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美文

  普通話測試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督促人們努力學習普通話,提高自己的說話素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啟示的啟示

  牆壁上,一隻蟲子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半,忽然跌落了下來。

  這是它又一次失敗的記錄。

  然而,過了一會兒⑴,它又沿著牆根,一點一點地往上爬了。第一個人注視著這隻蟲子,感嘆地說:

  "一隻⑵小小的蟲子,這樣的執著⑶、頑強、失敗了,不屈服;跌倒了,從頭幹;真是百折不回啊⑷!

  我遭到了一點挫折⑸,我能氣餒、退縮、自暴自棄嗎?

  難道我還不如這隻蟲子?!"

  第二個人注視它,禁不住⑹嘆氣說:

  "可憐的蟲子!這樣盲目地爬行,什麼⑺時候⑻才能爬到牆頭呢?

  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願反省⑼,不肯看一看。唉──可悲的蟲子!"

  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該學得聰明⑽一點,不能再悶⑾著頭蠻幹一氣了──我是個有頭腦的人,可不是蟲子。

  第三個人詢問智者:

  "觀察同一只蟲子,兩個人的見解和判斷截然相反,得到的啟示迥然⑿不同。可敬的智者,請您說說⒀,他們哪一個對呢?"

  智者回答:"兩個人都對。"

  詢問者感到困惑:

  "怎麼⒁會都對呢?

  您是不願還是不敢分辨是非呢?"

  智者笑了笑,回答道:

  "太陽在白天放射光明,月亮在夜晚投灑青輝,──它們相反的;你能不能告訴⒂我:太陽和月亮,究竟誰⒃是誰非?

  ……但是,世界並不是簡單的是非組合體。同樣觀察蟲子,兩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他們的感覺和判斷就不可能一致,他們獲得的啟示也就有差異⒄。

  你只看到兩個人之間的異,卻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同;他們同樣有反省和進取的精神。

  形式的差異,往往蘊含⒅著精神實質的一致;表面的相似,倒可能掩蔽⒆著內在的不可調和的對立……"

  ***伊人《啟示的啟示》,共530字***

  語音提示:

  ⑴一會兒yīhuìr ⑵一隻yīzhī ⑶執著zhízhuó

  ⑷啊ya ⑸挫折chuòzhé ⑹禁不住jīn bu zhù

  ⑺什麼shénme ⑻時候shíhou ⑼反省fǎnxǐng

  ⑽聰明cōngming ⑾悶mēn ⑿迥然jiǒngrán

  ⒀說說shuōshuo ⒁怎麼zěnme ⒂告訴gàosu

  ⒃誰shuí ⒄差異chāyì ⒅蘊含yùnhán

  ⒆掩蔽yǎnbì

        :西紅柿案件

  花季、雨季西紅柿怎樣從南美洲來到歐洲,傳說不一。在1554年左右,有一位名叫俄羅拉答利的英國公爵⑴到南美洲旅行,見到這種色豔形美的佳果,將之帶回大不列顛,作為禮物獻給伊麗莎白女王,種植在英王的御花園中。因此,西紅柿曾作為一種觀賞植物,被稱為"愛情蘋果"。

  雖稱"愛情蘋果"並沒有人敢吃它,因為它同有毒的顛茄⑵幫曼佗羅有很近的親緣關係,本身又有一股臭味,人們常警告那些嘴饞⑶者不可誤食,所以在一段長時間內無人敢問津。最早敢於吃西紅柿的,據說是一位名叫羅伯特·吉本·約翰遜的人,他站在法庭前的臺階上當眾吃了一個,從而使西紅柿成了食品的一員。此事發生在大約一百年前。

  1895年,美國商人從印度群島運來一批西紅柿。按美國當時的法律,輸入水果是免交進口稅的,而進口蔬菜則必須繳納⑷10%的關稅。紐約港的關稅官認定西紅柿是蔬菜。理由是:它要進入廚房,經過烹製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⑹。商人則認為應屬水果,據理力爭:西紅柿有豐富的果汁,這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備的;它又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樣, 形狀色澤也都應當屬於水果範疇。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最後只好把它作為被告,送進美國高等法院,接受審判。

  經過審理,法院一致判決:"正像黃瓜,大豆和豌豆一樣,西紅柿是一種蔓生⑺的果實。在人們通常的談論中總是把它和種植在菜園中的馬鈴薯,胡蘿蔔⑻等一樣作為飯菜用;無論是生吃還是熟食,它總是同飯後才食用的水果不一樣。"從此,西紅柿才法定為蔬菜,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第一佳餚。

  ***《美國曆史上的西紅柿案件》,共539字***

  語音提示:

  ⑴公爵gōngjué ⑵顛茄diānqié

  ⑶饞chán ⑷繳納jiǎonà ⑸烹製pēngzhì

  ⑹佳餚jiāyáo ⑺蔓生mànshēng ⑻胡蘿蔔húluóbo

        :花季、雨季

  《花季、雨季》是把一群在特區深圳生長的高中生展示於觀眾、塑造改革開放裡成長的新一代活潑向上富有青春活力人物的好電視劇。劇中的主角欣然是一個有自己見解及獨特個性的女高中生。

  最令我佩服不已的是影片中有關綠文的一節,也許影片的重點並不是在此,但從中透視出當今社會的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父輩與子輩的代溝。

  欣然曾為深圳綠文而一度疏遠父親,認為他無用。但後來欣然的覺悟進了一步。當他以寬容,理解的態度體會父輩的苦衷時,他理解了爸爸,爸爸也是最好的爸爸。

  放眼當今的青年,血氣方剛的他們思想上沒有束縛,熱情,願辦事。對父輩甘於平凡很看不慣。認為父輩飽經滄桑的,對人生的世事看得透徹。也許出於愛護而不得不約束青年。也許是方式不適合。使得青年一代對老一代反感和不解,欣然也正是從與爸爸送禮而產生誤解。

  代溝產生的雙方,都有不可推徹的責任。不能讓其發展而壯大,可以架起一座心靈之橋跨越它呢!欣然與爸爸進行一翻推心置腹的交談,心裡產生共鳴,代溝在自然而然地消除。正如欣然所認為父母是偉大無私的。而我們呢。當盡情享受歡樂時,何曾想到平時父母為兒女所做的事,都滲透有父母心血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