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文字圖片

  傳承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尊重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人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於世,長存於世的現實要求。做傳統文化手抄報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圖片

>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1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2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3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4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5

  小學關於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內容參考

  一、中國傳統文化

  記得在幼兒園時,我就嘗試過剪紙,剪的是雙龍、雪花,雖然剪得歪歪扭扭,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會剪紙了。從此,我和剪紙結下了緣分。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剪紙書。我高興極了,我對著書剪會了許多圖案。最讓我得意的是“紅雙喜”和“小雞捉蟲”得到了全家的讚揚。二年級數學課上學對稱時,我剪的小人手拉手又快又好,老師誇我真聰明。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剪紙了。

  今天老師讓我們查剪紙資料,爸爸給我列印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多頁,我才知我原來只知剪紙資料的九牛一毛。我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與同學共享。

  剪紙,又叫刻板、窗花或剪畫。區別在於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左派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唐朝杜甫詩中有“暖水 -- 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宋代時,剪紙用於禮花、窗花、燈綵的裝飾。現代人們運用諧音“福”同“蝠”、“綬”同“壽”、“雞”同“吉”、“魚”同“餘”、“龍”同“隆”,這些象徵手法合成圖案就有了吉祥的含義,可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中國民間手工藝術,猶如一株長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符合了民眾的心理需要。

  二、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你知道有那些傳統文化嗎?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很多,比如:古文、詩、詞、賦、民族戲劇、節日等。我先給你們講一講關於傳統節日吧!

  傳統節日都有元旦、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些節日都有一些活動,例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和家人團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等!

  從這些節日中我說說屈原投河自盡的故事吧!屈原投河自盡後,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河裡投粽子,讓魚兒吃粽子。後來,人們就用此方式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中秋節我還看見小朋友拿月餅下來吃。除夕的時候各家各戶都在貼對聯,貼對聯這個習俗是一個小孩兒拿著兩條紅布打年獸,打的年獸落花流水,讓後用鞭炮把年獸趕跑,這樣才有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這些節日我都很喜歡,中秋節的月餅很好吃,端午節的粽子也非常好吃,元宵節誒的湯圓也就更不用說了。我也非常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

  老師讓我們背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也都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隨處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