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國培學術論文

  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於2011年開始全面實施,是提高學前師資教師特別是農村幼教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論“國培計劃”與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

  摘 要:事物總是相互關聯著。“國培計劃”與農村幼兒教師的主體性發展也不例外。“國培計劃”是提升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促進農村幼兒教師的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方面***的發展。農村幼兒教師參與培訓的態度、對培訓的需求以及後期對培訓內容的應用等都影響著培訓的效果與質量。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關鍵詞:國培計劃;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關係;作用

  一、“國培計劃”與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的關係

  “國培計劃”與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國家對農村建設的支援,農村學前教育逐漸成為被關注的熱點,其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基於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普遍不足的現狀,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迫切需要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國培計劃”應運而生。“國培計劃”是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首先出臺實施的第一個重大專案,是一項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系統性工程。培訓專案包括:農村幼兒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專案、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專案、農村幼兒園骨幹教師置換脫產研修專案三個類別。

  “國培計劃”自開展以來成為提升我國農村幼兒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促進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的重要外在條件之一。農村幼兒教師是“國培計劃”的參與者,是“國培計劃”的主體之一。農村幼兒教師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及培訓後主體性的發揮等關係著培訓的效果與質量。

  二、“國培計劃”對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的作用

  1.“國培計劃”對幼兒教師能動性發展的作用

  能動性是幼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主體性的典型表現之一。能動性是一個人在行動時所展現出來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幼兒教師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教學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積極、熱情與主動的態度。首先,“國培計劃”能夠激發農村幼兒教師的教學熱情。熱情是一種態度,也是能動性的一種表現。社會心理學將態度定義為由情感、認知和意向三個因素構成的對某一特定物件比較穩定的反應傾向。態度本身不是行為,但制約著行為最後所能達到的效率和效果,對一個人的行為反應具有指導性和動力性。農村幼兒教師作為教育者,熱情的態度對受教育者至關重要,它關係著教育者自身的工作質量、工作責任心。調查顯示,參加培訓後的幼兒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明顯提高,兩者比例之和達到了80%以上,這表明培訓對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有一定作用。通過培訓激發農村幼兒教師的教學熱情,讓他們自覺、主動、積極地改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定期的培訓讓教師保持熱情積極的態度,使其能動性不斷髮展。在一次訪談中,有位教師這樣說道:“培訓完後我感覺一身充滿了正能量。”後來這位教師還主動要求上公開課,她說她想把培訓學到的東西傳遞給大家。其次,“國培計劃”能夠提高學習興趣。莎士比亞曾說:“所有的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事情做起來顯得枯燥無味。有了學習興趣,幼兒教師自然能主動積極地去實現自我提升,主體性自然隨之發展。調查顯示,培訓對參加培訓的幼兒教師的學習興趣影響很大和較大的比例都接近50%。這表明培訓對參加培訓的幼兒教師的學習興趣或多或少的有著影響。通過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寬農村幼兒教師的知識面,對幼兒教師主體性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國培計劃”對幼兒教師自主性發展的作用

  自主性是指一個人做自己的主人,能夠獨立自由地支配自己。自主性多數是通過自己的獨立見解、獨特的行為模式表現出來,它是人作為主體的一個前提條件。一個人如果沒了思想的自由,他便形似遊魂。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幼兒教師則更需要自己能支配自己的權利與自由,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見解,通過發展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主體,進而通過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去幫助完善發展幼兒的主體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的探索不斷加強,教育的觀念也不斷更新。教師是教育活動中鮮活的一部分,一個教師擁有正確的教育觀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的觀念的形成。調查顯示,參與培訓後有41.67%的人覺得培訓對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見解有較大影響,46.87%的人受到的影響很大。可見培訓能對參與培訓的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的見解產生影響。適時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國培計劃”是他們獲得新觀念、新資訊一條重要途徑。

  3.“國培計劃”對幼兒教師創造性發展的作用

  “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如果說能動性的實質是對現實的選擇,那麼,創造性的實質則是對現實的超越。”擁有創造性的人有著不同於別人的思路,不照搬別人的方式和方法,敢於想別人沒有想的,做別人沒有做的。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更需要有獨特的創造性。調查發現,當被問到“參加培訓後他們在備課時是否會主動考慮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43.75%的人對此選擇一定能考慮,3***6%的人選擇較多考慮,14.58%的人選擇一般會考慮,3.12%的人選擇很少考慮。培訓通過專家講座、教學觀摩、園所交流這些活動向接受培訓的幼兒教師傳達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給予參與培訓的教師以啟發,給幼兒老師提供想法,激發創造性。

  三、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對國培計劃的作用

  首先,農村幼兒教師是參與培訓的主體,參與者的態度影響著培訓的質量與效果。積極能動的態度可以給培訓帶來生氣與活力,反之則是阻礙。培訓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少不了參與培訓者積極的態度。積極、主動的態度正是人的主體性的能動性的外在表現。農村幼兒教師如果主體性發展得好,相應的能動性即積極的態度就更高,則培訓中所展現的風貌就更好,培訓效果自然就更好。調查顯示,50%的參加培訓的人員是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41.67%的人較為主動,僅有2.08%的人是較為被動地參與培訓。這表明幼兒教師在參與培訓時主觀態度是積極主動的。這種態度為培訓的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只有參與培訓的人員願意接受培訓,參與者在培訓中、培訓後積極發揮其主體性,培訓效果才會明顯。積極的內在需求與態度有助於他們在培訓時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通過觀察發現,當參與培訓的教師的學習情緒高時,與講課教師的互動也更多,學習效果也更好。其次,參與培訓者的不同需求促使培訓改進。調查顯示,當問到“您對培訓中不滿意的是什麼”,選擇課程針對性不高的有52.09%。這表明參與培訓的教師對培訓內容具有針對性的要求比較高。需求不同的原因可能與參加培訓者的年齡、教齡、學歷層次有關。培訓內容只有針對主體性程度發展不同的人做針對培訓,才能更好地滿足主體的發展。當滿足教師的培訓需求後,其主體性才能更有效地發展,而後對培訓的要求也會隨之提升。如果組織培訓的人員不積極改善自己的培訓內容,則很有可能會浪費培訓資源,不斷地做重複培訓,這樣的培訓將沒有意義可言。

  總之,農村幼兒教師參加“國培計劃”是其主體性發展的方式之一,有針對性地滿足多數參與培訓的農村幼兒教師需求的培訓才能夠促進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的發展。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的發展能夠檢驗培訓成果,促使培訓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從幼兒教師實際需求出發,對參加培訓的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的研究,能更好地為培訓機構在以後的培訓課程設定、培訓方式、管理模式提供參考。二者作用的相關性越高,作用程度越深,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的發展才能越好地發展,進而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管培俊.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10-08-11.

  注:文中調查資料來自於對參加2014年四川省“國培計劃”幼兒教師自編問卷資料統計。

  基金專案: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培與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關係研究”,專案編號G201410641007。四川省農村幼兒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度課題“四川省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發展動力機制研究”,專案編號NYJ2013061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