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心得體會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接下來小編給你整理了,歡迎大家的閱讀。

  篇一

  2016年5月25日,在高新區皇臺小學開展了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活動.通過學習與研討,大家對群文閱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更使我受益匪淺。

  一、走近群文——開啟全新閱讀視野

  這兩年,群文閱讀這個概念在我們身邊悄悄出現,我們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群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我們對群文閱讀還不夠真正瞭解,這次學習,讓我近距離走近了群文閱讀。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個文字、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

  二、走進群文——探索有效課堂模式

  研討觀摩活動中,徐偉歌老師執教的《語言的對稱美》,任鬥資老師執教的《文章中的反覆》,在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圍繞教師的問題細細地、靜靜地品讀。孩子們在忙碌著看書、思考、陳述、傾聽;流暢的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傾聽他們的意見,補充修正自己的觀點。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孩子在課堂中的思考力和閱讀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所給出的答案也往往讓人耳目一新。

  群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將如何實施呢?要想很好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就必須弄清“群文閱讀”與“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的區別,“群文閱讀”、“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三者有諸多表象相似之處,如:三者都是突破單篇文章的閱讀,都關注閱讀主題的把握和處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現。但深究之,不難發現,三者源自不盡一致的教學理念。“主題閱讀”的文字組合,往往建立在一個十分清晰的閱讀主題之上。而“主題”,只是群文閱讀的一種結構——在“群文閱讀”的語境中,閱讀文字以一定的邏輯關聯組合在一起,這種邏輯關聯可以外現為一定的“主題”,也可以內隱為一個多元的“議題”。主題的“退隱”,可以讓學生以兒童的視角,在比較、分析、判斷中去提升閱讀能力,相對“主題閱讀”,“群文閱讀”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單元整組”呈現的文字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課文“整組”了。而群文閱讀的文字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於教學者的精心選擇。

  群文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群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量的群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三、展望群文——行進中的思考

  中小學階段的閱讀對於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育緊密相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育。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瞭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讀《裝在信封裡的小太陽》,學會怎麼面對別人的錯誤,他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我們老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穫了快樂,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

       一直欣賞臺灣林文寶教授對閱讀的獨到詮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閒和遊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為或閱讀習慣。細細研磨林教授這段感言,我們不難得出,兒童的閱讀,其關鍵在於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的嫻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我們老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就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穫,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樂此不疲。讓我們的教學閃耀創意的星光,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富多彩,奼紫嫣紅,我相信,堅持閱讀,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

  篇二

  聽了重慶沙坪壩小學許麗老師執教的群文閱讀課和西南師範大學李玉文博士關於“群文閱讀”的講座後,我對“群文閱讀”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故事的情節順序》為主題“群文閱讀教學”中,許麗老師用簡潔而又親切的語言帶著三年級的孩子們在不同的童話故事閱讀中,感受童話的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給孩子們帶了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裡,激勵著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

  李玉文博士的講座讓我初步明白了“群文閱讀”的特徵。群文閱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字、探索性教學。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麼從單篇到“群文”,對閱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從她執教的課中,我明白了群文閱讀的意義:首先是讓師生迴歸到“閱讀”的本原,其次,群文閱讀是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意義。群文閱讀意味著“教”的改變,意味著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著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著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著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因此,“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

  因此,“群文閱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群”文章,就意味著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

  此次活動,帶給我們全新的閱讀形式,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閱讀全新的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場關於語文閱讀教學的革命,革命需要堅持和嘗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是閱讀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如何將閱讀課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和改革。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