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報告
以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目標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現代教育應有的內涵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內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社會競爭日漸增大的情況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全國的9個省***市、自治區***做了這次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佔總數的12.63%,而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樣不容樂觀,佔11.90%。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該調查報告包括七個主要內容,分別是:文獻綜述、調查背景、調查過程、調查結果、原因分析、對策研究、調查感言。
關鍵詞:
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文獻綜述
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搜尋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2004年到2007年的學術文獻共計144篇,查閱08年《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心理科學》《社會心理科學》《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學發展》《心理科學進展》《中國青年研究》等國內最新的心理學刊物,對其中的觀點進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得出以下文獻綜述:
***一***近年來國內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研究物件
青少年主要是指十一二歲到二十一二歲這個年齡範圍, 基本上對應於初、高中和大學階段,絕大多數的研究選擇了在校學生進行調查。
2、 研究地區
文獻資料顯示,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地區範圍較廣,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都有涉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進行,對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相對較少,而進行城市、農村比較的研究則為數不多。
3、 心理健康的標準
目前對心理健康的標準,學者們仍存在爭議,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姚本先《心理學》P466-468,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歸為以下八點:1、智力正常;2、情緒適中;3、意志健全;4、人格統一完整;5、自我意識正確;6、人際關係和諧;7、社會適應良好;8、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徵。也有部分學者採用如下十項標準:1、較好的社會適應性;2、性格健全,沒有缺陷;3、情感和情緒的穩定協調;4、智力正常;5、意志健全和行為協調;6、適度的反應能力;7、心理特點符合心理年齡;8、注意的集中度好;9、完好的感知能力;10、思維健全。
4、 測量工具和方法
國內目前應用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最普遍的症狀自評量表***SQL_90***、宋維真、張建平的《心理健康測查表》***PHI***、周步成主修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 *** MHT*** 》量表、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UPI***、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 CSMHS***等等。
在測量方法上,國內目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相關的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法,是因為它具有效率高、經濟、省時等優點,而且目前的資料分析軟體的應用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們利用問卷法。同時,為了更深入地作個案分析,也會輔之以訪談法等。
***二***近年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的成果:
1、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從整體上看是基本良好的。大量的研究都表明80%以上的受測者心理健康水平在健康之列。如張崗英等運用 SCL- 90 量表對西北地區農村 545 名中學生進行的調查, 結果發現中學生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健康問題, 被調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總的來說是好的。
但是,一些問題也不能忽視。2008年4月10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公佈了“2007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尤需關注,在青少年階段***12~18歲***,心理健康指數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初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學生次之,高中生最低。
2、在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中,因學習造成的心理問題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學習壓力、厭學、考試焦慮等。此外,人際交往壓力,青春期心理問題,網路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3、從性別因素上看,不少研究顯示,女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低於男生。
4、從年齡層次上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初中生。面臨畢業和升學壓力的初三、高三同學心理健康狀況較差。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一般而言, 家庭、學校 *** 包括朋輩和老師*** 及社會三者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這些方面對於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性別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所產生的作用會有所不同。
1、家庭因素方面。有研究發現, 家庭支援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有很強的相關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2、學校因素方面。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最為密切的因素是有關學習成績或學習壓力方面的。青少年精神健康狀況與其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學習焦慮問題是目前初、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3、社會環境的影響。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群環境,交際圈都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和經濟的發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青少年網路心理問題日益突出。青少年學生自身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習慣等對其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四***既有研究的幾點缺陷:
1、受測物件絕大多數為在校學生,而對社會上非學生的青少年群體研究較少。
2、研究物件主要為城市青少年,而對農村青少年,特別是對城市、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對比研究較少涉及。
3、進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後,需要配套進行後期的心理諮詢和輔導工作,以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依據和手段,而國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這方面尚顯不足。
二、調查背景
根據中國教育統計網2007分析資料顯示,全國普通高中在讀學生人數為25224008人,
普通初中在讀學生有57208992人。這個數目龐大的群體長期以來扮演著“家庭中心”與“社會邊緣”的雙重角色。他們大多還未成年涉世未深,一面是家庭的焦點位置,受著父母長輩的疼愛,另一面是必須被動接受家庭社會的安排設定,被告知著社會競爭的激烈,要面對高壓的升學競爭。他們沒有自己利益表達的直接代表和渠道,往往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包辦”式的解決問題。2000年浙江金華少年弒母案震驚了全國。少年徐力因不滿母親嚴格管束竟然用榔頭活活將母親打死。其後引發的社會性的反思席捲全國,為中學生“減負”的政策出臺,如何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在教育部2002年頒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鬆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這兩項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當今中學生心理狀況的特點。從當今的社會現實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責任主要由學校和父母承擔。但是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及以分數為重點,以升學為目標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調查過程
***一***調查物件
本次活動是針對全國範圍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抽樣調查。我們共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各抽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它們分別是:天津、浙江、遼寧、山西、江西、湖北、內蒙古、寧夏、新疆。每個省又分別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農村高中、農村初中各一所學校的50名同學進行調查。***主要以訪談員的居住地為主就近選擇***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3-19歲,而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青少年年齡的準確界定,根據我國公安部門的統計標準,青少年的年齡界限定在13週歲至25週歲。考慮到調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們的財力、人力等因素,我們將調查的範圍確定在初、高中階段,並且主要面向初二和高二年級的學生,因為我們認為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能代表初、高中學生的整體水平。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0份、訪談72人,問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問卷1518份。
***二***調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法***學生自填問卷、統一指導語***和結構式訪談法,並在學生自習課上進行。
我們採用的問卷是華東師大心理系周步誠教授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 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普遍採用的一個測試量表。該問卷共 100 個專案,含 8 個內容量表和 1 個效度量表。八個內容量表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由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內容量表總分反映個體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同時,根據各分量表統計結果,可診斷個體在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傾向與嚴重程度。心理健康總體水平焦慮傾向的標準分即由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而成,以此來衡量心理健康總體調查工具水平。共分三個等級:分數在 1 — 49 分之間為心理健康;在 50 — 59 分之間為心理狀態欠佳或有心理問題傾向;在 60 分以上為心理問題傾向較嚴重,需要進一步分析並及早諮詢或治療。①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每份問卷前面單另附了每個學生的基本資訊,其中包括:省份、市區、戶口、性別、家庭結構、年級、學習成績水平,及家庭經濟狀況,以此來進一步分析影響這八個量表的因素。另外,在問卷最後還附了三道有關性心理的題***問卷分析的時候單另分析,故不會影響原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設計這三道題主要是想初步瞭解城、鄉青少年對性的瞭解程度,以及學校和家庭對孩子性心理的重視程度,以便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提供某種參考。
結構式訪談的問題主要是根據我們想要了解的、問卷中沒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會對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成因產生重要影響的資訊設計的。具體包括心理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壓力來源、排解壓力的渠道、社會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幾個部分。
篇2
一、背景 心理壓力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覺,即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一時無法消除困難的一種被壓迫的感覺。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心理壓力”一詞,既包括了“緊張”和“應激”,同時也包括了引起“緊張”和“應激”的事件。而對於現代的高中生來說,幾乎每位學生都會覺得有壓力,他們面對繁重的功課和老師、家長巨大的期望,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甚至對不少高學生來說他們的青春簡直就是一片灰色。在讀好書被公眾認為是唯一出路的情況下,來自社會的壓力、學校的壓力、家長的壓力以及學生自己的壓,已壓得現在的高中生快“喘不過氣來了” 。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高考的臨近,這種壓力也越來越大。而高二正是承上啟下的一年,高二的文理分科,兩極分化逐漸浮現,學生的定位也逐漸清晰。可以說,高二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高二的成績將會影響高三的學習,甚至可能影響高考的發揮。因此,瞭解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原因,設法減輕當代高中生的心理壓力是刻不容緩的。為此我對高中生心理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和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現狀的健康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中學生的可塑性強,中學階段又是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的重要時期和心理素質培養的關鍵期。應試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關注應試心理障礙和應試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應關注大多數人的心理現狀。發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以便與教師結合具體方法給予正確指導,使之能夠更好的適應高中緊張忙碌的生活
三、調查物件
株洲市第十三中學的高二理科190班。190班有如下特點:
1.班內學習氛圍良好,大多數學生均能自主學習,課堂紀律良好,大多數學生能積極配合和跟上老師思路,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2.班級文化方面,主要實行學生團體內民主管理,班級內由學生民主選出班長、副班長、團支書、紀律委員、體育委員等職務,學生幹部各司其職,參與班級管理。同時,班級內部形成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小組內部相互協助、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在這種班級文化的影響下,班級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集體榮譽感都得到提升。
3.該班級學生有非常強的班級責任感和班級集體榮譽感,積極參加學校以及班級舉辦各類活動,如主題班會、校運會等等。學生之間關係融洽。
四、調查時間
五、調查方法
本次進行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主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 調查問卷主要由株洲市第十三中學高二理科***190***班的學生 完成,本次調查共成功向學生髮出問卷46份,收回的有效問 卷共46份。
六、調查內容
通過調查分析,對本班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積極性自 信心、人際交往現狀、承受挫折和處理問題能力及上網情 況等多個方面進行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 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 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標,提供客觀和 主觀上的依據。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學習壓力狀況
***一***學生學習壓力狀況***1-2題***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39.1%的同學認為學習壓力過大,60.9%同學主要來自認為學習壓力適中,沒有同學認為學習壓力過小。其中壓力過大主要來自自己的期望***佔58.7%***,和家庭的期望佔***32.6%***,只有8.7%的壓力來自老師的期望。
***二***對策分析與建議
1.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並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學習不能佔用休息時間,要懂得勞逸結合,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以及其他活動 這一點對學習非常的重要。
2.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對自己不理解的要加重標記,上課認真聽講,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時間。
3.課堂上要認真做筆記,跟隨老師的思維,課後要及時複習。這樣有助於輕鬆的掌握老師講的重點內容並且能鍛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學會總結分析及對比歸類的方法學習,每一科目、每一堂考試,準備一個筆記本和一個錯題本,筆記本記下典型例題,錯題本用來寫容易出錯的題,不斷練習;
5. 學習要有合理的規律。課堂上做的筆記在課後要及時複習,不僅要複習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重要內容,還要複習你仍感模糊的知識。
e、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平時測驗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掌握功課的程度,所以切勿弄虛作假,應心平氣和地對待。通過測驗,可瞭解下一步學習更需要努力的地方,有助於新知識的鞏固.
2、學生學習積極性***3題、5—8題、23—35題***
***一***調查問卷統計顯示:60.9%的同學會主動學習,30.4%的同學很少主動學習,8.7%的同學不會主動去學習。由此看來主動學習的同學還是佔大多數。有10.7%的同學經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時間成績也會超過別人,偶爾想的佔58.9%,從不想的佔30.4%,可見,同學們還是有懶惰心理。56.5%的同學認為共同學習學習效果會好,23.9%的同學喜歡孤軍奮戰,19.6%的同學從來沒想過怎麼使學習效果更好。給自己制定小目標並且對自己喜歡的科目狠下功夫的同學站的比列有19.6%和39.1%,有時會制定目標的同學佔63%。總體可見,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二***對策與建議
1.一定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不管是自己喜歡的科目還是討厭的科目都要主動的去學習。
2. 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
3. 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在遇到困難時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4. 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5. 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3、學生的自信程度***4、9—13題、26題***
***一***調查統計結果顯示:19.6%的同學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情緒波動很大並且感到不好意思的佔52.1%,21.7%的同學還和以前一樣,面對別人時感到無所謂的佔45.7%,45.7%的同學會鼓勵自己,13.0%的同學認為自己很無能。69.6%的同學人為別人成績好,可是能力不比自己高。由此可見同學們的自信度還不是很好。
***2***對策和建議
1.告訴自己能行,給自己心理暗示,慢慢的增強信心。
2.在學習過程中多於同學接觸,不要遠離人群,特別是怕與人接觸的人,要給自己信心不會與人交往的要慢慢去學,甚至就報一種學的態度去交往。
3. 當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保持頭腦清晰、面對現實、勇敢面對、不要逃避,冷靜地分析整個事件的過程。
4.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沒有信心的人,經常眼神呆滯,愁眉苦臉。人的面部表情與人的內心體驗是一致的,笑是快樂的表現。笑能使人產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笑能使人忘記憂愁,擺脫煩惱。學會笑,學會微笑,學會在受挫折時笑得出來,就會提高自信心。
篇3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們的神聖職責。
關鍵詞:中學生
一、 調查概況
我於2012年9月份,對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第四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
1.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中學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對中學生進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 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中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 滿足學生合理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中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中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為中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中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中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 教師要尊重學生。
“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1、 教師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2、 教師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於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彙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誇大或縮小;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後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麼不可以呢?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