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藉口讀後感
下面是關於沒有任何藉口的讀後感精選,歡迎閱讀,希望你喜歡
讀過沒有任何藉口後,對自己的思想產生了很大觸動,不禁問自己:在所處的工作環境中,自己是如何對待個人工作的?在回答領導問話時,我的答案是不是還有四種以外的答案?也正是讀過了這本書,才令我能夠靜下心來正視和思考,自己平時的行為準則和理念是什麼,從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到具體的工作內容又有哪些需要改進。
我想,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既是一次經驗的總結,也是一個難得的糾正錯誤的機會。
沒有任何藉口這本書,初衷其實不是告訴我們對上級的要求要無條件服從,而是告訴我們要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非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各種藉口。的確,從小到大,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被各種各樣的“藉口”包圍著,抱怨外在的一些條件,甚至於自己的能力:“我實在太忙了、太累了”“沒時間,以後再說吧”、“沒辦法,我不會”、“我之所以…,主要是因為…”等等,我們習以為常且耳熟能詳,早已習慣了為自己尋找這種類似的藉口。我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找藉口呢?原因在於藉口能讓我們暫時逃避困難和責任,讓自己滿足於現存的狀況並無動於衷,消除自己的心理壓力,從而獲得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最大的壞處就是給了自己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和處事態度:我克服不了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在這種心理的暗示引導下,我們不再去積極地思考克服困難和完成任務的方法,哪怕是隻要改變一下角度就可以輕易的達到目的。
人,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惰性,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打,今天能交的材料等到最後期限再交,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一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每當要付出勞動時,或要作出抉擇時,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藉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藉口可以讓人逃避一時,卻不可能讓人逃避一世。“沒有任何藉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似乎只適合在軍隊等特殊團隊實行,但它卻可以激發出一個人最大限度的潛能。我們中的很多人,為什麼有的很成功地實現了自我價值,有些卻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還有很遠距離?我想大概就是一些小小的細節,一個小小的習慣,以及是否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問題,不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和慰藉自己。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
當然了,服從不表示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對待問題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但作為一個團隊,一旦領導者決定了,就要堅決服從,沒有任何理由藉口地去執行,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一個團隊,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團隊就變成了一團散沙。在達成目標時,則可能產生障礙;反之,則能發揮出超強的執行能力,使團隊勝人一籌。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施偉德著沒有任何藉口經典版這本書,全文共分五章,分別就誠實,執行,責任,敬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文章所體現出的一種負責,敬業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正是秉持著這一重要的行為準則,西點學子在任何一個團體裡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他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榮譽感和紀律意識,自信,誠實,主動,敬業,從而成為可信賴和承擔重任的人。從古至今,從小到大,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被各種各樣的“藉口”包圍著。“太忙了”、“太難了”、“差不多”、“可以了”、“不著急”、“沒辦法”、“又不關我事”等等這些話語,我們習以為常,且耳熟能詳,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類似的“藉口”。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可能不僅習慣了常說這些“藉口”,而且也習慣了別人向我們用“藉口”來解釋。我們習慣了用這些藉口來解釋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也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甚至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可什麼時候我們真正靜下心來想過,其實這就是一種逃避困難的藉口。
可是這些“藉口”真正影響了我們什麼,是自身事業的進步、自我價值的實現,還是得過且過的平庸歲月?根據馬斯洛的五個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感和社會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其中最低層次是生理需要,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需要。這些“藉口”又幫助我們實現了哪個層面的需要呢?在看完沒有任何藉口後,我才深刻的發現到我們處處處在“藉口”之中,我們平時很正常的話基本上都成了“藉口”,這也正是我們絕大多數人距離實現自我價值還有很遠距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