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幾內亞戰役的過程與影響

  新幾內亞戰役 NewGuineaCampaign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澳盟軍於1943年6月~1944年7月在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對日軍實施的進攻戰役。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新幾內亞戰役的過程

  新幾內亞戰役過程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是二戰期間,盟軍展開反攻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盟軍在麥克阿瑟的率領下,制訂了大“蛙跳”式的進攻方針,對日軍展開了進攻,並且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943年6月30日,美澳軍登陸拿騷灣,隨後向薩拉馬瓦發動進攻,目的是吸引駐紮在萊城的日軍。8月17日,美國的第五航空大隊空襲了日軍機場,使得日軍的空中力量銳減,從而奪得了制空權。9月4日,澳軍、美軍開始登陸萊城,兩軍形成夾擊日軍的形勢。9月15日美澳盟軍開始圍攻萊城,迫使日軍約9000人棄城突圍。澳軍與美軍攻克萊城後,從而打開了進軍巴布亞的門戶。

  從新幾內亞戰爭開始近13個月的時間裡,麥克阿瑟採取蛙跳戰術一層一程的深入日軍弧形的防禦線,向西行進了1800英里,向北行進了100英里,距離棉蘭老島只有500英里。這樣盟軍將日軍的大部分軍隊給孤立起來,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絡,更無法牽制住盟軍的作戰行動。唯一對盟軍有所威脅的就是被困在韋瓦克地區的日軍,他們在雨季中期待外援,但是海路補給線均被盟軍切斷。經過兩個月的困守後,日軍再也支援不住。

  新幾內亞戰役過程沒有像傳統的戰術一樣,而是在麥克阿瑟的率領下,通過蛙跳式的戰術將日軍切開,並將日軍的供給鏈切斷,小範圍的把日軍給孤立起來,大大減少了傷亡的局面。

  新幾內亞戰役的影響

  新幾內亞戰役的影響主要在於它使盟軍開啟了通向日本的大門,也是二戰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它在作戰時運用的戰術打破了常規進攻方式,這同樣也影響著軍事家們對靈活作戰方式的研究。

  盟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佔領了馬丹之後,根據原定計劃是漢薩灣。但是漢薩灣的日軍有77000人防守,據點非常堅固,而且一時難以攻克,即便是攻下了,盟軍也只能躍進200多英里,這樣以來得不償失。麥克阿瑟只能放棄這個據點,而是運用“蛙跳戰術”進攻比較遠的艾塔佩和荷蘭蒂亞。這樣打破傳統的進攻戰術,非常有效的打擊了日軍。這樣的戰術,在戰爭史上給後世的影響非常深刻。

  新幾內亞戰役的影響不僅僅限於一場勝利的戰役,它將開啟盟軍逐步開啟日本本土大門的通道。日軍在新幾內亞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日軍採取了“死守耗敵”的作戰計劃。1944年盟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將“蛙跳戰術”運用的淋漓盡致,粉碎了日軍的嚴密防線,使得美軍先後跳過了加羅林群島、臺灣島等大多數島嶼,獲得了巴布亞戰役、新幾內亞戰役、菲律賓戰役的全面勝利。而且奪取了塞班島、硫磺島、沖繩島,使得盟軍迅速的打開了通向日本本土的大門,這對盟軍獲得全面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取得了太平洋戰場勝利的鑰匙。

  新幾內亞戰役簡介

  太平洋戰役期間,新幾內亞戰役簡介中主要講述了美澳盟軍在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對日軍實施的進攻戰役。也是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展開反攻戰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

  在新幾內亞戰役簡介中,主要是描述了日軍由於在瓜達爾納爾島和巴布亞半島受挫後,日軍開始在新幾內亞的東北部地區不斷地增加兵力,企圖建立一道加固防守拉包爾的外圍防線。而盟軍方面,主要是企圖先收復新幾內亞的薩拉馬瓦和萊城,對之後的西進奪取新幾內亞北部沿海地區打下基礎,同時也是為了進攻菲律賓開闢一條道路。

  新幾內亞兩軍的動用的兵力也不相上下。日軍方面為陸軍第8方面軍屬下的第18軍和第4航空軍,由今村均大將為司令。還有海軍東南方面艦隊的第9艦隊;駐新幾內亞西部地區的日軍為第2方面軍。盟軍方面參戰的部隊有美國陸軍第6集團軍包括管轄下的第24、第32、第41師;澳大利亞陸軍司令布萊梅管轄下的第3、第5、第7、第9師;美國海軍的第3艦隊、第38特混艦隊、喬治·丘吉爾·肯尼指揮下的美國陸軍第5航空隊,盟軍的總指揮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43年6月3日,美澳盟軍開始登陸拿騷灣,隨後攻擊日軍,8月17日空襲了日軍機場,幾乎將日軍的飛機全部擊毀,奪得了制空權。在美澳盟軍的不段進攻下,最終在1944年的7月30日登陸桑薩波爾,新幾內亞戰役結束。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