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傳說人物刑天

  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 《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鬥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刑天一摸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控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只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他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呆呆地立在那裡,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象著自己的心願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拼死搏鬥起來。

  這種景象是多麼壯觀啊!失去頭的刑天,赤裸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

  看著無頭刑天還在憤怒地揮舞盾斧,黃帝心裡一陣顫慄,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他不敢再對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那斷頭的刑天,至今還在常羊山的附近,揮舞著手裡的武器呢。

  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讚頌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讚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幹”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徵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神話傳說——刑天舞干鏚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 才叫刑天。“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部落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簡介

  刑天的記載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西經》,傳說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被黃帝敗於阪泉後,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待炎帝死後,黃帝飛昇成為天帝,刑天安頓好族人,便於某天獨自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竭盡全力才勝之,斬其頭顱,埋在常羊山裡。但是刑天仍然不肯屈服,以殘缺的身體復活,由於沒有頭顱,他以乳為眼,以臍為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戰鬥不止。

  到了後世,刑天已經成為勇猛鬥士的象徵。在古老的記載裡,刑天都作為部落的象徵圖騰,激勵著族人勇往直前,而到了各朝各代,刑天更是被比喻為戰神,出現在對戰雙方的旗幟上。而在現代社會中,在說到刑天時,人們都用來借指那種不屈服於命運,充滿勇氣,抗爭不止的悲劇英雄。

  精神

  天是中國上古神話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於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裡。刑天雖斷了頭,卻仍不泯志。沒了頭顱的刑天又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鬥不止。與黃帝再決雌雄。   刑天舞干鏚東晉詩人陶淵明亦深受感動,做《讀山海經》詩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刑天與黃帝的爭鬥,乃是炎黃戰鬥的延續。刑天部落雖然失敗,但刑天那種絕不屈不撓絕不服輸的頑強的戰鬥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後世人民的心中,常為後人稱頌。刑天,象徵著一種永不妥協的精神!   由於黃帝是作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聖帝,而炎帝作為古代重要部落的一支也在神話傳說中被神化與正化。刑天的“歷史”定位或是感情定位一直難以確定。許多文獻稱其為凶神,對他的反抗行為一筆抹殺,能被古代價值觀所推崇的大概只有其“鍥而不捨”了。刑天,作為一個古代神話中的“特 型角色”,他那獨特的個性是由封建社會皇權意識所決定的。刑天的勇猛、忠心、武功等等正是對古代帝皇座下武將的理想化寫照。刑天的精神,從封建的護主精神衍生而來,在經過數千年文化歷史的浸染中走到了現在,他所代表的現代意義更具有英雄主義的浪漫與悲壯色彩。可以說,刑天精神與騎士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並存的今天,它更容易被中國年輕人理解與尊重,也更容易走上世界文化的“神壇”。

  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蚩尤起兵復仇被黃帝削平,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刑天吞不下這口氣,他一人手執利斧,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也不是好惹的,他親自披褂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於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裡。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立起身來,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鬥不止。這正是:刑天舞干鏚,猛志故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