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經典的勵志文章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你今天站在哪個位置並不重要,但你下一步邁向哪卻很關鍵。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

  重要的並不在於你現在的地位是多麼卑微,或者從事的工作是多麼地微不足道,只要你強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巔峰並願意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那麼總有一天你會喜笑顏開如願以償。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社會結構是一種金字塔狀結構。大量的人處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一小部分人處在金字塔的頂部。處在底層的人們每天只能收支相抵,量入為出,只能現掙現吃,僅夠餬口。而處在頂尖的人則是蒸蒸日上,繁榮興旺。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公司,都是大多數人在底層,少數人在頂部,而處在頂部的人都是從底層逐漸上升的。

  為什麼偏偏是他們達到了眾人矚目的高度呢?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希爾頓、洛克菲勒並不比你擁有的時間多一秒鐘,但為什麼只有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沒有人生的高度。

  絕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一生,之所以只能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無足輕重的次要角色——包括那些懶惰閒散的人、好逸惡勞的人、平庸無奇的人——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內在的動力。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一群智力與年齡都相近的青年中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現: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標;

  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他們做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

  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行業領袖;

  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

  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志,事業平平;

  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私下裡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們滿足於混日子,敷衍了事,混水摸魚,過一天算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蹩腳的工作,對老闆的損害不及對自身損害的一半。對於老闆而言,這可能會是幾個美元的損失,但對他自身來說,這卻是人格和自尊的喪失,是做人的喪失。

  回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偉大的建樹每一項傑出的成就都是由那些志向高遠的人所創造的,不論是像愛迪生、福特、貝爾、萊特兄弟這樣的發明家,還是像馬丁•路德•金以及從囚徒成為南非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這樣的社會改革家。他們拒絕接受中庸之道,他們追求卓越,所以他們功成名就,這就是精華法則:最優秀的將會上升到金字塔的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