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文章成功勵志短文

  我們心中的恐懼,永遠比真正的危險巨大的多,我們時常會需要這樣的勵志名言或者勵志文章,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

  亞歷山大大帝給希臘世界和東方的世界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闢了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絲綢之路的豐饒世界。據說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鉅額的資金。但他把從珍愛的財寶到他領有的土地,幾乎全部都給臣下分配光了。

  群臣之一的庇爾狄逃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歷山大大帝:“陛下帶什麼啟程呢?”

  對此,亞歷山大回答說:“我只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

  據說,庇爾狄迎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後說:“那麼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我的恩師,戶田城聖創價學會第二代會長,經常向我們青年說:“人生不能無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那麼他只能是敗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敗或障礙,於是悲觀失望,挫折下去,或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恨怨他人;結果落得個唉聲嘆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開啟一條活路,在內心裡也會體會到真正人生歡樂。

  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則通向失敗之路。

  “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裡一直抱著美“夢”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說抱有“希望”活下去。是隻有人類才被賦予的特權。只有人,才由其自身產生出面向未來的希望之“光”,才能創造自己的人生。

  在走向人生這個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為那種毫不計較得失、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會生出勇氣,不以困難為事,肯定會激發出巨大的激情,開始閃爍出洞察現實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與時俱增,終生懷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戰勝我們心中的恐懼

  阿爾伯特·加繆說過:“在隆冬季節,我卻發現自己心中是不可戰勝的盛夏。”不幸是偉大得以成長的土壤。每位偉大的人物正是由於他們遇到的挑戰才取得偉大的成就。困難不是擊垮我們的巨石,而是石料,用來建築通往滿天星辰的階梯。有一次我同一位醫生在他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農場裡散步,他從一株灌木上摘了幾片葉子,遞給我一片:“想不想嘗一嘗毒葛的味道?”他問我。

  “我為什麼要嘗毒葛呢?

  這些都是不真實的,我們不能忍受在自己聖潔的心靈中供養吸血鬼。我們必須在它們吸乾我們的尊嚴、阻擋我們實現自己崇高的目標前感化它們,我們應該高舉真理的火炬走進它們的巢穴。接觸清晨的陽光,幻覺就會煙消雲散。

  隨著我們克服恐懼,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幽幽曲徑變成了陽關大道。每次我們的覺醒都為更多的人開闢了道路,使他們與我們並肩向前。我們在通往醒悟的道路上遠比我們的認識前進得更快。恐懼的聲音會說我們仍然渺小、能力有限,難以取得進步。但我們應該看清恐懼的本質,錯覺將不得不讓位於真實。在我們心靈中很久之前就播下的高貴的種子,正在開出鮮豔的花朵。你不會渺小,廣闊的畫面向我們展示,關愛已經引導我們走了這麼遠,我們不應半途而廢。

  我是你的朋友,我深深愛著你。我不能給你你所沒有的,但有許多我不能給予的,你卻可以獲取。

  天堂不會在你的心靈找到了歸宿之前到來。今天,此刻,接受天堂吧!安寧並不存在於未來,除非未來就隱藏於此刻。接受安寧吧!

  世界的陰暗只不過是一片陰影。透過陰影,快樂就在眼前,就在我們的身旁。黑暗中閃爍著光輝和壯麗,我們能夠看到——我們必須去看,我懇求你。

  生活是慷慨的施與者,但我們卻從包裝來判斷生活的禮物,認為它們太難看、太沉重、太難用,因而把它們扔掉。除掉包裝,你就會發現在包裝下面,絢麗的禮物中充盈著關愛、智慧和力量。

  歡迎它、抓住它,你就觸到了把禮物送給你的天使之手。相信我,在我們所稱的考驗、痛苦或義務中,都有天使的手在等待著你;禮物就在那兒,你會發現它就是隱藏的奇蹟。我們的快樂也一樣,不要僅僅把它們當作快樂,它們也暗含著聖潔的禮物。在它那平凡的外表下面,生命充滿意義和目標,充滿美麗。你會發現大地之下就是你的天堂。

  鼓起勇氣得到這一切。我們是同路的朝聖者,一起走過未知的國土,回到我們心靈的家園。

  此刻,我向你致意。我的致意帶著深深的敬意和祈禱:祝你從現在到永遠,都是天晴日麗、烏雲消散。

  :你的潛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我建議你給自己一些機會展示這方面的能力,或許像我一樣,你會驚訝自己的潛力遠遠超過了想象中那樣。

  ——李開復

  這是李開復寫給中國大學生們的信中的一句話。信寫於2000年夏天,裡面講了他自己的一個故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闆突然問我什麼時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驚,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驗和能力。但是他卻說,這些經驗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兩年之後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我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果然,我真的在兩年之後接替了他的工作。

  “我建議你給自己一些機會展示這方面的能力,”李開復接著對大學生們說,“或許像我一樣,你會驚訝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遠遠超過了想象中那樣。”

  這封信後來在眾多媒體上公開發表,還有一個正式的題目:《致中國大學生的一封信》。那時候李開復已經離開中國,但是他在這封信裡留下的很多思想,一直在學生中間廣泛傳播。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要陸續談到,現在只提一點,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孩子的潛能最大程度地發揚出來;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而一個“真實的自己”往往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好。

  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更強。”李開復把這句話告訴大學生們,然後說,只在一所學校取得好成績、好名次就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二十一世紀,競爭已經沒有疆界,你應該放開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標準,才會有準確的努力方向和廣闊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