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中考滿分作文

  誠信是生活的一切,不過工作,學習。朋友之間,都要講究誠信。沒有誠信就無法在社會立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誠信

  誠信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種品質,在我們這個人文社會,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要講究誠信,誠信是福,一個擁有誠信的人不管在事業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會取得成功,所以誠信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一項方面。

  誠信是講究方方面面的,商業、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講究誠信,人們需要誠信維持關係;商業需要誠信來維持自己的生計,維持與其它公司的合作。誠信可以使他人對自己有好感,誠信也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得到提高。誠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舉成名。誠信能夠幫助自己取得在事業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樂。

  誠信不僅是說,也要行動,學會誠信還要學會謹慎,不能對他人坦白對自己對他人不好的事,一顆誠實的心還需要謹慎,謹慎他人,當別人信任自己時,也要小心。誠信需要堅持,只有堅持才會提高,有一個成語叫做日行一善,我們也要做到日行一誠,只有堅持才能保持自己不變的品德,在誠實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練自己的耐力,這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嗎?

  誠信需要經得起誘惑,無論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違背誠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會對自己將來有著很大的影響。和無誠信比起來,誠信要好得許多,既然誠信好,我們為什麼又要去選擇無誠信呢?

  誠信已成了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品德,誠信能完善我們自己,它對自己、他人都有好處,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業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進步,這些比無誠信要好上許多。懂得誠信,做好誠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說誠信是福。

  話說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人們追求誠信。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成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我們不難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這些不良社會現象也不時侵蝕著潔淨的校園,對學生的成長及教育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誠信已成為廣大中學生急需學習的課程。

  如果要問:什麼是誠信?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用、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著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用今天的話來講,“誠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有了“誠信”的思想觀念基礎,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誠信教育中的“誠”是“本”,是人們一切思想行為的始發點;“信”是“表”,是人們思想行為的以“誠”為本的表現。對於這一點,有專家如是說: “誠信”是人們心靈中無時不在的警察,它約束和規範著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這一論述形象表達了誠信對規範人們思想行為的重要價值。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國人歷來是一個講信用的民族,中國的老字號一般來說都有8個字的經營方針;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正是這種誠實信用的原則,造就了百年老店全聚德和300多年不倒的同仁堂。中國入世後,“誠信”更是一張重要的“通行證”。作為一名中學生,將來必然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站到同一個賽場上,誠信就成了除了能力以外的必備條件。可以說:誠信是國家、企業、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古代的許多著作和文獻中,都講了很多關於誠信的典故。其中,劉基在他的名著《郁離子》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有錢的富商,他為人很不講信用,常常欺騙客戶以謀取額外的錢,還時常坐地起價,客戶們只因為他壟斷貨源,而且被騙去的錢不是很多,也就放過他,不計較那麼多。一次,富商出去與客戶談生意,途徑一條大河,在過河時因觸礁翻船,他在水中大聲呼喊:“誰能救我,我就給他100兩金子!”一個善良的漁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覺得一個窮漁夫的工作不過是撈撈魚,賣賣魚,一天下來也就只能賺那麼兩三兩銀子過活,100兩金子實在太多了,一個過慣了窮日子的窮漁夫應該花不完那麼多的錢,給了他也是浪費,弄不好他還會被別人當成是賊,於是他認為要想出一個與漁夫的身份相襯的價錢。經過再三的思索,富商最後只給了漁夫10兩銀子,還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漁夫指責富商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夫太貪婪,但是礙於周圍很多旁人開始圍觀,而且剛才也有很多人聽到他剛才的許諾,就又拿了10兩銀子給漁夫,說:“你可拿好了,別再多要了,本來不該給你這麼多的。”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漁夫不甘心,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拿著漁篙往富商腳底一扔,本來只是想讓富商嚐嚐栽跟頭的滋味,但沒想到,富商被漁篙一絆,掉到了水裡,富商照舊在水中喊:“誰能救我上岸,我給他100兩金子。”漁夫拿起漁篙頭也不回的走了,旁人也覺得富商言而無信,都不再管他,任憑富商結果沒人救富商,他淹死了。其實富商剛接了一筆大買賣,身上帶了數千兩金子,他完全有能力付給漁夫許諾的錢,可因為不講信用,從而丟了性命。

  在我的身邊有很多同學對於講誠信滿不在乎。有的同學面對與別人約好的事情,要麼遲到一兩個小時才赴約,要麼讓對方等了半天后,才告訴對方沒有時間來赴約,要麼就乾脆不聞不問,事後裝作忘記了,其實是自己記得這件事,但懶得去赴約。這是最輕微的一種不講誠信,常常出現在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同學身上,那些同學對於對方事後的憤怒,總會迴應說:“一點小事那麼計較幹嘛?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何必那麼小氣呢?”其實他們不是說這話給對方聽的,而是給自己聽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們還只是小孩子,不會死死地記得哪個人曾經與自己失約,但他們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內心多多少少會覺得對不起別人,與此同時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富商一樣,反咬對方說對方小氣,洗脫過錯,求得心裡的安慰。這不過是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但這足以看出他們是一個不講誠信信的人。而且,如果不改掉這種壞習慣,而而是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這個壞習慣會不斷的侵蝕他們的心靈,會讓他們做事沒計劃,不會安排時間——也就會事事無成,習慣性地說大話,不守誠信——也就會被社會孤立,過度地自我原諒,不會自我反省——也就不會為做過的錯事負責,甚至不為自己負責,自暴自棄,到最後,就算沒有漁夫仍漁篙到他們腳底,他們的人生也會毀滅。

  就像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樣,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不講誠信的事也有可能讓一個人的人生大廈倒塌,我們要時時謹記這一點。

  因為誠信

  誠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誠信,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君子胸懷。

  誠信,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坦蕩風度。

  誠信似山,沉穩肅寂;誠信似河,執著向前;誠信似光,照亮人心。因為誠信,時間創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為誠信,一個個英雄展露風采;因為誠信,生命之舟得以遠航,盡顯風采。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的傳承後仍然光彩依舊。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一個個英雄的驪歌在此吹響。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現青史,提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這讚的是關羽,誠心的典範忠義的象徵。只因桃園結義時的一句“生死相隨”,他付出了一生。即使戰亂時投了曹操,在得知兄長下落時依然奮不顧身千里相投,過五關斬六將盡顯英雄本色。“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里仰義名”。時光荏苒,三國已成為歷史的足跡,但歲月帶不走,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英雄的故事必將永遠留傳……

  不得不說,誠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玄宗與楊貴妃的承諾,他們也做到了。即使馬嵬坡下楊貴妃縊死,玄宗依舊不忘舊日的誓言,於是七月七日長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有一種愛是生死相隨,“君當為磐石,妾當為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蘭芝與仲卿的承諾,他們也做到了,自此,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於是餘有嘆焉,誠信創造了刻骨銘心的愛情神話。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是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流盡,才償還得過他了。”這是絳珠仙草的誓言。她無悔,任憑眼淚從秋流到冬經春流到夏,任憑“眼空蓄淚淚空垂”,“綵線難收面上珠”,“已教淚灑窗紗溼”,黛玉無怨,因為那是她前生的諾言。如今,我們只能嘆:瀟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還你一生淚,花謝花飛,淚已盡,紅樓夢中千古愛一回。

  有時,誠信更創造了神話創造了傳奇。

  誠信是金,我們應把它一直傳承。讓誠信帶著我們,一起飛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