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市概況導遊詞3篇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節點城市。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揚州城市概況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揚州城市概況導遊詞

  揚州市簡稱揚,又名蕪城,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中下游北岸的江淮沖積平原上。是國務院第一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轄廣陵、邗江、郊區3個區,儀徵、江都、高郵、寶應4個縣市。全市總面積667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447萬。

  揚州至今已有2480多年曆史,從古以來就是我國有名的經濟州郡,唐代曾是我國四大國際貿易港之一。揚州目前建有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科技園區、濱江工業開發區,以此來吸引外資,發展本地經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其工業發展極為迅速,主要有造船、汽車修配、化學、電子、紡織、食品、服裝等。手工藝和工藝美術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尤其是揚州剪紙、刺繡、燈綵、絨花等,最為出名。

  該地區是江蘇北部的門戶,是全國南北交通的要道。這裡不光是我國東南部糧食和食鹽的重要轉運點,還是紡織品、銅器、玉器、藥材等物資的集散地。其航運以長江為樞紐,京杭運河及各主要河渠都具有通航能力,公路線也四通八達,同時,還在進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此來改善環境,以進一步發展經濟。揚州市歷史悠久,風光旖旎,景色秀美,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市西北郊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還有大明寺、平山堂、鑑真紀念堂、歐陽修祠堂、何園、個園、史公祠、馬可-波羅紀念館等100多處文物保護景點。

  揚州的土特產品有:玉器、漆器、絨絹、紙花、貝雕、春捲、醬菜等。

  2:揚州城市概況導遊詞

  揚州市南瀕長江,北負淮河,中貫京杭大運河,長江和運河、京滬高速和滬陝高速在此交匯。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總人口460萬人。

  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揚州文化底蘊深厚,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鄭燮、朱自清以及馬可·波羅、崔致遠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古城揚州留下千古佳作。以揚州畫派、揚州園林、揚州工藝、揚州美食等為代表的揚州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獨特地位。揚州是京杭大運河開鑿的起點,2014年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專案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揚州是一座生態宜居名城。“人生只愛揚州住,夾岸垂柳春氣薰”。近年來,揚州先後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市等榮譽。全市每年新增植樹造林10萬畝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20.5%,城市綠化覆蓋率43%。

  揚州是一座通融開放名城。揚州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唐代的揚州就有一萬多名外國商人自由出入、自主交易,清代的揚州更是躋身擁有50萬居民的十大世界級都會之列。當前,揚州正成為承南啟北、連線東西的樞紐城市。揚州泰州機場已列入國家一類口岸開放計劃,目前開通航線16條。來自9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強在內的1600家外資企業落戶揚州,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

  揚州是一座經濟社會文化快速發展的城市。近年來,緊緊圍繞“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這一奮鬥目標,大力推進跨江融合發展,奮力開創名城建設新局面。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5億元,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9億元,增長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長10%。

  今年是揚州建城2500週年。這不僅是揚州城市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更是全市人民共享榮耀、繼往開來、更高水平推進名城建設的嶄新起點。揚州將突出抓好“產業專案升級年、生態文明建設突破年、城建專案決勝年、城市管理強化年、市民素質提升年”等重點工作,著眼於傳承歷史、開創未來,著力於“宜居宜遊宜創”城市建設,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增強鄉賢對家鄉的榮譽感,增強揚州城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推動揚州城市更好更大發展。

  3:揚州城市概況導遊詞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4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廣陵郡復改揚州。

  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覆二年***902***,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祜十六年***919***,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吳天祚三年***937***,南唐滅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後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國為士、道,揚熙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神宗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

  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後,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設定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領高郵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縣***5州,並直領江都、泰興2縣。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軍佔領揚州,改揚州路為淮南翼元帥府,尋改淮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維揚府。二十六年,改稱揚州府。揚州府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真、如皋、海門、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定京師***後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3州7縣,並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寶應、興化縣,泰州領如皋縣,通州領海門縣。

  清順治二年***1645***,設立江南省,揚州府屬之。雍正年間,江都縣析為江都、甘泉兩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咸豐三年***1853***四月,太平軍攻佔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儀徵、興化、寶應、東臺縣,俗稱“揚八屬”。

  宣統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揚州光復。二十日,揚州軍政分府宣佈成立,隸屬鎮江都督管轄。民國元年***1912***1月,廢揚州府,並甘泉入江都縣,原揚州府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分為5道,江都縣屬淮揚道。

  民國38年***1949***1月25日,江都縣城***揚州***解放。27日,設立揚州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同年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改稱蘇北行政區揚州行政專區,專員公署駐揚州市。

  1950年1月,揚州專區與劃出如皋、海安給南通專區,劃出東臺、臺北***今大豐***給鹽城專區以後的泰州專區合併,滁州劃出六合縣給揚州,並劃出江浦縣給南京。最終揚州專區共轄揚州市、泰州市、興化縣、高郵縣、寶應縣、靖江縣、泰興縣、江都縣、泰縣、儀徵縣、六合縣2市9縣。

  1956年3月,江都縣析為江都、邗江2縣。1960年4月,寶應縣、高郵縣析湖西地區為金湖縣。1966年3月,儀徵、六合、金湖3縣劃給新設立的六合地區。1971年,六合地區撤銷,儀徵、六合2縣劃回揚州地區。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揚州地區轄2市9縣。

  1983年3月,江蘇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揚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屬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徵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改由省管轄,設廣陵區和郊區。1986年4月,儀徵縣撤縣設市。1987年12月,興化縣撤縣設市。1991年4月,高郵縣撤縣設市。   1992年9月,泰興縣撤縣設市。1993年8月,靖江縣撤縣設市。1994年4月,江都縣撤縣設市。1994年7月,泰縣撤縣設立姜堰市。撤縣設市中,行政區劃均未改變。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由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個縣級市劃歸泰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郊區***2002年更名維揚區***,轄寶應縣、邗江縣,代管儀徵、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00年12月,邗江縣撤銷縣建制,改設揚州市邗江區。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維揚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徵、高郵、江都3個縣級市。

  2011年1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對揚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揚州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一是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二是將揚州市邗江區的泰安、頭橋、沙頭、李典、杭集5個鎮併入揚州市廣陵區;三是撤銷揚州市維揚區,將原維揚區的行政區域與劃出5個鎮的邗江區合併。至此,揚州市共轄廣陵、邗江、江都3個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儀徵、高郵2個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