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兒童小故事

  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細品起來,又是那麼的幽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天,趙簡子乘船在黃河上游玩,十分開心。看著滔滔東去的河水,忽然,趙簡子深有感慨地說:

  “怎樣才能得到賢士,整天與他相處呢?”

  划船的人名叫古乘,聽了趙簡子的感嘆後向趙簡子深深鞠了一躬,說:

  “大人聽我冒昧地說幾句。你看那些珠寶、美玉,它們沒有長腳,離這裡又有千里之遠,卻能來到這裡,為什麼呢?這是人們因為喜好它們,便從千里之外將它們尋了來。而賢士是長腳的,他們不來,恐怕是因為您不喜好他們吧?”

  趙簡子說:“不對,我平素廣招人才,門下食客就有上千人。我對他們的供養也是很真心的,如果發現早上吃的東西不夠了,我馬上派人在晚上去市場收稅供給他們;如果晚上吃的東西不夠了,早上就派人去市場收稅供給他們。我對他們如此真誠大方,還能說我不喜好賢士嗎?”

  古乘聽了趙簡子這番話後說:“鴻鵠之所以能飛得又高又遠,是因為它依靠著堅硬的翅膀。它背上的細毛、腹部的絨毛,長長短短、鬆鬆軟軟、多多少少沒有一個定數。這樣的毛,少了一把,不影響它飛得高,多了一把,也不影響它飛得低。大人您所需要依賴的應該是像翅膀那樣能讓您高飛的有用之才,而不是像細絨毛那樣無足輕重的無用之才。賢才在精而不在多,庸才再多也無益。不知大人門下上千食客中,有沒有像鴻鵠翅膀那樣的有用之才?該不會都是些細絨毛吧!”

  古乘一番話,使趙簡子深受啟發,自己門下食客上千,卻常常生出渴求賢士的感慨,這原因恐怕已經十分明確了。

  愛惜人才、選拔人才,並不在於數量和形式,而要尋求真正的有用之才,於國於己有利,這才是明智之舉。

  篇二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篇三

  有一年,魏國的東陽地方向國家交售的錢糧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為此,滿朝廷的大臣高興得不得了,一齊向魏文侯表示祝賀。

  魏文侯對這件事並不樂觀。他在思考:東陽這個地方土地沒有增加、人口也還是原來那麼多,怎麼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錢糧布帛呢?即使是豐收了,可是向國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這必定是各級官員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徵收得來的。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候外出巡遊。一天,他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將羊皮統子反穿在身上,皮統子的毛向內皮朝外,那人還在背上揹著一簍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問那人道:“你為什麼要反穿著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來背東西呢?”

  那人回答說:“我很愛惜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壞了,特別是背東西時,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聽了,很認真地對那人說:“你知道嗎?其實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沒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嗎?”

  那人依然執迷不悟地揹著草走了。

  如今,官吏們大肆徵收老百姓的錢糧布帛而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這跟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行為不是一樣的嗎?

  於是,魏文侯將朝廷大臣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講了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並語重心長地開導他們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矇蔽了眼光,看不到實質。”

  眾大臣深受啟發。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基礎是根本,是事物賴以存在的依據,如果本末顛倒,那將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