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橋中國畫圖片
風雨橋作為侗族文化的標誌之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很多人喜歡將風雨橋用中國畫的形式繪畫出來。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1
2
3
4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風雨橋的介紹。
風雨橋的結構特徵
風雨橋亦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噠”。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一。是壯侗瑤民族的一種交通風俗,是杆欄式建築發展及延伸,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
風雨橋通常由橋、塔、亭組成。用木料築成,靠鑿榫銜接。橋面鋪板,兩旁設定欄、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石橋墩上建塔、亭,有多層,每層簷角翹起,繪鳳雕龍。頂有寶葫蘆、千年鶴等吉祥物。
橋樑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為木結構,也是不用一釘一鐵,全用卯榫嵌合。橋身以巨木為樑。
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樑,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遊廊宛如長龍。遊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橋簷瓦樑的末端,塑有簷玲,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
正樑頂上塑有雙龍搶寶,還配以彩畫,點綴其上。橋的長廓避間為過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長廓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製神話故事彩畫。
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全系木料鑿榫銜接,橫穿豎插。棚頂都蓋有堅硬嚴實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質表面都塗有防腐桐油,所以這一座座龐大的建築物,橫跨溪河,傲立蒼穹,久經風雨,仍然堅不可摧。
風雨橋的建造過程
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
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河床的寬度大小,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風雨橋,不過在眾多的風雨橋中,以亭樓式的風雨橋居多,這種風雨橋於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樓閣飛簷重疊,少的有三層,多的達五層。橋身莊重巍峨,如巨龍臥江,氣吞山河,十分壯觀。橋面兩側有精緻的欄杆和舒適的座位,可供人們憩息。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蝙蝠、鳳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形象詼諧灑脫,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據傳,風雨橋建在溪河上不僅僅是給人們交通提供便利,而且還有鎮邪和留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