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_寓言故事
歷史故事即生動又有趣,符合現代初中生的心理狀態,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初中思維發展的需要,同時,巧妙地講解歷史故事也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最後,講故事的題材也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篇一:陸羽痴迷寫《茶經》
陸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茶葉專家,人稱“茶聖”。相傳他曾經為了寫《茶經》而到四川三峽一帶考察。一路上,他遇到山就上山採茶,遇到河就到河邊品嚐水的滋味,然後分別記下這些茶葉和水質的特點和區別。他回家時,行李中的全是一路記載的筆記和收集的資料。
後來,陸羽從南京來到浙江,在山間隱居,專心寫書。這期間,他經常到山上四處尋找、採摘茶葉或品嚐山泉,每次都是天要黑了才回來。不瞭解他的人都叫他“楚狂”。正是對茶道的熱愛加上勤奮好學,陸羽寫出了我國茶葉史上的經典之作《茶經》。
古人說:“做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陸羽之所以能成為“茶聖”,正是因為他對茶道的熱愛和樂此不疲的態度。服刑人員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就需要有這種痴迷的鑽研精神,它將成為你學習之路上精益求精、攻克難關的致勝法寶。一旦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篇二:沈括上山看桃花
沈括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學習,喜歡思考。有一次,他讀白居易的詩。當讀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時,他感到不可理解:為什麼我們這裡花都謝了,山上的桃花才剛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天氣還有些冷。沈括幾經尋找後,終於發現了幾處桃林,滿樹的桃花開得正豔。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因此花期才比山下來得遲。
正是憑著這種求索精神,沈括後來寫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百科全書——《夢溪筆談》。
沈括為了解開疑惑,毅然決定實地考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求索的精神,他不僅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並且後來成為了北宋時著名的科學家。服刑人員在學習中一樣會遇到許多不明白的地方,應該像沈括那樣認真執著,付諸實踐,才能徹底地解開迷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篇三:魏照拜師
】郭泰是東漢時期的大學者,他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當時有很多人向他求教。有一個叫魏照的年青人,也拜郭泰為師。在向郭泰討教幾次之後,他就把行李也搬了過來,要住在郭泰的家裡。郭泰很奇怪,就問他:“別人都是早上來晚上走,你為什麼要住在我這裡?”魏照誠懇地說:“我很佩服您的學識和為人。現在有知識的老師很容易找,但能傳授做人道理的卻不多。而您正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希望能時刻伴隨您的左右,朝夕學習。”郭泰聽了很受感動,就留下了魏照,從此更加用心地教導他。後來,魏照也成為了大學者。
我們除了要虛心學習文化知識外,還要悉心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真正品學兼優的人。魏照拜師的目的,不正是為了德學兼備、完善自我嗎?在如今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中,要想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就要學會做人做事之道。成功的機會是均等的,只要找到了為人處世的方式,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篇四:薩都刺一字之師
薩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詩人。一次他在山上游玩,天突然下起了雨,就只好到附近的寺廟裡避雨。這時,寺廟的晚鐘響了,聲音巨集亮而悠揚。薩都刺靈感突發,寫出了兩句詩:“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這兩句詩意境空闊,很快在當地傳揚開來,大家紛紛稱讚。不料一位老者聽了,說:“也不怎麼樣嘛。”
薩都刺聽說後,馬上找到那位老者請教。老者說:“這兩句詩裡,上句有個‘聞’字,下句有個‘聽’字,都是一個意思,不如把‘聞’改成‘看’字。”薩都刺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拜老者為師,此後經常找他談論詩句。
再高明的學者也會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即使成就很高的人,也要不斷地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孔子曾說:“我不是生下來就知道很多知識的,只不過喜歡讀書並不恥下問而已。”著名詩人薩都刺的故事,再一次告誡服刑人員,無論對待何種形式的學習,都要以勤奮鑽研、虛心求教的態度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