質特徵大多有一定差別,分屬同一種系的兩個古代不同“族群”,到了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陝縣廟底溝發現的這時居民體質特徵和上述兩個“族群”都有了密切關係,應是這種融合的結果。而正是這種融合,加速了河南及其鄰近地區的文化發展,較早地進入了龍山文化時代。傳說中與華夏、東夷兩集團關係都很密切的顓頊,就是在這樣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這一時期有顓頊與共工爭為帝的戰爭,時間大約在距今4500多年前。
相傳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激烈,據文獻記載,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矣”。自視很高、目空一切的共工氏首領面對顓頊挑戰十分惱怒,很可能是不顧一切地利用治水積累的經驗,借洪水反擊顓頊,。呼風喚雨、希望啟動自然力為自己助陣已經出現在黃帝時的戰爭中,但那時還只是巫術和幻想,而共工氏已積累了高地剷平、低地墊髙、防障河水、決開積水等所謂“墮山”、“崇藪”、“防川”、“竇澤”等治水經驗,完全有能力以鄰為壑,引水衝淹空桑,卻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嚴重後果,給後世留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這種天塌地陷的記憶。
儘管如此,共工氏仍未能贏得勝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工氏製造水患長期受到歷史的譴責,並且留下了慘痛的歷史教訓。
顓頊與共工之戰的故事
《列子·湯問》中有這麼一說:“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顓頊和共工的戰爭是神話傳說故事,大約在4500年前,逐鹿之戰之後,一些地區和部族加速融合,而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在炎、黃的部落聯盟之內,發生了矛盾,顓頊和共工爭奪最高權力。
顓頊是黃帝的後裔,而顓頊在當時的部落之間擁有相當高的聲望,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煊赫的古族,叫共工氏,是炎帝的後裔。他們住的地方常常鬧水災,所以他們一族世世代代與水作鬥爭,所以累積了很多治水的經驗。
共工很清高,目空一切,而他又擅長水攻之計,利用自己治水累積的經驗,製造了一場大洪水來攻擊顓頊,他以鄰為壑,以薄空桑,但是導致了始料不及的後果,使得水漫金山,更有“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這樣悲慘的描述,可見共工當時造成的悲劇。當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樣,人們才更討厭他,共工製造的水患也受到了後人長期的譴責,並且留下了慘痛的歷史教訓:“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昔共工棄此道也……墮高堙庳,以害天下……禍亂並興,共工用滅”
結果當然是共工戰敗,顓頊獲得了勝利,而且共工這種利用洪水“以害天下”大失民心。顓頊最後取代了共工“伯九有”的地位,而且被尊為了“帝顓頊”。
共工雖然失敗,但他的氏族們在之後參與了一系列的權威之爭,在堯舜禹時代,共工氏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所以可見共工與顓頊的帝位之爭是當時炎黃之爭留下來的餘緒。
顓頊簡介
顓頊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顓頊又稱黑帝或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顓頊是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也是“五帝”之一。
傳說顓頊的母親女樞有一次夢到了一條直貫日月的長虹飛入了腹中,而之後就懷孕了,並且生下了顓頊,相傳顓頊出生時頭戴干戈,並寫有“聖德”字樣。
顓頊繼位後,為了使社會永保太平,就嚴格遵照了他爺爺黃帝的政策,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據說他活到了98歲,在位一共78年,後來的舜、夏、秦、楚都是他的子孫,使得他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